APP下载

侯晓春:小平故里的日新月异

2016-09-06涵子

中华儿女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安贫困村精准

涵子

2016年元旦刚过,四川省广安市,适逢绵绵小雨,走在城市街头,洁净的路面和两旁的绿化,带给人清新的感受。

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1993年在几个贫困县、农业县基础上设立地区,1998年撤地设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滞后,发展水平在川东北地区乃至全省均靠后,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差,直到2004年小平同志百年诞辰时,广安到成都的高速公路才建好。

然而,近些年广安市的发展却是令人瞩目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走在了四川省的前列。这与广安市有一个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领导团队密不可分。

全国人大代表、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融进了自己深厚的感情。这里是小平的故里,他说自己有责任让这座城市更美好,并带领全市老百姓走上小康之路。

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

《中华儿女》:近年来,广安市在四川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强势突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快于全国、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不仅有量地扩张,更有质地提升,请问侯书记,广安是怎样走出这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

侯晓春:经过建区设市20年的建设,广安“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水平不高”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如何实现跨越赶超,成为摆在广安市委、市政府和470万人民面前的难题。

这些年来,我们准确把握市情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在加快发展中谋转变,在加快转变中促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各项指标都迈上了综合竞争实力的新高度。

广安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通畅的问题,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奠定了未来发展的百年基业。运用市场法则,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联合相邻的兄弟市,通过这几年的艰辛努力,新建了巴广渝高速、遂广高速,打通了广安到遂寧、重庆、陕西等城市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争取兰渝铁路在广安设站,建设了广安段支线和现代化的广安火车站,开通了广安至成都动车、广安至重庆北普快列车,小平家乡进入动车时代。

基础设施完善后,我们把小平同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广安的实际相结合,创新实施四川省委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推动形成了更多支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比如,我们抓住广安区划调整机遇,新成立前锋区,市级层面经济增长点由5个扩大到6个。

我们着力优化城乡和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坚持产城一体,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比如,成功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起了以新型房屋为主的幸福美丽新村,发展了600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产业带,打造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让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把经济发展的永续动力放在了创新驱动上,把引进高端人才作为重点突破,大力实施100名高端经济型人才、100名具有专业技能的硕、博士人才的“双百人才”引进计划,聘请厉以宁、周其凤等12名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高端专家,依托高端专家团队,积极向上争取和引进高端科技项目和资金,切实把科研成果、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十二五”期间全市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立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取得授权专利980余件,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60项,推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数20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广安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把抓,大力推动美丽广安建设。积极开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绿化广安行动,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公园变成了“绿肺”,街道變成了“绿网”,河道变成了“绿脉”,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

广安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发展举措,经济发展跃居全省前列,获得国家部委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被国家确定为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取得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等国家级名片10多项,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市每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

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广安被确定为“全国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试点市”。

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中华儿女》:广安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侯晓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根本”、一个“关键”,真正抓住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与要害,是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化解发展挑战的必由之路。

广安市委确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平台建设、节能环保与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轻工与服装、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现代金融、现代旅游、现代物流、康养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来带动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形成后,要有一支专门的力量和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来推进。我们组建了由“四大家”领导牵头的16个重大产业推进组,分线合力发展高端工业和先导型服务业。制定梯次绩效考核办法,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热情,极大推动了高端工业和先导型服务业快速增长,有效克服了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下行的不利影响。2015年,工业高端产业实现总产值82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2%;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1亿元,增长12%,其中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服务业的30%以上。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我们按照“分区发展、专业发展、集约集群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6个区市县、4个产业园区分别拉出10平方公里的园区“田”字形大骨架,再布局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比如广安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前锋区发展轻纺和装备制造产业,华蓥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们牢固树立“抓好项目促进科学发展、抓大项目促进加快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开放合作。认真研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给广安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深化与重庆、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北京中关村等地的交流合作,全面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品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以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商标兴市战略,促进广安经济跨越发展。目前,广安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40件;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四川名牌26个。

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推进精准扶贫

《中华儿女》:广安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侯晓春: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实施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广安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建市晚、人口多、底子薄,境内由于渠江和嘉陵江流域洪涝灾害、水淹区、华蓥山地质沉降、石漠化等原因,造成部分地区和少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全市6个区市县都属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域。针对这一特殊的市情,我们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好精准扶贫大多数和平均数问题;另一方面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谋划,按照“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综合施策来解决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问题。

贫困村也有富人,富裕的地方也有贫困。扶贫攻坚首先在于精准识别。我们采取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层层公示的办法,有效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通过精准识别,全市有3.23万城市贫困人口、25.03万农村贫困人口被纳入扶贫范围。从贫困户分布情况分析,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基础落后、产业薄弱的偏远地区,这就需要整体上的规划引领。我们对820个贫困村,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突出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科学编制贫困村发展规划,让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后进入农业现代化生活。

我们在农村大力推动改革,对农村土地、林权、房屋、塘库堰等进行确权登记,让农村资产能有序流转,也可通过产权抵押、担保方式,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益。在全市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90万亩,让贫困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基地,为贫困群众创造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实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探索建立“互联网+农业”的产销模式,将广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幅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持续增收脱贫体制机制的建立,贫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盼望住上好房子。我们大力建设体现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打造“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田园风景;对旧村落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保留,充分体现乡愁记憶。在新村聚居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通过实施“洁净水”行动,让广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组织全市6.65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以及驻广部队官兵,与8.64万户农村贫困户、2.07万户城镇贫困户开展结亲结对,选派820名后备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2888名年轻干部驻村定点帮扶,有效推动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干部结对帮扶,分析拟定一户多策,推进精准扶贫。缺技术就送技术,缺销路就帮助拓展市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就业培训、搞好就业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以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兜底”,让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保障。

为解决精准扶贫需要的庞大资金问题,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科学系统谋划,积极争取中省专项扶贫资金,每年将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金融服务,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村,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难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引导成功人士为改善家乡的村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尽心出力。

通过一系列举措,精准脱贫步伐切实加快。2015年帮助5.77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8.9%下降为5.1%。贫困村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渠道,住进了充满乡愁记忆的好房子,拥有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好环境,提振了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精气神。

猜你喜欢

广安贫困村精准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区广安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平面设计作品
广安这方热土等你来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