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档案职业人才的按需培养
——从档案毕业生的从业困境谈起

2016-09-05袁玉恒张娟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建设档案办公室江苏南京0036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江苏南京0004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档案学专业人才档案馆

袁玉恒张娟(.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建设档案办公室,江苏南京,0036;.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江苏南京,0004)

浅谈档案职业人才的按需培养
——从档案毕业生的从业困境谈起

袁玉恒1张娟2
(1.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建设档案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36;2.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4)

档案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和输出一批适于行业需求的档案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但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先天培养缺陷和档案职业环境的众多失利因素,档案毕业生并没有预期中炙手可热,反而面临对口入职难和竞争优势弱的艰难职业发展困境。文章从档案毕业生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原应有效联动的档案高等教育与档案职业环境间存在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期有助于新进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适用性培养。

档案教育档案职业环境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者就业

21世被纪视的为信最息为社核会心,的人竞才争资源武器。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院校高等教育,是培养和输出专业人才的摇篮,四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集中专业化教育理应为社会输送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档案学高等教育中最为普及的本科教育为例,档案学本科教育始终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行业”化对口特征,伴随着社会对档案学人才需求导向的变更,在单一文史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档案职业需求时,档案教育适时地将新世纪档案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或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人才。此后,国内各高校档案专业纷纷转变学科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就业市场的外来压力。那么“博”与“专”兼顾,号称能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档案高级管理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校档案毕业生的职业人才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了呢?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经历的青年毕业生在从事档案工作三年后,心情五味杂陈,掩卷沉思,在此浅陈管窥之见。笔者本意并不在于评析档案教育体制及档案职业发展体系,仅想陈述矛盾与问题,希望有助于新进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适用性培养。

1 档案专业人才的从业困境

1.1档案专业人才的对口入职难

单从近年来各大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来看,档案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是相当可观的,多所高校的档案毕业生就业率基本都在90%以上,就业率相较其他专业受经济危机等就业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档案专业对口从业率低。据统计,2009-2011年间,档案学本科就业对口率远低于同期全国本科专业69%的平均专业对口率;从硕士研究生在此三年间的就业对口率57.7%、55.1%、56.6%来看,同样低于同期全国硕士毕业生80%的平均就业对口率[1]。虽然这意味着档案专业的就业口径在拓宽,但辩证地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相对浪费,始终有一种“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的感觉。如果档案需求市场早已饱和,那么就应提前释放信号,在档案专业教育招生阶段采取及时的导向政策,缩减甚至取消部分招生计划,而不是在专业人才经过四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后改投其它行业,造成毕业生的就业窘境。

那么,我国档案行业是否真的已几近饱和了呢?我们来看几个基本数据,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共4100多个,其中不仅包括各级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还有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扩充状态的企事业档案馆和基层档案室。当然,我国的档案事业体系也并不仅有档案保管机构一支,除此之外的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教育、档案科研、档案宣传和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子系统都有着广泛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就是说每年1000余人的档案专业毕业生事实上是供不应求的。

1.2档案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弱

对于经过大浪淘沙后千辛万苦成功进入档案行业的学生,它们的专业竞争优势是否就很明显了。答案是否定的。档案学专业人才的竞争尴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专业人才地位不受认可。档案行业特别是企业档案系统普遍存在着轻教育重业务的现象,档案人员学历要求并不突出,实习培训就可胜任档案工作,更别提配备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二,专业人才能力不够突出。随着人才竞争的白热化,档案部门的人才需求不再仅限于本专业,而转向更为适于时代发展需求的信息人才和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业务人才。具体来说,档案学专业人才在综合档案馆的价值比不上计算机人才,在历史档案馆比不上历史学人才,在城建档案馆比不上建筑专业人才,在企业档案馆更比不上一线业务人员……

那么档案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又在哪里?传统来说,档案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于涵盖档案管理基本业务流程在内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档案专业人才仅存的竞争优势也很可能被逐步侵蚀。因为方便、有效、及时的档案利用才是一切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档案检索可不再依托手工整理而可以更为快速地实现档案利用时,当档号无需肩负档案实体整理次序的固化任务而仅是一个座次代号时,档案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显得更加令人担忧。

2 档案专业人才艰难职业发展之路的原因

2.1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先天培养缺陷——增值空间有限

为了实现新世纪档案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改革措施是:①增加政治思想类公共课程以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②提倡跨学科、跨系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知识领域的拓宽;③强化专业基础课程以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稳固;④选择学校档案馆、机关档案室等作为毕业实习基地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上这些都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档案高级管理人才”的科学培养方案。

但事实结果远没有计划中的美好。作为初入档案行业的青年工作者,笔者更能深刻体会档案高等教育与档案行业体系在衔接处的不协调。笔者认为我国的档案学高等教育虽然历经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若干不合理之处。

(1)教学内容脱离实践致使专业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大学学了几十门档案专业课程的专业人才在工作中才发现“学不能用”,或者说不懂得“活学活用”。事实上,相比设置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档案学原理和档案史学研究),即将从事档案实践岗位的准工作者可能更需要得到的是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类技能(如科技档案等专门档案馆管理学、档案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的训练。然而在实际中,这些应用性课程往往被大量压缩甚至取消。至于被视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实习,也经常因与毕业求职时间冲突而效果不佳。如此,脱离职业背景的纯理论教学不仅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反而会造就更多只会空谈前沿理论的“纯学究”。

(2)课程设置过于泛化致使专业人才缺乏专业优势。虽说用人单位的人才观越来越偏向通才观,但是专业对口仍是单位择人的首要标准。企图淡化专业意识而强化其他综合知识、边缘学科知识的培养理念有其前瞻性,但效果一般。毕竟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有限,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当课程设置由“纵深”向“扁平”化发展时,往往会因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而湮没了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对于公共必修课等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不宜采用传统书本传授的方式,而应改以名家讲座、学生素质拓展等方式于潜移默化中熏陶,如此,不仅能因形式新颖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反之,只会造成专业人才虽博采而不精的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较为机械致使专业人才缺乏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课堂灌输的形式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和书本的绝对运用,致力于传递既有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2]。然而,陈旧、刻板的书本内容显然没有知识适用性和知识的自我更新来得重要。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今天被奉为至善原则的档案整理思想和理念会不会在未来某天因为信息技术的功能延伸而彻底被推倒重来……因此,现代教学应采用讲授与自学、讨论、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而不是不留思考余地的“倾囊相授”。比如课前开列书单让学生自学,课上讲重点、难点、用于解惑,课余组成研究小组定期集中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德国大学普遍采用的“习明纳(sem inar一词音译)”专题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已被广为认可和借鉴。

表1  XX大学2009-2011年档案学毕业生就业情况[4]

(4)培养目标定位混乱致使专业人才学无用武之地。自1981年我国开始实行学位教育制度到1994年人大被授予档案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教育体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为21世纪档案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但也正是这一层次分明的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却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混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术型和应用型学位体系不分[3]。专业型硕士学位作为我国档案学位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意是培养档案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区分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但实际操作中,专业型学位与学术型学位无论是在培养路径、课程设置还是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上都颇为相似,职业导师队伍的缺乏和实践教学资源的缺失致使我国档案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十分缺乏。另一方面,硕士、博士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不清。长期以来,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都定位为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即能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数据显示(见表1),博士研究生进入高校的比重较大,而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最终都进入了实践应用性工作岗位。如此,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硕士研究生不仅占用了大量理论教学资源,而且也未能满足职业化的发展需要。

由于体制原因,档案学高等教育并没有得到档案事业体系尤其是档案行业系统的有效参与,未能引导受教者从职场角度出发提高他们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档案专业人才空有“学历”却少有“能力”。换句话说,先天不足的档案学高等教育未能如预期培养出符合现实档案职业需求的“成品”,档案专业学生或转战其他领域,或“带病”入职、重新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实现职业化转型,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内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预期评估,甚至影响了下一年度档案专业人才的就业率,进而影响了档案高等教育的招生。

2.2档案职业发展环境的后天营造失利——贬值要素多发

档案教育与档案行业,同为国家档案事业的子系统,前者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后者负责践行专业技能,发挥专业价值。我国档案事业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以及所培养的档案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5]。反之,档案行业良好就业环境和用人机制的形成也有助于档案教育队伍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国档案从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平均每五年翻一番[6]。但与此同时,从档案职业人员结构组成情况来看,档案行业对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却很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档案行业职业准入制度的缺失导致专业人才价值的相对贬值。档案专业人才的从业尴尬虽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但却绝不是教育界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严格来说,这一难题更多涉及档案行业的人才引进机制。档案输出终端无法做到有效疏通、有序分流,档案产出前端必定拥堵异常、人满为患。目前为止,我国档案行业尚缺乏全行业统一的上岗资格标准,即缺乏档案职业准入制度。其结果是档案部门的从业门槛相当低,大量的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轻易地获得专业职位,模糊了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的界线,间接造成档案专业人才价值的贬值。长此以往,我国档案行业的整体业务水平势必会受到影响。反观西方发达国家,英、法、美、澳历来都对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学历要求。例如,在美国研究生学历实际已经成为档案从业人员上岗就业的基本条件;而在澳大利亚,想要从事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档案或文件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历[7]。而澳大利亚有权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大学必须经过档案工作者协会(ASA)授权认可。

(2)档案行业对专业系统理论知识的忽视影响了专业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档案行业普遍认为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性强,对业务技能的熟悉是考核一个优秀档案管理人员的唯一标准,因此根本无需花专门的精力与时间去进行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殊不知“职业”与“事业”早有分流,当我们仅将档案工作定位在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职业训练程序上时,档案也仅仅是一门谋生的“职业”,而永远成就不了“事业”。另一方面,档案行业对档案专业教育的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专业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长期的重复性机械劳动,不仅让历经档案学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心生厌倦,更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优势产生了严重质疑,不利于其职业道路的发展。表面上看,非档案专业人员在几个月的上岗培训后也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能力增值空间有限,“重藏轻用”“看门守摊”的档案工作理念早已不再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需求,未来的档案发展之路,无论是回归档案史料编研亦或是涉足信息资源开发和档案知识管理,都不是非专业人才能胜任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用者也。”[8]可见,学与术各有专攻,历来不可替代。

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如建立行业系统内的档案职业标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非专业人员对专业职位的占据,使高等教育专业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保证档案职业队伍的整体质量,而且可以为档案教育提供一个有利的就业环境,保证档案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和后续生源的稳定,从而最终推动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本上解决档案毕业生的从业尴尬。

[1][4]数据来源于2011年南京大学承办的“新技术环境下文件信息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

[2]张煜明.档案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档案学通讯,2003(1):74.

[3]辛全民,张锡田.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7(3):60.

[5]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杨继波.高等档案教育改革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档案,1995(5).

[7]王新才,谭必勇.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J].图书•情报•知识,2005(12).

[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袁玉恒,江苏省建设厅城建档案办公室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

张娟,南京市城建档案馆办公室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科技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on-demand of Archives Professional Talents:Discussion from the Em p loyment Problem s ofArchives Graduates

Yuan Yujuan1,Zhang Juan2
(1.Department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Developmentof Jiangsu,Nanjing,Jiangsu,210036;2.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Nanjing,Jiangsu,210004)

Archives higher education was intended to develop and output a lot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archives profession.However,archives graduates,which are not so hot just because of the training-drawbacks and the complicate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face many employmentproblemsand career development dilemma.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linkup betwee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val graduates.After that,the article also gives some appropriate advises for the training-on-demand of archives professional talents.

A rchivesHigher Education;A rchives Career Development;A rchives Graduates;A rchivists;Employment

G271.6

猜你喜欢

档案学专业人才档案馆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
浅谈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