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6-09-05缪秋君毛少伟翁丽娟常州市档案局江苏常州213022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州市档案局档案馆

缪秋君 毛少伟 翁丽娟(常州市档案局,江苏常州,213022)

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探索与实践

缪秋君毛少伟翁丽娟
(常州市档案局,江苏常州,213022)

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三五”档案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常州市抓住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需求导向、创新开放、整合资源、确保安全”的要求,顺应并融入常州“智慧城市”建设大局,依托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了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一体化。2014年9月,常州市档案馆成功创建江苏省辖市第一家5A级数字档案馆。

一、审时度势,明确数字档案馆建设紧迫性

1.全新历史阶段,深刻理解数字档案馆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以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升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以信息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为重点,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覆盖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数字档案馆保存着海量的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是一个能随时为政府和社会民生提供全天候服务的智库,是数字时代或者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的新型档案馆,是对传统档案馆的升级和再造。档案工作是否现代化,我国能否成为档案强国,其显著标志就是看是否建成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实现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把我国建成档案强国的一项迫切任务和重要内容。

2.全新工作形势,迫切需要数字档案馆

在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常州市档案馆保管的实体档案资源和数字档案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在“十二五”期间,馆藏案卷达到60万卷(盒),各类档案数据年产出量超过10T,数据总量已经突破50T。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常州市档案馆年均接待人数始终在11000人次以上,年均查阅利用档案15000份、提供档案证明8500份,相较于“十一五”期间有显著提升。仍在不断膨胀的馆藏和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

二、蓄势待发,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序铺开

1.全新政策出台,数字档案馆建设有据可依

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发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要求各档案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2012年9月,由江苏省档案局编制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和《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三项地方标准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十二五”时期我省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依据。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开展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创建,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成为我们工作的示范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全新面貌亮相,档案信息化工作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进入“十二五”,常州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人大、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提升档案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三个体系建设相关内容,作为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市档案局列入了新调整后的常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明确了主要工作职责。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发文要求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同步移交。

3.全新局面打开,数字档案馆建设脚踏实地

十数年的辛苦耕耘换来累累硕果,市委、市政府对于常州档案事业发展思路和成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新时期常州档案信息化建设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在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从2011年起,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迎来全新的局面。2011年12月,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方案通过了市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论证。规模化的财政资金逐年稳定投入,当年即划拨预算经费150万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80%,全部馆藏档案数字化“五年计划三年完成”的设想成为现实。根据统计,以2011年为分水岭,常州市档案局(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规模差异巨大。2011年前,常州市档案局(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累计投入352万元;2011年至2014年,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到904万元,增幅达到157%。在充足经费的保障下,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配套的软硬件平台搭建和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同步落实,馆室一体化平台等建设项目相继上马,数字档案馆建设整体进程不断加速。

常州市5A级数字档案馆评估现场

三、厚积薄发,建成首家省辖市5A级数字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和馆室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创建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保障有利条件,全局形成合力

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局(馆)决策前瞻,将创造优良环境和条件作为一项主要工作任务长期开展。荀子的《劝学》有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数字档案馆创建也是一个以小见大、积少成多的过程。常州市档案局(馆)上下认识统一,在健全组织、制度建设、知人用人、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相关建设成果滚雪球般积累,最终实现了突破,迎来工作成绩和工作环境互相促进的全新工作局面。

2.善于抓住机遇,项目带动发展

常州市档案局(馆)紧跟全市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历史机遇,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期和若干不同主题的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和带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样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

3.档案科技创新,引领信息化建设

科技创新在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驱动作用。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期间,共有3个项目列入省档案科技项目计划,其中《三网隔离环境下区域数字档案馆架构体系研究》的项目探索及提出的相关设想和建设方案,对本地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理论研究成果在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具体建设工作中已经得到应用。档案科技研究的开展提升了我们自身的档案科技水平,实现了以项目带动、以科技促进发展的目标,推动了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

4.纵向贯穿指导,横向联系合作

在数字档案馆创建过程中,常州市档案馆和各个层级、多个条线的部门和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在档案业务上,透彻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积极请示工作指导意见,形成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思路,精心组织实施并指导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相关规划和具体工作。在技术开发上,一是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交流和沟通,了解全局发展动态,寻找突破点和结合点,为工作打开局面;二是和市场紧密联系,引入优质技术力量为我所用,建设高质量的应用系统和技术服务体系。

四、集思广益,闯出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特色之路

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围绕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收集和开发利用,紧抓工作重点。

1.突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地位

现阶段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几乎全部来源于馆内存量转化和馆外移交接收,为了破除这两条渠道上“数字转型”“数字升级”“数字换代”的阻力,常州市档案局(馆)将工作重心放到以下两方面工作上:一是制度和引导相结合,实现进馆增量档案百分百数字化;二是大规模数字化加工,实现馆藏存量档案百分百数字化。

针对到期移交的进馆单位,我们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机关档案移交工作的意见》发布实施起,相关宣传培训工作就及时跟上,帮助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掌握相关规范标准和业务技能。选取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发挥这些档案室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室藏档案数字化推广工作。

针对馆内现存的60万卷实体档案,我们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了可行方案。从2011年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大规模数字化加工,至2014年,已累计投入经费600余万元,所有应数字化的馆藏档案均进行了数字化加工,累计扫描各门类档案3600万页,形成超过50T的数据资源库。

2.实现档案业务工作的两个“一体化”

两个“一体化”是指“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

“文档一体化”是现代化电子政务的典型标志。目前,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基于国产化云的常州市电子公文交换平台、通用电子文件管理试点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多个部门间得到同步实施,相关目标和任务纳入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信息化规划,是“智慧常州”工程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常州市级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电子政务融为一体,各立档单位可以随时进行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归档操作,通过ERMS和数字档案馆提供的相关服务,可直接查阅权限内的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馆室一体化”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有效模式。通过数据网络、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部署,常州市档案馆和市级机关档案室之间不再存在任何物理上的分隔阻碍,信息流能充分地在馆、室之间双向传导,解决了室藏档案数据便捷移交进馆、档案馆数据反哺档案室提供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进一步推动了档案工作模式的变革,由传统的档案馆要求档案室开展更多工作,逐步向档案室要求档案馆提供更多服务进行转变,一个服务型的数字档案馆由此浮出水面。

常州市数字档案馆控制中心

3.广泛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渠道

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在资源建设、平台建设、提供利用等方面均以服务为导向,突出档案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易用性、可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新型技术,与市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合作,拓展档案信息服务的渠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一是和市委机要局、常州市信息中心开展技术合作。借用常州市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相关线路进行网络布局,使用云技术架设外网应用服务器,将自建的大规模存储设备整合进内网云资源池中,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硬件资源的共建共享、互惠互利。

二是和市民政局开展合作。依托我市民政系统的“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常州市民生档案利用系统”,面向全市所有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开展民生档案服务,实现居民的就近查档就近出证。

三是建立馆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和工作机制。通过同步实施数字档案馆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了在常州市档案馆和武进区档案馆之间档案服务的互联互通,双方所有馆藏均可异地查询、异地出证。为了更好地管理异地档案数据利用工作,共享的双方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次座谈讨论,形成共识,以此指导工作和促进此项工作的推广。

五、重新出发,数字档案馆建设努力的方向

1.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海量档案数据价值亟待充分挖掘

目前大多数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选题依靠主观,主要还是通过目录检索的手段方式利用档案,通过手工方式编纂档案,手段还比较原始。现代化的数字档案馆拥有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新的技术手段为我们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检索的信息可以拓展到每一幅页面上的每一个字符,每一张照片上的每一个人物或景物,每一段音频中的每一个字句,每一段视频中的每一个画面,最终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在不同载体、类型、专题的海量档案信息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普通大众可以理解和更加新颖的方式来组织专题、汇总数据、提供利用,体现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全新价值。

2.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期间,常州市档案局(馆)针对区域内数字档案馆架构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索并作了有益尝试,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拓展区域数字档案馆架构体系的覆盖范围,在下一步工作中,重点是全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将尽可能多的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条线部门档案服务窗口纳入体系之内,探索解决大量异构档案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技术难题,通过一张网、一套系统、一个窗口提供全面的档案利用服务。

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数字档案馆工作水平

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核心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目标是提供最广泛渠道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信息技术的辅助和支撑作用应该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传统档案业务。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通过数字档案馆平台对如馆舍智能化管理、档案智能化编研、档案业务指导、档案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等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档案工作的提速增效,以更为便捷、更为高效的手段推动地区档案事业向前发展,促使档案馆全面向更高层次的数字档案馆转型升级。

4.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专家型人才,建立多层次的档案技术力量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多样的需求。在理论研究和统筹规划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研究型人才,通过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融入社会信息化大潮,引领信息化工作方向。在运营管理和推广指导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型人才,通过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运行机制,有效进行组织和协调,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和标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在具体业务落实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操作型人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电子文件的有序归档、非电子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档案业务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都离不开具备熟练信息化业务技能的实用操作人才。在知识管理和辅助决策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法律人才妥善解决信息化工作中遇到涉及安全、保密、隐私、知识产权、合同等诸多法律问题。

建成5A级数字档案馆是常州市档案馆进行“档案馆数字换代”工程的一个里程碑,是常州市档案工作初步实现“一个转变”、“两个整合”和“三个提升”的阶段性标志,但这仅仅是一个新开始,新起点。常州市档案局(馆)将紧紧抓住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个档案工作重点,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和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三个体系”建设方针,努力推动档案信息化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全国档案法治建设培训班在南京举办

2015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档案法治建设培训班在南京举办。本次培训班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档案行政执法实践和《档案法》修改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务实为主,旨在通过培训与研讨,切实提高学员档案法治思维和档案行政执法能力。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档案法治工作者参加了学习。

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岚主持开班式并授课,他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全面推进档案法治建设,科学规划档案法规体系,加强完善档案执法监督体制机制,促进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法治意识,到2020年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有效服务和支撑国家治理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

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张姬雯到会致辞并全程参训,她代表江苏省档案局对全国各地档案法治工作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江苏自《档案法》颁布后档案法制工作28年的摸索历程,以及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由静态“档案法制”向动态“档案法治”提升,加强“依法治档”与档案行政执法,营造良好的档案法治运行和事业发展环境的具体实践。

(袁光蔡红)

省档案局(馆)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2月30日,江苏省档案局(馆)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弘文堂举行。江苏省档案局(馆)局馆长谢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贾贵荣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力,江苏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张姬雯分别致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殷梦霞主持。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达成,是江苏省档案局(馆)为在“十三五”时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讲话精神,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和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实施,加强历史档案文化遗产系统化挖掘和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全民阅读”背景下通过档案文献系列出版倡导“全民读档”的首创之举,是实现档案、图书、出版跨界融合的创新之路。

档案和图书同根同源,均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基础与财富,共同呈现了中国历史之精彩和中华文明之博大。双方将通过探索与合作,着力推进“江苏档案文献典籍整理出版工程”,努力从江苏各级各类档案馆典藏的档案史料中发掘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为子孙后代留下关于本民族兴衰荣辱的完整历史记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郭晓华)

省档案局组织新进人员培训

2015年12月29日至31日,省档案局开展了新进人员专业培训活动,局馆近五年新进的部队转业干部、录用公务员及调入人员共36人参加。赵深副局长作开班动员讲话,强调了此次培训的背景,并对大家提出了“珍惜机会、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深入思考”16字要求。

张姬雯副局长授课的题目是《江苏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她从档案干部必备的“六大法治思维”、实现档案强国的路径、国际经典理论与档案强国理念和关于江苏依法治档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依法治档和建立档案强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要求大家为共同的档案事业,积极用法治思维武装自己,迎接依法治国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处处长姚军、社会事业处处长谢微分别讲授了《档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机关党委副书记于晓庆解读了近年来局党组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戚厚杰同志现身说法,介绍了自己从军转干部到知名档案编研专家、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专家的成长经历。

赵深副局长在培训结业交流会上对新进人员提出要求:一是学习方面,要深学政治知识,精学业务知识,勤学修身知识;二是能力方面,要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客观待人处事的能力和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三是做人方面,要了悟“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的内在因果联系,注重修身;四是工作方面,高层要有事业心,中层要有进取心,基层要有责任心。(王国法)

欧阳旭明到镇江丹徒区视察新馆建设

2015年12月23日,省档案局副局长欧阳旭明在镇江市档案局领导陪同下视察了丹徒区档案新馆建设现场。

丹徒区档案局局长张晖汇报了新馆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新馆的总体规划、工程进度和各功能分区布局。通过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欧阳旭明一行对丹徒区档案馆新馆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时小燕)

苏州建成全省首家档案工作省五星级行政村

2015年12月7日,由省档案局巡视员项瑞荃率领的省档案工作五星级测评组,对常熟市蒋巷村的档案工作进行了综合测评。蒋巷村以高分通过了省五星级规范测评,成为全省首家获此殊荣的行政村。项瑞荃对蒋巷村的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蒋巷村率先在全省行政村达省五星级标准,率先成立全省首家行政村档案馆——蒋巷村档案馆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5年以来,蒋巷村以创建省五星级为抓手,按照《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夯实基础业务,馆藏档案门类齐全,整理规范,尤其对书画档案、照片档案、荣誉档案、基地铜牌、村民读书笔记等特色档案进行了重点收集,定期向市档案馆移交常德盛名人档案。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实现了常用重要档案的全文数字化。(顾玮)

扬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扬等视察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日,扬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扬在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沙志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龙陪同下,视察了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扬一行首先查看了《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扬州》主题展览,认真听取了市档案局局长宗金林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扬州》展馆近1000平方米,展览通过400多幅图片和大量档案史料,设置“长夜无歌”“烽火征程”“艰苦创业”和“春晖潮涌”四个主题,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扬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光辉业绩。陈扬对展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展览立足馆藏史料,总结了党在扬州地区的光辉历史,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对社会公众和青少年有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展览内容和布展方式,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作用。陈扬一行还参观了新建成的档案特藏室。

(薛晓军)

丹阳市人大主任聂刚健调研档案工作

2015年12月24日,丹阳市人大主任聂刚健到档案局调研。聂刚健听取了市档案局长王君海的工作汇报,肯定了近年来市档案馆在征集地方历史文化史料、不断拓展档案门类和载体、丰富档案馆藏,以及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编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聂刚健还参观了陶伯安木刻版画作品展,实地查看了库房和档案保管现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民国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要求。

(王勤)

南通港闸区政协主席许美云视察档案工作

近日,港闸区政协主席许美云一行莅临港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视察档案工作。

许美云一行在听取了经济开发区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对档案库房、档案服务窗口、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等进行实地调研后,对经济开发区档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许美云指出,档案是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破产改制企业档案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经济开发区改制企业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是为广大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值得学习和宣传。同时,开发区档案工作的硬件配套和软件设施也得到区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评价。

(陈军燕)

无锡老照片暨馆藏书画作品展开幕

2015年12月30日,无锡市档案局联合市档案学会、市摄影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无锡老照片暨馆藏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市档案馆一楼大厅隆重开幕,并同时举行《无锡老照片·第一辑》首发式。开幕式由市档案局副局长徐俊文主持,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进健致词,无锡市人大、市政协多位老领导出席,100多位参展作品作者及捐赠者参加。

今年以来,市档案局从征集到的近千幅老照片中遴选出200余幅编辑成《无锡老照片·第一辑》一书,并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精心筹办制作“无锡老照片暨馆藏书画名家作品展”,并得到了市档案学会、市摄影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的大力支持。

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时间跨度大、主题类型多、艺术价值高,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其中可以看到毛主席60年前观看太湖日出的伟岸身影,西哈努克亲王伉俪访问无锡的行程,梅兰芳、刘海粟等文化名人的在锡足迹,陈永康、吴仁宝等英杰劳模的音容笑貌,民国时期的无锡胜利门、南门民居、城中公园旧影,半个世纪前的水乡环城河、北门商业区、江阴华士镇老街、宜兴马路陶瓷市场的场景,市民百姓珍藏的订婚照、结婚照、全家福照片等。

(魏菊仙张知常)

朱今明珍贵档案入藏南通市档案馆

近日,中国电影界“南通四杰”之一的朱今明先生的家人向南通市档案馆捐赠了《光影人生——纪念朱今明先生百年诞辰》一书及其照片和摄影图片等珍贵资料。

朱今明,原名朱镜明,是南通籍著名导演,是我国电影摄影艺术的奠基者。他中学时代与同窗好友赵丹、顾而已、钱千里等创办了“小小剧社”演出话剧,这四人后来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南通四杰”。1934年,朱今明由赵丹介绍,进入上海明星公司学摄影,其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南征北战》《风暴》《烈火中永生》等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经典作品。

(朱慧)

淮安市档案局(馆)长座谈会总结部署工作

2015年12月10日,淮安市档案局(馆)长座谈会在涟水召开。市档案局领导金德海、王保山、史继军,全市各县(区)档案局(馆)长、市档案局处(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涟水县委副书记时勇到会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5年全市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了2016年工作任务。会议指出,市、县(区)档案部门要着眼大局,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丰富档案工作内容,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要坚持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档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马克)

扬州市召开家庭建档工作推广会

省档案局《关于倡导和推进全省家庭档案建设的意见》下发后,扬州市档案局对家庭建档工作作了精心布置。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全市家庭建档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2015年12月15日,市档案局召开家庭建档工作推广会,各县(市、区)档案局分管局长、业务指导科长参加会议。会上,邗江区档案局介绍了家庭建档工作做法,与会人员察看了家庭档案实体。会议要求各地档案部门结合实际,在家庭建档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并将家庭建档列入2016年业务指导工作重要内容。

(戴淑敏)

远征军老兵珍贵档案资料入藏镇江市档案馆

2015年12月9日,镇江市档案馆举行档案捐赠仪式,表彰抗战远征军老兵高振镛将其档案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的行为。

高振镛,湖北鄂城人,1926年3月出生。1944年9月报名参加赴印缅抗日远征军。抗战胜利后,他解甲求学,进入中国医科大学继续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献身国防军工事业长达30年,曾任西北某军工企业技术副厂长。上世纪80年代,他随妻回镇江工作直至退休,至今一直居住在镇江养老。

耄耋之年的高振镛先生经热心人士牵线搭桥,将自己一生珍藏的个人资料捐赠市档案馆永久保存。在高老捐赠入馆的档案中,包括与同学一起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合影、与飞虎队员埃德瓦.科斯拉等抗战老兵在重庆的合影、参加在重庆举办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全体合影及个人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在企业荣获生产先进科室等照片7张,还有史迪威研究中心的回信,个人收藏的《国民党装甲兵之父——徐耀庭将军》(上、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周道明会议纪念文集》、《二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等书籍和资料多册,以及个人履历表复印件。

高振镛将自己从军后在中、缅、印战场耳闻目睹的大小点滴事件,撰写成《亲笔回忆录》(2册5万字),此次把回忆录的手稿一并捐赠给市档案馆收藏。

在捐赠仪式上,市档案馆向高老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将把高老的这批珍贵档案实物部分展出,向广大的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进行展示。

(吉星昇)

南通市档案馆为红十四军早期研究提供珍贵档案史料

近日,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派专人来到南通市档案馆查阅红十四军早期相关档案史料。

南通市档案馆高度重视,指派专人全程配合,在馆藏珍贵档案资料中查找到刘瑞龙在《纪念红十四军诞生五十周年讲话》、张爱萍、黄火青致函中共南通市委《祝贺红十四军60周年》、《皓首话当年——访红十四军原二师政委黄火青》、《观红十四军文物史料陈列随想》、省党史工委《略论第二次左倾与红十四军的成败得失》、《江海红旗飘飘》等大量详实的原始资料,为红十四军早期历史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黄晓婷)

南京鼓楼区档案局谋划“十三五”档案信息化发展思路

新年伊始,南京市鼓楼区档案局在认真总结“十二五”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十三五”档案信息化工作发展思路。明确将以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民生为目标,以大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重点,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为核心,按照“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目标要求,基本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异地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继续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加强档案科研为抓手全面提升业务工作水平,做好档案馆综合管理平台、全区电子数据备份中心、远程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

(张卫平)

南京建邺区档案馆为知青查找缺失的档案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上山下乡”知青,近年来相继到了退休年限,但是很多人到退休时才发现个人档案里关于知青下乡经历是空缺的。这不仅影响到退休时的工龄计算,更是人生中重要经历的丢失。目前,伊先生就遇到这个问题,前来南京市建邺区档案馆查找知青档案。他说自己即将退休,个人档案里缺少下放材料,跑了很多地方,问了多个部门,最终找到档案馆。仔细询问后得知,其当时是随家人一起下放的,根据所提供的家庭成员姓名和工作单位,档案馆工作人员终于在劳动局全宗中找到了1970年城镇居民下乡落户登记表,为他办理退休手续提供了重要依据。

(熊丹)

丹阳市档案局举办吴二林日记捐赠仪式

2015年12月23日,71岁的吴二林先生正式将自己129册珍贵的个人日记捐赠给丹阳市档案馆。这是丹阳市档案馆首次征集到市民日记档案。省档案局副局长欧阳旭明为吴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丹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刚在捐赠仪式上讲话。镇江市档案局及丹阳市文联、丹阳日报社等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了活动。丹阳电视台、丹阳日报社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吴二林先生从19岁开始记日记,迄今已51年,共计18600多天约400余万字。吴先生的日记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记载和见证了丹阳的变化发展,以点滴之事折射了中国历史大背景下的世事沧桑和巨大变迁,是半个世纪来一位普通市民的生活工作写真集,一份最真实的档案。吴先生的日记早在2004年就被《扬子晚报》报道过。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之际,吴二林日记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其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广泛转载。

(王勤)

泰兴市档案局查档窗口被评为市“五一巾帼标兵岗”

近日,泰兴市档案局档案查阅窗口被市总工会评为全市“五一巾帼标兵岗”。这是该窗口继获得“青年文明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泰兴市档案局查阅窗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热情做好查档接待工作。窗口全体工作人员以热心、细心、耐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三心”服务品牌,得到了市级机关部门同志和百姓的认可。

(凌长富)

ARCHIVESAND CONSTRUCTION(Conten ts)

NO.1 2016(SerialNo.325)

1.Discussabout the NatureofA rchivesArrangement Sang Yuyu,Yang X iuru 11

2.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forParadigm of Archival Science Luo Qiong,Wu Jianhua 14

3.Researchon theConstructionof SmartArchivesSystem Feng Ke 18

4.Researchof The Innovation ofArchives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ArchitectureofWechat Liu Chunian,Chen Tong 22

5.The Study on PersonalA rchivesand DevelopmentAbroad Xia Lianchun,DaiYang 26

6.TheCountermeasures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Archival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 on Serviceof VulnerableGroups LiShanshan 31

7.Achieving and Thinking ofArchivesValue in Public Crisis——Take"8•12Explosion of Tianjin BinhaiNew District"Asa Case Han Yazhou 35

8.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on-demand ofArchivesProfessionalTalents:Discussion from the EmploymentProblems Yuan Yujuan,Zhang Juan 39

9.Exploring a New Roleof theUniversity Archive in Anti-corruption under theNew Situation XuWei 43

10.Dashen M illWitnessed the SocialProgressofModern China Zhang Xuwu 46

11.The Education in Nantong During the Zhangjian Years Du Yue 49

12.New ResearchonGu Yanwu’s Perspective on StereotypedW riting Wang Xiangchen,Liu Hong 54

13.The FirstPerson Researched on Yanfu in China Jing Shenghong 57

14.The M irror of Han GuojunW ho is the M odelof NationalAnti-JapaneseWar Wang Qiyin 62

15.The Story BetweenGanfuand JindaiTower Pan Binbin 64

16.InMemoryof IntelligentsiaPatrioticGroupsinNanjingDuringthePeriodofAnti-JapaneseWar XuLigang 67

Under the Ausp ices o f Jiangsu p rovincial Archives Bu reau and Jiangsu povincial Archives Society,

Pub lished and Ed ited by the Ed itorial Board o f Arch ives and Construction

Ch ief Ed ito r:Fang Yun ing Add ress:1Qingd ao Road,Nan jing,P.R.Ch ina

Post code:210008 Tel:0086-25-83301449 Fax:0086-25-86636669[Translated by Hu Jintao]

猜你喜欢

常州市档案局档案馆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0个)
2015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名单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关于表彰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关于表彰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