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2016-09-05黄叶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黄芪

黄叶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黄芪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黄叶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目的观察黄芪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PGR)值的影响,探讨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7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黄芪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值。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G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PGR值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影响血清PG水平,使PGR值升高,说明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与PG相关。

黄芪;胃肿瘤;癌前状态;胃蛋白酶原类;药用制剂

胃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年来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一直居前[1]。胃癌的发生过程一般认为首先是在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炎性反应,然后慢性炎症引起黏膜腺体减少,导致萎缩性胃炎,接着出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直到发生癌变[2]。临床上,>80%的胃癌患者均患有萎缩性胃炎,因此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是重要的癌前病变[3]。胃正常黏膜向胃癌转化的过程即为胃癌前病变,目前有相当多的理论研究针对其展开,而中药黄芪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尝试应用黄芪来治疗胃癌前病变,并得到了普遍认可[4-5]。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一种胃蛋白酶前体,无活性,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依据PG在免疫原性与生化特性上的差异,常分为PGⅠ与PGⅡ2个亚型,PG合成后大部分会进入到含有大量酸性胃液的胃腔,并在此逐渐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中,仅有约1%的胃蛋白酶能透过胃黏膜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7-9]。本文通过观察黄芪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PGR)值的影响,来进一步探究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具体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7月本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7±4.6)岁;病情(依据胃镜及病理分级):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8.2±5.3)岁;病情(依据胃镜及病理分级):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病理明确有肠化或异型增生者。病理组织学病变分级诊断标准采用我国制订标准与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选用轻度、中度、重度3级分法。

1.1.3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内镜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②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有肠化或异型增生者;③年龄18~60岁。(2)排除标准:①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黏膜存在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已有恶变者;②其他系统恶性病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转移者;③其他影响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等;④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等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⑤法律或精神上有残疾无法配合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口服0.5 g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号:50800106),每天3次;口服20 mg奥美拉唑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1100),每天2次;口服0.2g甲硝唑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50127),每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2)治疗组给予黄芪治疗,处方为30 g黄芪,水煎服,每天1剂,分别在早晚饭后30 min后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戒酒、戒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2.2观测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远期疗效及症状改变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等症状变化,将其依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分别计1、2、3分。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时肘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放入-80℃冰箱贮存,以待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由北京美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提供)说明书操作。

1.2.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病理复查不典型增生由重度转为轻度,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不典型增生由中度转为轻度,或由重度转为中度。无效:临床症状及病理无改善者。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复发率比较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6.7% (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值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PGR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对照组PGR值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治疗组的PGR值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及PGR值比较(±s,ng/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及PGR值比较(±s,n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n 治疗前PGⅠ PGⅡ PGR治疗后PGⅠ PGⅡ PGR治疗组对照组9.25±5.60a9.18±4.73ab30 30 79.24±17.80 80.05±16.07 9.54±3.01 9.57±3.66 8.31±5.91 8.36±4.58 45.98±16.97 46.27±16.61 4.97±3.03 5.04±3.51

3 讨 论

目前已知胃癌前病变进一步演变可导致胃癌,但尚不清楚胃癌的发病机制。对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西医至今无特效药物,而中药的疗效逐渐受到重视,已成为研究胃癌防治方法的热点。胃癌前病变被定义为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10]。其中,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的癌前疾病,明显增加了发生胃癌的概率[10]。目前,关于胃癌前病变的理论研究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尝试用中药黄芪来治疗胃癌前病变,其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

黄芪是传统的益气中药,最早收录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益气补中,敛疮生肌,利尿排毒之功效[11]。目前研究认为,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机体的氨基酸代谢、抗衰老、抗菌[12]、抗肿瘤血管生成、保护肝脏、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及直接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等[13]。但是,目前对于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表明,血清PG可作为反映胃黏膜的功能与状态的有效指标,分为PGⅠ与PGⅡ[7]。PGⅠ主要在胃底的颈黏液细胞与主细胞产生,另外,PGⅡ还由贲门腺、胃窦幽门腺与十二指肠Brunner腺分泌产生[9]。几乎全部的PG都在胃内产生,PG分泌合成后大部分进入到胃腔,只有1%左右的PG可穿透胃黏膜毛细血管壁到达血液循环,因此,胃黏膜在组织学上的功能与状态可通过血清PG水平来体现,血清PG水平发挥着类似“血清学活检”的作用[14]。本研究结果发现,黄芪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好,且复发率较低。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异性改变,表现为PGⅠ下降、PGⅡ明显下降、PGR值升高[15-16]。

综上所述,黄芪能有效地抑制胃癌前病变的发展,其疗效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同时还可减少复发。黄芪能影响血清PG水平,使PGR值升高,说明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与PG相关,其具体作用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1]徐巧莲,万小勇,杜燕,等.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J].胃肠病学,2012,17(10):614-617.

[2]Correa P,Piazuelo MB.The gastric precancerous cascade[J].J Dig Dis,2012,13(1):2-9.

[3]张卫东,孙晓,牛爱军.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应用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3,24(4):12-14.

[4]仝欣.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246-1249.

[5]张国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6):1059-1060.

[6]杜囚鹏,曹建彪,郭汉斌,等.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研究及效价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1(1):64-71.

[7]吴志成,陈娟,何敏,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786-787.

[8]熊军,王宗喜,郭辉,等.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在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844.

[9]华嘉临,张艺,黄飚.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10,50(37):16-17.

[10]Kim N,Park YS,Cho SI,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a Korean populationwithout significant gastroduodenal disease[J].Helicobacter,2008,13(4):245-255.

[11]李文建,宋佳佳,王润田.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9(1):64-68.

[12]顾恪波,孙佳芝.黄芪及其提取物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431-1432.

[13]尹波,候续伟,李迪诺,等.黄芪提取物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6):112-114.

[14]黄语嫣,陈卫昌,高楠,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4):332-333.

[15]付明生,潘淑贤,许兰涛,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5):420-422.

[16]程清.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1):67-6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35

B

1009-5519(2016)07-1058-02

(2015-11-20)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炎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黄芪是个宝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