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制造业补短板关键在率先智能化

2016-09-03沈谦张正良吴海燕

浙江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智造浙江装备

沈谦 张正良 吴海燕

装备制造业补短板关键在率先智能化

沈谦 张正良 吴海燕

浙江装备制造业率先智能化发展存在五大短板,需从“分类、强基、固本、协同、生态”五个方面补齐短板

装备制造业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强,是浙江制造的支柱产业,是浙江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先行智能化发展,是顺应国际趋势、实现智造转型、建设“制造强省”的战略性举措。

背景意义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愈演愈烈,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工业4.0”等战略,纷纷布局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领域,试图抢占制造业国际竞争制高点。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智能制造将逐步取代传统制造,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基础,“人机一体、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装备制造业率先智能化就是落实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扩大有效供给、升级供给结构来引导需求结构调整与升级。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引擎。装备制造企业若再走传统制造的老路,迟早走向消亡,也将无力支撑智造升级。装备制造业只有率先实现智能化,才能推动制造业整体智能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落地。

装备制造业率先智能化是实现浙江智造的关键。浙江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总产值、增加值等比重均在1/3以上,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新常态下浙江重点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因此装备制造业具备率先实现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先行智能化发展,对带动浙江制造业整体智能化发展,实现“浙江智造”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短板分析

装备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一是指标均值偏低。近年来,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连续多年排名仅次于江苏、广东、山东,居全国第四。但从平均水平来看,仍然偏低。2014年,全省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平均产值、利润、出口交货值分别为1.4亿元、0.086亿元、0.35亿元,均仅为江苏、广东的2/5左右。二是千亿行业偏少。浙江千亿级装备制造行业偏少,9大行业中,仅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过千亿,为1090亿元。而江苏有六大千亿级行业,广东有四大千亿级行业。三是高端占比不高。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仅为20%左右,低于江苏、山东5个百分点以上,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四是龙头企业缺乏。2014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6320家,其中小微企业14140家,占86.7%,大中型企业2180家,仅为江苏的3/5、广东的2/5。

智能管控和智能产品“偏低偏弱”。一是智能生产水准偏低。根据调研,春风动力、亚太机电、万丰科技、日发精机等大中型实力企业,均已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乃至智能工厂,局部实现定制化和柔性化生产,但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情况不容乐观。小微企业也希望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但囿于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以及市场风险等顾虑,多数企业无力改造或改造意愿不强。二是智能产品“偏弱偏小”。浙江装备制造产品整体竞争力偏弱、智能化水平偏低、价格偏低,表现为“三多三少”:零部件产品多,智能成套装备产品少;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普通牌子多,知名品牌少。亟待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升级产品品类,优化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性能,促进传统成套装备向数控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从而提升全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

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缺芯少魂”。一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装备制造业伺服系统、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等关键部件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制约智能转型。如机器人行业,虽已集聚新松机器人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但多数企业以“组装式”服务模式存在,机器人本体核心技术缺失,关键元器件、零部件依赖进口;物联网行业,80%以上高端传感器设备和RFID芯片、95%的嵌入式CPU和高端嵌入式系统核心硬件依赖进口。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国自机器人公司反映,迫于竞争压力和生存需要,多数企业技术创新停留在成本低、见效快的引进和仿制上,走被动追随国外技术的路子,装备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偏多,代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偏少。三是创新研发合力不足。亚太机电集团反映,多数企业单打独斗,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缺乏对公共关键技术与功能部件的联合开发与创新研究,应促进与国际尖端技术合作、智能制造技术孵化协同创新等。

图/新华社

操控服务和研发创新“智才不足”。一是技术蓝领短缺。调研企业普遍反映,随着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理念的逐步推广,现有普通操作工难以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升级换代步伐,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工程技术、操作管理、维修保养人才供不应求。二是研发人才短缺。与江苏、上海等省市相比,浙江高等院校毕业生偏少,国际化、尖端型高层次研发创新人才、团队偏少。如万丰科技公司不得不高薪从外地聘请博士团队,日发精机公司将远赴米兰设立研发中心。三是服务人才短缺。集控科技公司反映,浙江智能化改造市场潜力巨大,智造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但制造业、信息技术、工业设计、工程控制等多行业复合型人才比较稀缺,制约智造服务业发展。

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协而不同”。一是配套服务滞后。与快速增长的智能化改造市场需求相比,浙江装备软件、工业设计、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智造转型的智造服务企业发展仍然滞后;同时,智造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等少数较发达城市,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地理版图不相匹配。二是配套产业滞后。华剑床垫机械公司反映,机械制造过程中,零部件热处理、表面处理、精密锻造等基础工艺本地配套企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外包加工处理不到位,影响零部件的精度、硬度和韧性,继而影响成套机械装备产品的性能。三是配套政策滞后。能源考核政策方面:亚太机电集团反映,智能化改造后,网络基础设施、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导致用电量大幅增加,被列入高能耗企业,难以享受部分优惠政策。补贴政策方面:华剑床垫机械公司反映,公司赴欧美参加睡眠展等特殊专业展会,无法享受展会补贴政策;日发精机公司反映,自用、专用软件系统开发,无法享受相关补贴政策。保险政策方面:缺乏智能化改造第三方风险保障政策。

对策建议

实施分类指导,着力构建分步智能模式。应根据区域基础、行业差异、企业实力,引导形成分类、分步推进模式。一是分区域。杭州、宁波、绍兴等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智能化起步较早的城市,应先行推进;丽水、衢州、舟山等基础较弱的城市,可参考先行城市的实践经验,分阶段推进智能化。二是分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优势行业应先行推进,带动其他行业智能化。其中,对于成套装备产品,应积极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接轨国际水准,全面提升浙江成套装备的品质和品牌;对于基础零部件产品,应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需求,不断改进工艺,提升精度、性能和复合功能,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分企业。有意愿、有实力的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应鼓励和支持其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实践示范;暂不具备条件的小微企业,应引导其量力而行,制定技术改进路线图,先通过机器换人实现生产自动化,再通过智能化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逐步实现智能化发展。

制造强基为先,着力完善自主创新机制。一是实施技术攻关。应结合浙江信息经济发展优势,梳理制定重点攻关项目目录,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财力、集中资源,优先围绕伺服系统、智能传感器、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等关键部件和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力争率先取得突破,走在全国前列。二是鼓励跨国并购。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契机,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通过参股、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获得国外优质技术、产品、资源。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中介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浙江企业加强与德国、美国等先进地区人才、技术、项目的交流与合作。三是深化军民融合。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装备制造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引进军工装备制造项目,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等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交流,加快电子、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军转民、民参军。四是搭建研创平台。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研发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研发创新平台,增强发展后劲。

弘扬工匠精神,着力营造“三位一体”格局。一是着重培养工匠队伍。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同等看待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才,同等看待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进一步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落实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意见,充分发挥企业、职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学徒制、定向培养、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快输送适应产业智能化升级要求的现代化技能型人才。在高等院校设置工程师学院,着力培养应用技术型工程师。二是培养引进研发人才。继续实施青年科学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突出需求导向,加大自动化、工程控制、电子信息等学科专业招生力度,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高端科研人才。大力吸引国内外智能制造高端人才携带项目、技术、团队来浙发展。三是优化装备人才环境。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小镇,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平台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根据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完善针对蓝领体系的人才评价和奖励政策,完善激发人才创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优化国内外优秀技术人才来浙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留人方式,通过股权、期权等方式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强化产业协同,着力打造智造服务体系。一是重点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已有集控科技、力太科技等一批智造服务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应着重培育和发展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装备工业设计、装备电子和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等智造服务企业,给予办公场地、税费、融资、推广等政策支持,为浙江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智能化改造服务。二是加快发展服务型装备制造商。鼓励和支持亚太机电、日发精机等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利用技术、人才、智造等优势,延伸服务链条,从单一装备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和服务集成转变,面向行业提供工程设计、运营维护、智能化咨询、改造等专业化服务。三是提升发展关键基础配套商。排查装备制造产业链薄弱环节,在浙江产业集群、园区平台中补充或提升相关配套企业,鼓励上下游关联企业抱团发展,开展专业技术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生产协同、智能同步。

优化产业生态,着力深化制度供给改革。一是做示范。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省政府和各市(县)政府都要重视,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力度,分行业、分区域制定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给予融资、场地、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二是推应用。提高省产智能装备产品在政府采购和政府性投资工程中的应用比重,对本省企业应用省产装备产品、智能化软件系统进行补贴。通过媒体专题宣传,召开产品(技术)现场会、发布会等形式,推广省产装备产品。三是降风险。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与设立装备制造产业基金,重点扶持智能装备首台(套)与系统软件研发推广、智能化改造等。完善保险补偿机制,拓展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的覆盖范围,探索设立针对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风险补偿机制。四是给政策。专门研究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的政策意见,包括支持研发、智能化技术改造、服务商培育、支持“走出去”、补贴国际参展、金融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行业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等。五是强氛围。发挥各级政府作用,将智能化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在多种媒体上专题宣传智能制造,展示技术成果和实际应用,宣讲扶持政策,助推浙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作者单位:沈谦,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张正良吴海燕,杭州市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智造浙江装备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港警新装备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防晒装备折起来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3D打印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