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梦悠悠六十年——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六十春秋而作

2016-09-03尹建民

剧影月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昆剧王芳昆曲

■尹建民

一梦悠悠六十年——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六十春秋而作

■尹建民

初夏,我站在姑苏城五亩园故土上眺望,新建成的苏昆大院拔地而起,以崭新而又古朴、厚重的容貌迎接着朝拜昆曲的人们纷至沓来。浸润着千年古城浓郁丰厚文化底蕴,孕育成长在江南水乡良田沃土上悠悠600多年岁月的水墨昆曲又圆了一个人间美梦,此时此刻欢庆之际,眼前不住浮现起那流逝的六十年春秋岁月和并肩战斗数十年“继”“承”“弘”“扬”“振”五代苏昆同仁们的一点一滴、一梦一景。让我们为已开启的“悠远流长、盛世流芳”六十年之梦景去寻觅去重温去畅想吧!

启梦

昆山腔——昆曲——昆剧,六百余年悠悠岁月。苏滩——化妆苏滩——苏剧,也经历三百多年春秋。姑苏艺坛两朵姐妹花同根同源、水土相通、亲脉一承,一同经受岁月的磨炼,一同经历盛极而衰、衰又复苏之路。

1921年,苏州昆剧传习所在五亩园成立,拯救了昆曲,使之薪火相传、传承延绵至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滩在沪申红极一时、口口相传。上海滩上的游乐场、电台、剧场,昆曲苏滩同台联袂、同台献艺、同享盛景。可好景不长,社会动荡时局演变,导致解放前两朵姐妹花在苏沪二地残枝枯败、已成绝唱。随着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初春,一批久未露面的苏滩艺人,怀着复兴苏剧的美好梦想,志同道合、相聚而来,自筹资金、自备行头,在上海大境庙建立了民间性质的民锋苏剧团,自此开启了苏剧艰苦、坎坷、使人心酸但又催人奋进的复苏之路。他(她)们这一批创建剧团的元老,当时谁能知道在他(她)们不懈追求、艰苦奋斗、长年坚持传承,辗转苏南城乡创作演出下,苏剧真能登上大雅之堂,铸就了新的复苏之路啊!

苏州昆剧院建院60周年合影

民锋苏剧团于1953年回到久别的发源地苏州,从1953年落地苏州的民锋苏剧团,到苏州市苏剧团,再到1956年建立的江苏省苏昆剧团,翻开了苏剧历史上新的篇章。同样由于一批传字辈昆剧艺人也回到了故乡,哺育滋润培养苏州昆剧传人,把作别苏州已久的昆剧也送回了故乡。从而身担传承复苏苏剧、昆剧重任的江苏省苏昆剧团应运而生,诞生在姑苏的大地上。1956年10月27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为苏昆剧团的成立,专门刊发社论:《论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社论为由于昆剧《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轰动京华后,昆剧故乡有了昆剧表演团体祝贺外,也对当时仅有的苏剧表演团体提出了新的希望,对苏、昆二个剧种同合为一体的苏昆剧团的成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加强团结、努力工作,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做出更多的成绩来。”自此,五十年代在上海创业并为建立苏昆剧团作出贡献的的第一代苏剧艺人,加上从五六十年代陆续招收进团的以张继青为代表的几十位继、承字辈青年人才的加盟,几十本苏剧大戏,一百多折传统昆剧折子戏,苏昆兼演、苏昆并举,日复一日巡演苏南城乡,以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精彩的演绎,启动了为追求苏剧、昆剧走向繁荣的理想之梦、奋斗之梦,也迎来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苏昆剧团第一次黄金时期,有吴兰英、朱筱峰、华如笙、李丹翁、朱容、张惠芬、郭音、庄再春、蒋玉芳、丁克罗、华静、丁杰、沈雪芳、朱小香、朱晓园等已相继作古的建团创始人、苏剧前辈们,和如今唯一健在的九十六岁高龄的第一代苏剧艺人、剧团创始人之一尹斯明老师。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为苏剧、昆剧、为苏昆剧团所献出的青春岁月、所洒下的辛勤汗水、所付出的满腔热血,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同样,沈传芷、倪传钺、郑传鑑、王传蕖、薛传钢等享有盛名的传字辈老师对苏剧、昆剧人才培养、剧目建设、为苏昆剧团艺术上的提高所留下的珍贵遗产将永载史册。

2001.10.第二届虎丘曲会

断梦

正当苏昆剧团迎来第一次黄金时期,苏剧、昆剧在苏城家喻户晓、涌现大量爱好者之际,也正当全国文艺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呈现万紫千红大好局面之时,频繁的政治运动,所谓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冲击了社会主义文艺各个领域的走向和发展。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展开,苏昆剧团被彻底砸烂,换上红色文工团牌子,第一代创始人被关进牛棚,批斗审查,被流放至苏北或其他乡村。艺术上日趋成熟已担当中坚力量的继、承字辈青年演员,一部分转业至工矿企业,一部分跳起“忠字舞”,唱起样板戏。混迹寄生在这场反常、泯灭人情良心的政治怪圈之中,那在梦中所想象所寄托所追求所梦寐以求的苏昆复兴美梦又一次被扼杀、被无情斩断。

苏剧三姐妹,左起庄再春,蒋玉芳,尹斯明

续梦

历史走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四人帮”覆灭,祖国大地文艺百花园又迎来万木复苏的春天。1978年一批继、承字辈演员走出低谷、重新出山、披挂上阵,相继推出名剧《十五贯》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时在地处北局的开明大戏院、新艺剧院隆重开演,引起轰动。《玉蜻蜓》《花魁记》《快嘴李翠莲》《白蛇传》等优秀传统剧目相继重登舞台、精彩亮相。成千上万观众为一睹久违的苏昆舞台魅力、舞台风韵而纷至沓来,这昭示了被打入冷宫的苏昆优秀传统戏又复苏在舞台上。苏昆剧团迎来了第二次黄金时期。

流放苏北的演员回家了,下放工矿的演员也回来了,改唱样板戏的演员又重新唱起了苏剧平调和昆曲水磨调。生疏已久别离舞台已久的水袖又重新飞扬在舞台上了。

经过十几年的折腾、动乱,那些回春归队的第一代艺人已步入老年之列,继、承字辈也已到中年,艺术人才断层已达数十年之久,从考的学子中择优录取了一批第四代苏昆接班人,这使苏昆大院恢复了勃勃生气、后继有人。八十年代,随着以王芳为代表的后起之秀的脱颖而出,老中青四代苏昆剧艺人又扬起风帆、昂首前进!久违的杜丽娘、杨贵妃、五姑娘、花魁女又款款而来,一展艳丽风采。

随着文化的开放,中国人从未识面的外来多元文化品种相继涌入、快餐文化导致古老传统戏曲文化又一次遭受冲击,苏昆剧团又陷入深闺中落寞,低谷中孤芳自赏的状态中。但苏昆人没有因此而气馁、失落和迷茫,因为他们知道,苏剧、昆剧作为苏州艺坛姐妹花,他们不但是苏州优秀的一脉文化脊梁,苏州古文明的一块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他们有责任守护它、呵护它、继承它,于是在困境落寞中毅然开办了昆剧星期专场,将苏剧、昆剧送进大、中、小学,恢复举办了绝唱二百年的虎丘曲会,抢救继承了二百余折苏昆折子戏,培育建立业余昆曲社团,发展一批挚爱昆曲、苏剧的观众群体……默默地耕耘、清贫地坚守、努力地奋斗,那苏昆之魂、苏昆之韵的留存、续梦,也为日后苏昆剧团的大变样,圆梦今天,提供了一块滋润、坚实的良田沃土。

青春版《牡丹亭》沈丰英 俞玖林

圆梦

“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原生地、原生态、原真性”,数十年守护保存延续的苏昆艺术风格和演出经营方式,使苏昆有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风貌,也吸引无数仁人志士对苏昆的注目和赏识。新世纪初,昆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基于2000年艰难创办首届昆剧艺术节,,在昆曲被世界人民所公认,其地位、作用真正和其文化艺术之价值相匹配之下,昆剧的故乡高高举起了保护、弘扬发展昆剧的大旗吹响了昆剧圆梦复苏繁荣的号角。两个“五位一体”的昆剧新战略、新措施的出台,三年一次昆剧艺术节的定点举办,昆剧电视专场首创并连续播出,苏州昆曲博物馆成立,苏州昆剧传习所重建,以开放经营的理念,引进企业家合作打造实景版《游园惊梦》昆剧专场,在昆剧传习所五亩园旧址开创了展示昆剧高雅艺术新的模式,江苏省苏昆剧团更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打造昆剧之乡和昆剧传承基地,创立中国昆剧研究中心,昆剧每年连续送戏进大、中、小学,成立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启动昆曲为百万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连年举办虎丘曲会,活跃昆曲社团活动。培育大批昆剧年轻观众层和业余小演员,在世界物质遗产苏州园林中,唱响非物质遗产的水磨声腔。苏州市保护昆剧条例的隆重出台……终得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当今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苏州市拿得出、打得响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著名文化品牌。而这一切的高潮是经典版昆剧《长生殿》(上中下)和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的应运而生。使这二台古老雅致、精心打造、美仑美奂的苏州昆曲幽兰真正地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苏剧《花魁记·醉归》王芳 沈国芳

昆剧《长生殿》王芳赵文林

白先勇,“昆曲义工”,著名华人作家,昆曲终身的挚爱者,他和苏州昆曲的结缘似乎有着天意、人和的关联。天意是苏州昆曲的沃田良土,幽兰的别有清香吸引了他。人和,苏州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昆曲的真诚呵护、关爱,苏州昆曲有那么一批含苞待放惹人喜爱的幼苗。由于天人作合,白先勇和苏州昆曲结缘,促成了海外著名的文化菁英和苏州文化界领导、昆曲从业人士的合作,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走遍海峡两岸、世界各地和数十所国内外高校,使成千上万的现代昆迷成为新的昆曲追星族。也正是苏州有目光、有远见的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加上苏州昆曲从业人员紧紧抓住和海外文化名人企业家紧密合作的这个机遇,汇结了两岸三地的华人文化菁英共同打造,才会造势成这样的昆曲热潮和“苏昆现象”!一个城市,没有强势、鲜明、与众不同的文化品牌,如何竞争胜出?而一个艺术团体,没有好戏好演员如何名列前茅、享有声誉?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实践,既出了好戏、又生产出了好演员,通过剧目带出了演员,通过演员也提高了剧目,还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而另一台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王芳领衔主演的《长生殿》,同样引领苏州昆剧院优秀品牌剧目走向世界。王芳也因出色塑造了杨贵妃形象,荣获“二度梅”殊荣,这在全国昆曲界王芳属第二位。而使《长生殿》也红遍海内外,声誉鹊起的促成者、制作人,乃是台湾著名儒商陈启德先生。陈启德很低调,也很谦逊,但他是文化的觉悟者和昆曲艺术还愿者、追求者、痴爱者,他一念之下付出了对昆曲的满腔热血,为《长生殿》投下了巨资。陈启德似乎和苏州昆曲也有缘分,他看中了苏州的天时、地利、人和,看中了苏州昆曲特有的风韵,看中了苏州昆曲有王芳这样一位天公作成的杨贵妃。终使苏州昆曲又出了一个风姿绰约、雍容华贵、美仑美奂的宫廷美人,演绎了李杨之间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爱情诗篇。一个剧院,相继孕育出享誉海内外的二台品牌大戏,塑造了一批品牌演员,一株幽兰绽放出两朵鲜艳夺目、姹紫嫣红的馨香花瓣,苏州昆曲的地位和知名度大大升华、声誉日隆、影响深远,加上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苏州土地上为昆曲播下而结出的丰硕果实,昭示了苏州昆曲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宏伟大志、致远精神。

从2004年起始直至今天,十余年的合作之路,十余年的奋斗之路,十余年的海内外演出市场经营之路,十余年的苏州昆剧圆梦之路。继《长生殿》《牡丹亭》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连续巡演数百场后,又强势推出中日版《牡丹亭》和《西施》《满床笏》《玉簪记》《西厢记》等名剧,造就“苏昆现象”,掀起阵阵昆剧热潮。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青年昆曲粉丝层,使昆曲真正贴近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心!

王芳继1994年首获中国戏曲梅花奖后,又以《西施》摘得“文华奖”,以《长生殿》荣获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2014年再以苏剧《柳如是》荣登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殊荣。

俞玖林、沈丰英、周雪峰也以青春版《牡丹亭》等剧目荣获梅花奖。剧院一批优秀昆剧中青年传人也相继获得各项奖励和荣誉,为剧团争光添彩。

仅存的第一代苏昆剧团创始人尹斯明老师和第二、第三代继、承字辈艺人纷纷告老退休后,王芳等一批第四代“弘字辈”、第五代“扬字辈”已成为苏州昆剧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昆剧抢救、继承、创新、发展的重任。而刚进院正在茁壮成长的第六代“振”字辈青年学子也将成为苏州昆剧活态传承的后继者、延续者、发扬者,继续追求圆满苏州昆曲的梦境。

六十年的追梦,一个甲子的追梦,终于在今天六十年的奋斗中得以圆梦。苏州昆剧院在60年继承先辈前人所创下的业绩中,在与时俱进的自身奋斗中,在60年来剧院所获得的无数次立功奖励中,在为明天苏州昆剧院创造出更多的荣誉,实现更多灿烂、多姿的美梦中,将更努力地以抓住机遇、负重奋进、改革推动、出人出戏为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继承和创作更多体现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抓手目标,再圆一个“源远流长、盛世流芳”60年之美梦!

苏剧《西厢记》莺莺-庄再春,张生-尹斯明 

2007.01.昆剧《长生殿》-比利时演出

猜你喜欢

昆剧王芳昆曲
罗周昆剧创作论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王芳:带货“一姐”如何炼就?
立秋吃什么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