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作用中易混知识点分析

2016-08-31安徽省泗县一中杨崇广

青苹果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外力作用

安徽省泗县一中 杨崇广

重难点聚焦

地质作用中易混知识点分析

安徽省泗县一中杨崇广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经地壳运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如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构造地貌包括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狭义上的构造地貌是仅指地质构造地貌中,外貌上与地质构造相一致的地貌,如背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陷盆地等。教材(新课标 人教版)中没有直接介绍这三个概念,对这三个名词甚至没有正面提到而是直接运用,所以当试题中出现“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字样时,学生不知所云,只能靠猜想,出错也是常有的事了。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风化和侵蚀都是外力作用,都是指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相对于侵蚀作用,风化作用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察觉;而侵蚀作用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由于风化作用中有“风”字,学生顾名思义地认为,风化作用一定只与风有关,风是大气的运动,这样就容易与侵蚀作用混淆,从而出现理解错误。其实,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也可能涉及侵蚀作用。

U型谷:第一种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宽阔、平直、横剖面呈“U”字形的谷地。第二种是河谷发育成熟后的形态,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形较平坦,流速慢,河流对地表侵蚀弱,主要以侧蚀为主,在下游形成U型谷。两者都是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都是谷地,都是U型谷,因而容易混淆。在实际地貌上,两者差距很大,河流侧蚀形成的U型谷极为宽、浅,分布在河流下游而冰川作用形成的U型谷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

岱崮地貌与火山口地貌:岱崮地貌,是指以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火山口地貌,即火山锥,指火山喷出物在岩浆通道口堆积而成的锥形山丘。

两者都是山峰或山丘,远观时有较大的相似性,两者的差异可以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示坡线看出来,一个是向内示坡,一个是向外示坡,同学们如果读图不细致,就不会发现。

风蚀地貌与海蚀地貌: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初看时,许多同学会认为两张都是风蚀地貌。实际上,右图为台湾省台北市野柳公园的海蚀地貌“女王头像”。

风蚀地貌

海蚀地貌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当观看微观的地貌图片时,要了解它的来源或出处,或者了解它周围更大范围的地理背景,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名师简介

杨崇广,安徽省特级教师。宿州市2011~2014年、2015~2018年两届学科带头人;2014年宿州市“十佳教师”;2012年被评为全国教研先进个人。在《地理教育》《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教学考试》等报刊上发表地理教育、教学类文章130余篇;参与“天利教育集团”一轮资料整编,并为其命制6套模拟试卷;为“启学教育”命制4套高考模拟试卷;在北京慕课学院专业网站“天天象上”上上传了88个地理微课。主持了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参与两项国家级课题研究;自己独立研究的课题《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成果显著,目前已有7篇有关论文发表。

猜你喜欢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钝性外力作用致四肢长骨干骨折99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