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电催化作用的研究

2016-08-31赵延庆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实验测试中心哈密839000

新疆有色金属 2016年4期
关键词:香草醛伏安抗坏血酸

赵延庆(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实验测试中心 哈密 839000)

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电催化作用的研究

赵延庆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实验测试中心 哈密 839000)

在水溶液中,壳聚糖与香草醛发生席夫碱反应,生成改性壳聚糖VCG。将改性的壳聚糖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膜,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吸附、富集带负电的电子介体Fe(CN)63-,使其固定在电极表面,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CN)63-香草醛改性壳聚糖GC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比较,此修饰电极进一步提高了离子检测灵敏度,如:抗坏血酸浓度在7×10-7mol/L~4×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6,检测限达到1×10-7。

香草醛 壳聚糖 化学修饰电极 席夫碱

1 实验原理

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制备是采用香草醛(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对壳聚糖进行接枝,发生席夫碱反应,得到香草醛改性的壳聚糖(V-CTS)。反应方程式如下:

2 主要仪器

(1)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LK-98微分电化学分析仪。

(2)KQ3200超声波清洗器。

(3)PHS-3C型酸度计。

3 试剂

(1)香草醛(AR)。

(2)六氰合铁(Ⅲ)酸钾(AR,)标准溶液(1× 10-3mol/L):准确称取六氰合铁(Ⅲ)酸钾0.0659 g于小烧杯中,用二次蒸馏水溶解,再转移至2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于冰箱中冷藏保存,备用。

(3)抗坏血酸(AR)标准溶液(0.1mol/L 25mL)。

(4)2mol/L的乙酸(AR)溶液:准确量取2.86mL冰乙酸(1.05 g/mL)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备用。

(5)甲醇(AR)、无水乙醇。

(6)0.1mol/L的NaOH溶液(AR)。

(7)0.1mol/L的磷酸二氢钾(AR)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4.0~9.0)。

4 测定

4.1壳聚糖制备

准确称取1.000 g的壳聚糖微粒于锥形瓶中,用甲醇浸泡溶涨12 h(目的是使其表面积增大,使反应更加充分)。清洗过滤,将溶涨的壳聚糖放入锥形瓶中,以水为溶剂,加入pH为6.0的缓冲溶液10mL。放入恒温水浴中,升温到70℃。边搅拌,边加入3 g香草醛。间隔的搅拌反应体系,并注意加水(防止反应体系水分蒸干)。反应6 h左右,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过滤,用蒸馏水清洗。再依次用乙醇、丙酮萃取,以除去未反应的香草醛等杂质。将所得产物过滤,在红外灯下烘干即为香草醛改性的壳聚糖(VCTS)。其产物为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

4.2修饰电极的制备

将基体(GC)玻碳电极在砂纸上磨平,再用Al2O3抛光处理,并在超声波清洗器中依次用HNO3(1+1)乙醇,二次水清洗5min。电极干燥后,用微量进样器取10 μL 5 g/L香草醛改性的壳聚糖溶液均匀地滴涂在电极表面,放在红外灯下烘烤约30min,冷却后将电极在10-3mol/L K3Fe(CN)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0)中浸泡30min,取出用二次蒸馏水冲洗,待用。

5 结果与讨论

5.1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的检测

5.1.1改性壳聚糖的熔点

将制备好的香草醛改性壳聚糖装入毛细管中,用数字测熔仪测定其熔点为250℃,可以初步确定其为壳聚糖衍生物[33]。

5.1.2Fe(CN)63-/香草醛壳聚糖/GC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用裸玻碳电极对1×10-3mol/L的Fe(CN)63-的PBS (pH 6.0)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再用Fe(CN)63-/香草醛壳聚糖/GC修饰电极对0.1mol/L的PBS(pH 6.0)溶液进行多次循环伏安扫描,比较裸电极与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图的区别可知,修饰电极的峰电流比裸玻碳电极在Fe(CN)63-溶液中要高,氧化峰电位更负,表明已有部分Fe(CN)63-吸附在香草醛改性的壳聚糖膜内,且膜中的Fe(CN)63-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化学行为。这是由于在酸性底液中,改性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发生质子化。靠静电引力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Fe(CN)63-,对溶液中的Fe(CN)63-起吸附富集作用。将该修饰电极在底液中连续扫描,峰电流基本不变。这说明Fe(CN)63-/改性壳聚糖/GC修饰电极有较高的稳定性,Fe(CN)63-在膜内相当牢固。在不同扫速下的CV图可知,随着扫速的降低,电位差逐渐减小。在低扫速时,修饰电极表现可逆的电化学性质。且在20~100mV/s范围内,Ip与扫速的平方根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扩散理论,这说明Fe(CN)63-可以在膜内往返运动于溶液和电极表面之间。

5.1.3裸电极/壳聚糖修饰电极/香草醛壳聚糖修饰电极对AA的氧化比较

图1 裸电极/壳聚糖修饰电极/香草醛壳聚糖修饰电极对AA的氧化比较

由图1可知,在对AA的氧化催化作用上,壳聚糖修饰电极比裸电极有更大的峰电流,而香草醛改性的壳聚糖的峰电流最大,这说明改性的壳聚糖修饰电极有更好的灵敏度和检测限,更适合对样品的测定。

5.1.4Fe(CN)63-/香草醛壳聚糖/GC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

用裸玻碳电极对2mmol/L的AA的PBS(pH 6.0)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再分别用修饰电极对同浓度的AA的溶液(pH 6.0)及0.1mol/L的PBS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比较三个CV图(图2)。

图2 Fe(CN)63-/香草醛壳聚糖/GC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图2表明,当溶液中含有2mmol/L的AA时,与空白底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相比较:修饰电极的氧化电流显著增加,氧化电位基本不变(曲线c),与AA在裸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曲线a)修饰电极的氧化电流显著增加。

图3 Fe(CN)63-/香草醛壳聚糖/GC修饰电极对不同浓度AA的循环伏安图

对不同浓度的AA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AA的氧化峰电流随A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还原电流随之减小。这表明,改性壳聚糖所吸附的Fe(CN)63-可以有效的催化溶液中的AA氧化,且催化峰电位与Fe(CN)63-的氧化电位一致,表明Fe(CN)63-起着电子介体的作用。

图4 Fe(CN)63-/香草醛壳聚糖/GC修饰电极对AA的多次循环伏安图

图4为修饰电极催化AA的多次CV图,第二周期峰比第一周期显著降低,最终达到一稳定值。这是由于荷正电荷的改性壳聚糖修饰膜对阴离子AA具有吸附富集作用,随扫描圈数的增加,所吸附的AA被消耗,最终电极反应受溶液中AA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速率所控制,而达到平衡。但同一浓度的AA经多次扫描,其相应周期的峰电流值很接近,扫描一周后,搅拌溶液30 s左右即可恢复原来的峰高。

5.2实验条件的选择

5.2.1扫速的选择

配2mmol/L AA的磷酸盐(pH 6.0)溶液,在扫速分别为20、40、60、80、100 V/s时对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观察其峰形及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变化。每次扫描前均须搅拌溶液30 s以恢复表面AA的浓度。可知,对同一浓度的AA溶液,在不同扫速时其峰电流的变化较大而扫速对峰电位影响不大。考虑到图线的效果。因此,本实验选择扫速为60mV/s。

5.2.2扫描电位范围的选择

取2mmol/L的AA,改变扫描电位范围分别-0.4V~0.8 V、-0.2 V~0.6 V、-0.2 V~0.8 V、-0.2 V~1.0 V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可知,当起始电位变化时,峰电流、峰电位的变化不大,对AA的测定无影响,但扫描范围为-0.4 V~0.8 V和-0.2 V~1.0 V时,循环扫描图拉的很宽,图形不美观,而当电位在-0.2 V~0.8 V之间峰形好,且AA的氧化峰及Fe(CN)63-的还原峰均在此区间内出现,故在本实验中,扫描电位范围选在-2.0 V~0.8 V之间。

5.2.3吸附时间的影响

将香草醛壳聚糖修饰好的电极在1×10-3mol/L K3Fe(CN)6的磷酸盐(pH 6.0)缓冲溶液中浸泡,改变浸泡时间分别为10、15、20、25、30、35、40min,再用浸泡后的电极对同浓度的AA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由实验可知,峰电流随介体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30min时峰电流达到一稳定值,表明吸附达到了平衡。实验选择吸附时间为30min。

5.2.4香草醛壳聚糖修饰量的影响

改变香草醛壳聚糖的修饰量分别为5、10、15、20 μL,分别对同一浓度的AA溶液进行扫描,记录各自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壳聚糖膜厚度对AA的催化有显著影响。膜太薄则吸附电子介体的量太少;膜太厚,电极的电阻增大,响应的峰电流降低。在本实验中,选择10 μL的香草醛壳聚糖得到较大的峰电流。

5.2.5干扰实验

在2mmol/L AA的PBS溶液中,加入100倍的K+、Na+、PO44-;50倍的葡萄糖、维生素B1、乳酸、草酸、苯酚、间苯二酚、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20倍的尿酸、亚硝酸盐等富含于食品中的物质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干扰。同浓度的抗生素蛋白不干扰测定[34]。以上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对AA有较好的选择性。

5.2.6重现性及线性范围

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对处理洁净的玻碳电极进行修饰,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AA溶液,用该修饰电极进行扫描,记录各峰电流及峰电位的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A的浓度在7×10-7mol/L~4× 10-3mol/L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6,而在7×10-7mol/L以下,4×10-3mol/L以上曲线趋于平缓,即0.00025mol/L和0.005mol/L均超出了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同一支修饰电极在2mmol/LAA的PBS底液中进行测定,RSD为1.99%。重现性较好。

6 样品测定

在6个25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ph6.0的1mol/ 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2.5mL,加入少量二次水稀释,依次加入0.0250mol/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0.20、0.40、0.60、0.80、1.00、2.00mL,用二次水定容摇匀。分别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测定AA的氧化峰电流。根据AA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测量值Ip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图5:

图5 标准曲线图

将维生素C药片碾碎,准确称取0.0500 g粉末于50mL烧杯中,加入二次水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再加入50mL 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定容摇匀。干过滤,所得澄清溶液备用。

称取黄瓜样品4 g在研钵中捣烂成浆,加入10mL的PBS(pH6.0)提取液研磨、过滤。残渣继续提取2~3次,合并过滤,用提取液稀释到100mL,经超速离心后取清液50mL进行测定,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分析结果

7 结论

用香草醛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制备了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用它对玻碳电极进行滴涂法修饰后,来测定抗坏血酸及食品(黄瓜)中AA的含量,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该修饰电极还可用于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的测定,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4],由于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其应用前景很广泛。目前,国内对壳聚糖在电化学方面的研究虽已得到重视,但在该领域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用于对食品中AA的含量的测定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由于壳聚糖的衍生物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活性,所以在色谱,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分离等多个领域也值得重视和研究。

[1]李启隆.电分析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96.

[2]Lane R.F.,Hubbard A.T.,J.Phus.Chem.,1973,77.

[3]B.F.Wakins,J.P.Calvo,J.M.Pingarron,Talanta.1994,41(2): 289.

[4]兰雁华,陆光汉,姚胜来,宋丰.分析化学,1999,26(10): 1192.

[5]孙元喜,谷珍,周性尧.分析化学,2000,5,1271.

[6]M.A.Ruiz,M.P.Calvo,J.M.Pingarron,Talanta.1994,41(2): 289.

[7]S.Dong,Y.Wang,Wlectroanalysis.1989,25(1):99.

[8]董绍俊,吕紫玲.化学学报,1986,44(5):32.

[9]How W,Ji H,Wang E.Talanta.1992,39(2):45.

[10]Ji H,Wang E.J Chromatography.1987,12(2):111.

[11]Dong S,Denki Kagaku.Jpn.1991,59:664.

[12]Song S,Zhang W,Dong S.Chin.Sci.Bull.1990,35:1961.

[13]Song S,Dong S.Bioelectrochem.Bioenerg.1988,19:337.

[14]朱爱萍,吴均,张娜,沈健.化学通报,2002,5:3.

[15]Ye Xianzeng,Yang Qinghua.Talanta,1998,47:1099.

[16]夏春谷,王红旺等,壳聚糖希夫碱铜多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苯乙烯环丙烷反应的研究.分子催化.2003,17(1):1-5.

[17]高朋召,胡道道,房喻,唐宗薰,壳聚糖希夫碱钴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西北大学学报,2001,31(2):115-118.

[18]催广华,刘永新.河北理工学院院报,2003,25(3):76-79.

[19]刘斌,孙向英,徐金瑞,席夫碱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作及其在对苯二酚测定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03,11(9):1048.

[20]吴根,罗人民,容彦华,香草醛改性壳聚糖制备的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0,53(2):73-77.

[21]邓子峰,朱仲良.分析化学,1999,27(3):323.

[22]封满良,吕九如.分析化学,1995,23(1):70-73.

[23]孙国良,陈金媛,汤斌华,周伟龙,叶雪飞.食品科学,1998,19(2):36-38.

[24]沈静茹,雷灼霖,丁志刚.分析测试学报,1998,17(6): 47-49.

[25]LukLO,WangKS.Analyst.1987,112:1023-1027.

[26]李峰,朱果逸.分析化学,2002,10(5):580-582.

[27]FoffAG,SummanAM.Analyst,1993,108:691-695.

[28]YuAinun,ChenHongyuan.Anal.Chim.Acta.1997,344: 181-185.

[29]SunYuanxi,YeBaoxian,ZhangWuming,ZhouXingyao. Anal.Chim.Acta,1998,363:75-80.

[30]吴婧,刘国东,黄衫生,俞汝勤.2-氨基吡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对抗坏血酸的测定.分析化学,2001,29(10):1140-1143.

[31]ManzamaresM.I,SolisV,DemesiRH.J.Electronal.Chem.,1997,430:163-168.

[32]MurthyASN,SharmaJ.Talanta,1998,45:951-956.

[33]张所信,王为国,江龙法,闵凡键.精细石油化工,2000 (6):47-49.

[34]吴正岩,唐纪琳,汪尔康,仿生膜内固定的多巴胺对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分析化学,2001,29(8):88.

收稿:2016-03-09

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4.023

猜你喜欢

香草醛伏安抗坏血酸
饮料酒中香草醛的研究进展
邻香草醛缩邻甲氧基苯胺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
例析伏安特性曲线在解题中的应用
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缩邻香草醛镱配合物的合成及近红外发光性能研究①
广西不同产地走马胎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非线性伏安曲线问题解析
番茄抗坏血酸合成代谢研究进展
通过伏安特性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微波消解-抗坏血酸-钥蓝比色法测定油脂中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