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2016-08-29

学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供给融资金融

米 展

作者简介:米展,河海大学商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南京,211816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米展

内容提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金融供给结构、金融供给歧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以及制度环境等角度剖析金融供给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

技术创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就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课题。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总体仍处于世界中下游,我国出口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呢?现有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一国的金融发展对于其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之中,但是,金融发展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发展并没有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给。因此,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对现有的金融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探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回顾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金融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识别最有动力和能力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并向其提供融资以实现经济增长①。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并没有引起学者们关注。1969年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证明,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投资于特定项目和高度非流动性的长期资本,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技术创新②。中国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金融供给结构视角分析不同金融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张燕航(2011)③从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银行、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朱欢(2010)④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效果比较明显,而股票市场的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效果非常有限。卢荻和王天骄(2013)⑤针对银行与金融市场谁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实证及中、日、韩三国实例,用发展变化的视角,给出与学界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银行和金融市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的不同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银行对中国经济及技术创新的影响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打造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将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石璋铭和谢存旭(2015)⑥实证检验了中国银行业竞争度通过融资约束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竞争度提升能有效地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二是从金融功能视角研究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买忆媛和聂鸣(2005)⑦分析了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资金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与风险投资的互补效应。张元萍和刘泽东(2012)⑧通过理论研究指出金融发展通过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激励监督和约束、动员储蓄和信用创造、便利交易和推动专业化等五项功能的完善促进技术创新。

本文试图结合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一般理论,从金融供给结构、金融供给歧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以及制度环境等不同角度论述我国金融供给不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并从金融供给侧视角提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改革路径和措施。

我国金融供给不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来看,金融发展并没有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市场融资总量和结构不能充分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在总量方面,虽然各金融部门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但技术改造贷款和科学技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远低于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在行业方面,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建筑、能源等基础建设行业,而有技术创新需求的制造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相对较少,且以短期贷款为主⑨。第二,金融发展仍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功能的发挥。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从股票市场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已经颇有成效,但是规模最大的主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因而降低了资本市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果。第三,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金融体系外的约束。

目前,我国的金融供给之所以不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内在根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金融供给结构不均衡

金融体系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金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而金融体系实现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另一种是以银行中介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我国金融供给结构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和以银行中介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的不均衡以及直接融资方式内部发展不均衡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本上是间接融资,企业直接融资很少。到2000年,全部融资中贷款占比为90%,只有10%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股票和债券余额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直接融资的发展比间接融资更加迅速,但是直接融资比重上升的幅度依然不大。根据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14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4万亿元,其中,以股票与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为2.8万亿元,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仅17.2%,表明目前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国融资体系中不可撼动的主要方式。我国直接融资处于弱势地位的同时,资本市场内部结构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表现为股票市场高速发展,债券市场则停滞不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无论是从筹资额,还是从市场规模与发展速度方面均与股票市场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过度依赖股票市场⑩。

2.金融供给存在规模和所有制歧视

从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来看,金融供给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大企业一直占据融资优势,而中小企业处于融资困境。从信贷市场来看,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过分集中,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类大中型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银行限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主要都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融资受到种种条件限制。造成金融供给存在规模和所有制歧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信贷市场来看,大型企业财力相对雄厚,筹资渠道和还款来源众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较低,因而信贷资金的风险定价也偏低。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历史短、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拥有的资产更多是无形的,缺乏可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没有或者缺乏信用记录等,这些情况都使得银行在进行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活动时承担的风险颇高,这就使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困境,造成资金总量错配。第二、在资本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初衷都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融资受到种种条件限制。交易所股票市场主要侧重大型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还不健全,而且发行公司债或短期融资债的门槛较高,多数企业达不到条件,使得企业债券基本上是国有企业的法定特权。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广大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从金融资源的实际流向来看,相对廉价的资本主要进入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部分的创新资金,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吸收的创新资金较少。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下,创新动力不强,利润主要来源于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而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他们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因而,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有着更为强烈的技术创新动机和压力。另外,中小企业更加贴近市场,比较了解用户需求,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份额逐步变大,质量逐步增强,使得中小企业单位资本的创新绩效优于大型国有企业。综上所述,规模和所有制歧视是造成我国金融供给不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根源之一。

3.金融供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

现阶段,我国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各地区经济发展来看,各地区的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从所有权结构看,虽然国有经济已经从一些行业退出,但国有经济仍然占有主导地位。金融供给对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效果受到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市场经济制度发展比较充分的省份和地区以及国有企业退出的行业,宏观经济环境良好,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因而企业融资难度低、技术创新动力足,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比较高。相反,对于中西部地区以及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政府干预比较多,会影响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有效配置,进而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受到限制。

我国的金融体制正处于向市场化转轨阶段,目前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有待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步伐还需要加快,各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在商业银行方面,非国有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缺少政策支持,在整体实力、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也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弱势地位,少数几家大型银行仍然垄断了我国的银行信贷业务。这使得银行信贷的投放主体是大型商业银行,而大银行倾向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信贷融资,导致我国银行的信贷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即信贷多数流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金融供给效率。在资本市场方面,我国相继建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具雏形。但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市场投机氛围严重,使得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本文研究认为,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完善金融供给结构

2.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供给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只有进行深度的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市场化,包括银行中介与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经济主体才会有金融创新的动力,才能满足投融资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良好、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充满创造力的金融机构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另一方面,加快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加大政策性银行的扶持力度,以弥补商业银行信贷不足的缺陷。二是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工具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做到资本市场的规模与效率协调发展,为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同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使高科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三是加快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减少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忧虑。从而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国家金融安全网,切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①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

②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

③张燕航:《再论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南方金融》2011年第10期。

④朱欢:《我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4期。

⑤卢荻、王天骄:《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⑥石璋铭、谢存旭:《银行竞争、融资约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⑦买忆媛、聂鸣:《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第4期。

⑧张元萍、刘泽东:《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⑨王素君:《探悉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问题》,《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第S2期。

⑩黄晓卫:《金融市场结构平衡与优化: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商业研究》2005年第15期。

作者简介:米展,河海大学商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南京,211816

〔责任编辑:吴明〕

猜你喜欢

供给融资金融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