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2016-08-25李亚玲孙妮旎霞浙江省舟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浙江舟山316000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17期
关键词:黄体期乳癖方组

李亚玲 孙妮旎 邱 霞浙江省舟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浙江舟山 316000

自拟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李亚玲孙妮旎邱霞▲
浙江省舟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浙江舟山316000

目的观察自拟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自拟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160例门诊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乳腺1号方组(80例)及乳癖消颗粒组(80例)。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率判断临床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黄体期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的水平。结果 乳腺1号方组临床有效率高于乳癖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1号方组治疗后E2、PRL水平下降,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癖消颗粒治疗后E2、P、PRL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乳腺1号方比乳癖消颗粒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是调节激素水平,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内分泌环境。

乳腺增生病;乳腺1号方;乳癖消颗粒;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self-designed mammary No.1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Methods A total of 160 case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1 prescription group(80 cases)and Rupixiao granule group(80 cases).The treatment cours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3 menstrual cycles.Clinical efficacy was determined by the evaluation improvement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Luteal phase estradiol(E2),progesterone(P)and prolactin(PRL)were also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The No.1 prescription group had higher clinical efficacy rate than the Rupixiao granule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reatment,E2,PRL level of the No.1 prescription group decreased and P level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he treatment,E2,P and PRL level all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bu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Self-designed mammary No.1 prescription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than the Rupixiao granule.The mechanism is to regulate the hormone level and improve the endocrine environ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Key words]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Mammary No.1 prescription;Rupixiao granule;Estrogen;Progesterone;Prolactin

乳腺增生病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以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临床主要表现,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发病之本为冲任失调,而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西医则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的敏感性增高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乳腺增生病的疼痛以及“是否会癌变”的恐慌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对乳腺增生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案,对预防乳腺癌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本院运用自拟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本研究旨在通过与乳癖消颗粒的对比及治疗前后患者黄体期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水平的改变探讨乳腺1号方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乳腺增生病患者16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8岁,平均38.86岁。所有患者半年内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月经周期规律,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①乳房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3~6个月不缓解;②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肿块,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肿块亦能分散于整个乳房。③排除乳腺良、恶性肿瘤。④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乳腺超声、钼靶、导管镜检查等)。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乳腺1号方组80例及乳癖消颗粒组80例。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服药方法 ①乳腺1号方组:给予乳腺1号方(仙茅12 g、仙灵脾12 g、柴胡12 g、郁金9 g、川楝子12 g、陈皮12 g、三棱9 g、莪术9 g、昆布12 g、珍珠母30 g、茯苓12 g、白术12 g、生米仁30 g、红枣10 g)每天1剂,煎汤200 mL,分早晚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②乳癖消颗粒组:给予乳癖消颗粒(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0028,8 g×15袋)1袋,每天3次,饭后半小时温水泡服。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

1.2.2性激素检测方法所有患者近半年内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无流产史。根据前两次月经周期推算出黄体期。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黄体期抽晨起空腹血,检测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的水平。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原装试剂盒。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乳房肿块消失、疼痛完全缓解;显效:乳房肿块明显缩小、疼痛明显缓解但未消失;无效:乳房肿块、乳房疼痛无明显变化[1]。总有效=治愈+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完成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乳腺1号方组与乳癖消颗粒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1号方组与乳癖消颗粒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黄体期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完成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乳腺1号方组E2、PRL水平下降,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癖消颗粒组E2、P、PRL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乳腺1号方组、乳癖消颗粒组治疗前后黄体期性激素水平变化(x±s)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首位,约占60%~70%,是一种乳腺结构不良,既非炎症亦非肿瘤,是一种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复旧不全,常伴有乳房疼痛和(或)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及情绪改变而改变。以经前1周(黄体期)开始出现乳房胀痛或刺痛为多见,伴或不伴有肿块,且有恶变可能[2],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西医认为,内分泌失调、乳腺组织局部的雌激素、孕激素和泌乳素浓度增高,雌、孕激素受体的活性增加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3-5]。有学者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病患者黄体期、排卵期性激素水平存在明显紊乱,黄体期PRL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显著下降,P无明显差异[6],排卵期,E2降低,P升高[7]。激素失去原有的分泌规律及平衡,E2促进乳管及管周结缔组织生长,PRL可与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素受体相结合,过度刺激乳腺腺泡增生[8]。此外,泌乳素的升高可进一步抑制黄体期孕激素的分泌,同时又刺激雌二醇的合成,导致雌激素水平的升高,E2/P比例失调,致使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不良刺激持续不能缓解,久而久之引起乳腺组织增生。治疗的关键是调节卵巢内分泌趋向正常或阻断激素作用靶点,即阻断发病环节,缓解临床症状。采用的方法多为内分泌治疗,如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服用方法:10 mg每日2次,临床效果好,但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等。也有学者将其与中药方剂联合治疗乳腺增生,提高疗效,并减轻其副作用。而对于病程较长、药物治疗效果差、肿块有增大趋势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虽能切除病灶,但对患者创伤较大。

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首见于华佗的《中藏经》。《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同,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详细地描述了乳癖的临床特点,其意思为,乳癖是发生于乳房的结核或痞块,多由气机不畅引起。但“虽云肝病,其本在肾”,《圣济总录》曰“冲任为妇女生养之本”。冲任二脉为血海,下起胞宫,上连乳房,主持者胞宫和乳房的生理功能,冲任之变化会直接影响乳房与胞宫的气血变化,故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之本当是冲任失调。乳房又为肝经、胃经循行之处。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滞血行不畅,则气滞血瘀,气滞则是化湿无力而致痰凝,痰凝血瘀而致乳癖,正如现代研究发现,消极情绪会使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绝对或相对过剩,导致乳腺增生及乳腺其他疾病的发生,出现乳房胀痛、结节现象[9]。滋食生冷、肥甘厚腻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房劳、劳力过度致肾精亏损,精血不足,冲任失调;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乳房经络阻滞而发“乳癖”。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各家分型不一,综合起来主要有“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肾不足、气滞痰凝、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等”。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3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治疗以调节冲任为主,兼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各家用方亦不相同,或用四逆散加减,疏肝理脾、行气活血、软坚散结[10];或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行气、祛瘀通络[11]。但总以行气、活血、调摄冲任为主旨。很多学者将中医辨证治疗与性激素联合研究,发现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调节乳腺增生病患者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达到调节内分泌、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周华凤、陈毓强[12,13]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仙莪制剂能够有效抑制实验性小鼠乳腺小叶增生,调节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的相对平衡。宋爱莉等[14]则发现疏肝键脾、利湿活血的方剂抗增汤可使患者黄体期血清E2、P、T、LH、FSH均有恢复正常的趋势,而PRL的水平有所降低。

本研究自拟的乳腺1号方从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入手,组方以调节冲任之仙茅、仙灵脾为君药,仙茅、仙灵脾入肾经,补肾助阳、益精血,具有植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15],可以竞争性的与乳腺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从而减少体内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减少乳腺组织细胞的增殖[16]。并能显著提高血清E2、孕激素P水平,重建卵巢与垂体之间的负反馈关系,使血中激素建立新的平衡状态[17],且大量研究表明,补益肝肾药物能使垂体、卵巢、子宫重量增加,促进黄体功能,间接促进黄体的合成和分泌,提高和延长P分泌高峰值,从而发挥保护乳腺组织的作用。正如陆德铭所说“肾在乳癖发病学上占主导地位……”。当代名中医顾伯华说:“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平”,意思是肝郁是乳癖发病的重要原因,治疗应疏肝理气,肝气条达则乳癖的症状自然能缓解。故本方佐以疏肝理气的柴胡、郁金和川楝子。研究发现[18],该类药物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有助于刺激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黄体功能促进孕激素分泌。且柴胡能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活力,抑制胶原纤维的生成,从而促进乳腺增生及纤维的吸收[19]。昆布,味咸,入肝、胃、肾经,有软坚散结、消痰之功,且其含碘,有助于刺激LH的分泌,改善黄体功能[19]。茯苓、白术健脾化痰;三棱、莪术为对药,入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可降低雌激素绝对值,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代谢,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调节黄体生成素和孕酮的不足,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胶原蛋白合成,从而使增生的包块吸收、消散,减低肿块局部张力,明显缓解疼痛[20];红枣,调和诸药。通方共起疏肝理气、条达气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标本兼治,使冲任二脉气血通畅,下能滋养胞宫,使胞宫维持正常的一藏一泄的月经周期变化,体内的激素水平则呈现正常的节律变化。上能调控乳房,乳腺组织在正常的月经周期及性激素的调节下呈现正常的生理状态,即月经前增生、水肿,月经后复旧。同时乳房气血条达通畅,通则不痛,从而使乳房疼痛缓解,肿块消散。治疗后患者E2水平显著下降,减少了对乳腺组织的刺激,PRL水平下降,减少了对黄体期P分泌的抑制,P分泌增加,可加速雌激素的代谢而降低雌激素的水平,并能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转换,从而进一步抑制E2对乳腺组织的刺激而保护乳腺组织,改善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症状。综上,乳腺1号方是通过调节黄体期E2、P、PRL的分泌节律来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其作用优于乳癖消颗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因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恶变几率,故治疗前需详细检查,尽量避免漏诊、误诊,特别是对肿块质地较硬或影像学检查有怀疑者需行穿刺活检,排除乳腺恶性肿瘤者方能采用本方治疗。

[1]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111.

[2]方志沂.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265.

[3]潘利波.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0):45.

[4]张琼,刘冬岩,王岩红.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61-62.

[5]贺新怀,席孝贤.中医药免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26-227.

[6]刘轩,陆德铭.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黄体期激素水平测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43-45.

[7]边林莉,楼丽华.23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型与E2、PT、PRL关系的初步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51.

[8]Malarkey W B.Disordered noctumal prolactin regulation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1978,37(12):4650-4654.

[9]孟金凤.消极情绪对乳腺疾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2664.

[10]刘晓鸣.四逆散加味治疗40例乳腺增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25(2):197-198.

[11]吴怀煜.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乳腺增生105例[J].河南医药信息,2001,9(17):37.

[12]周华凤.仙莪汤对乳腺增生病及体内性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4):681.

[13]陈毓强,周华凤,张唐颂,等.仙莪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病性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8):1472-1473.

[14]宋爱莉,叶林,孙贻安,等.抗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3):181-184.

[15]贺红莉,金焕,王继峰,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05-807.

[16]吴敏,盛琳.中药治疗影响乳腺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6,8(6):66-68.

[17]丁原全,万绍辉,王翠霞,等.补肾复方对围绝经期卵巢衰老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0-2781.

[18]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1-583.

[19]唐荣,陈静,王海澜,等.柴瓜消结汤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家兔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5,23 (6):1098-1099.

[20]朱雅宾.活血化瘀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0,16(3):51.

Clinical study of self-designed mammary No.1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LI YalingSUN NiniQIU Xia
Clinics Center for Mastopathy,Zhoushan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cne,Zhoushan316000,China

R271.44

B

1673-9701(2016)17-0123-03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2ZA127)▲

(2016-01-22)

猜你喜欢

黄体期乳癖方组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黄体期口服滋肾育胎丸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
女性黄体期与卵泡期对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研究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妇女中的应用效果
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Spred1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乳癖67例
补肾解毒方对辐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脾脏NF-κBp65的影响
卵泡期、黄体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