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值问题的解题思考
2016-08-20陈云龙
陈云龙
最小值问题的解题思考
陈云龙
我们会经常遇见一些求最小值的考题,如求线段长度之和的最小值、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或利用最小值求点的坐标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利用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下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中部分求最小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2015·武汉)如图1,∠AOB=30°,点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1,ON=3,点P、Q分别在边OB、OA上,则MP+PQ+QN的最小值是_______.
图1
【分析】此题是通过作图找出M,N关于直线OB,OA的对称点,利用“两点之间,线的图像上,若△PAB为直角三角形,则满段最短”的线段公理解决问题,具有代表性.
图2
解:作点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点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 PQ+QN的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
∠N′OQ=∠M′OB=30°,∠ONN′=60°,
∴△ONN′为等边三角形,
△OMM′为等边三角形,
∴OM′=OM=1,N′O=NO=3,
∠N′OM′=30°+60°=90°,
∵在Rt△M′ON′中,M′O=1,N′O=3,
M′N′2=M′O2+N′O2,
【点评】本题关键是利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求解,分别作出点M,N关于直线OB,OA的对称点M′,N′.因此必须掌握轴对称有关概念、线段公理、等边三角形相关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同学们必须具备解题思路清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数学思维品质.
例2(2015·南宁)如图3,AB是⊙O的直径,AB=8,点M在⊙O上,∠MAB=20°,点N是弧MB的中点,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 MN=1,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A.4B.5C.6D.7
图3
【分析】作点N关于AB的对称点N′,连接MN′、NN′、ON′、ON,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值最小时的所求点.根据点N是弧MB的中点可知∠A=∠NOB=∠MON=20°,故可得出∠MON′=60°,故△MON′为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结论.
图4
解:作点N关于AB的对称点N′,
连接MN′,NN′,ON′,ON.
∵N、N′关于AB对称,
∴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最小时的所求点,
∵N是弧MB的中点,
∴∠A=∠NOB=∠MON=20°,
∴∠MON′=60°,
∴△MON′为等边三角形,
∴MN′=OM=4,
∴△PMN周长的最小值为4+1=5.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我们求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而M,N为定点,因此MN=1为定值,所以要求△PMN周长的最小值就是要求出PM+PN的最小值.我们不难想到用线段公理来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作出点N关于直径AB的对称点N′,连接MN′交AB于点P′,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此时P′M+P′N最小.本题把求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转化为求线段和最小值问题,解答此题思路要清晰,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1)求k的值;
(2)求点C的坐标;
(3)在y轴上确定一点M,使点M到C、D两点距离之和d=MC+MD最小,求点M的坐标.
图5
【分析】(1)根据点A坐标,以及AB=3BD求出点D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k的值;
(2)直线y=3x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出点C坐标;
解:(1)∵A(1,3),∴AB=3,OB=1,
∵AB=3BD,∴BD=1,∴D(1,1),
将点D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k=1.
(2)由(1)知,k=1,
(3)如图6,作点C关于y轴的对称点C′,连接C′D交y轴于M,则d=MC+MD最小,
图6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mx+n,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坐标与图形性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表达式,用解方程组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直线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交点求法等.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作已知点关于y轴对称点并利用线段公理求最小值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此题可进行变式训练,如在x轴上确定一点N,使△NCD周长最小等.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时,要开动脑筋、潜心钻研、善于积累,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