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教育焕新颜
——沧州市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纪实

2016-08-17张海涛通讯员刘春来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沧州市教育局学校

■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刘春来

古城教育焕新颜
——沧州市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纪实

■本刊记者张海涛通讯员 刘春来

“巧手折纸”、“经典诵读”、“排演课本剧”、“我是小小书法家”、“厨房显身手”……又至周二下午,天气放晴,沧州市新华小学的70多个学生兴趣社团纷纷行动,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不亦乐乎。作为加强义务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校,新华小学以“儒雅教育”为特色,从课程开设、社团活动、行为养成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广受群众赞誉。

近年来,沧州市通过实施“2060”工程引领、加强城乡师资队伍交流、夯实学校基础建设、突出学校特色发展等项举措,大力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内涵建设的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效。日前,记者来到沧州进行探访。

顶层设计,学校管理做抓手

“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普及,到2000年通过‘普九’验收为标志;二是2001至2010年的巩固提高阶段,主要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三是2011年至今的内涵建设阶段,主要解决办学水平的问题,就是以学校管理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沧州市教育局局长孙庚杰说。

为此,沧州市教育局围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这篇大文章,从“点”上着墨,“面”上谋篇,由基础教育科牵头,其他职能科室整体跟进。

“点”上着墨,就是从2013年开始实施“2060”创新工程,即:在20个县(市、区)的标准化中小学校中遴选60所学校作为工程项目校,以落实“十项发展性指标”为举措,利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教育思想先进、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科学,课程方案落实,师资队伍优良,育人环境优化,教育特色鲜明,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小学标准化创新学校,辐射带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科学发展。

其中,“十项发展性指标”包括: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坚持“健康第一”,提高学生健康指数;建设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习惯;加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命状态;推进学生作业改革,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实现实践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修养和能力;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努力建设民主化学校。

“经过两年时间,如今项目校已扩展为88所,88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李华说起这项工作如数家珍。

沧州市15中是项目校之一。前身是沧州大化子弟学校的15中地处城乡结合部,又位于优质校市八中两个校区之间,逐渐成了“招生难、受轻视、学生成绩差”的薄弱校。

“得益于‘2060’工程的引领,使学校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校长韩广明感慨道。

成为项目校后,15中按照“十项发展性指标”建设学校,尤其开展了“高校课堂”教改,仅仅一年,该校教学成绩明显提升。

沧州市教育局从“面”上谋篇,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学校管理现场会,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2015年10月,来自全市的400多名教育管理干部观摩了市区15所中小学。花园小学的花文化,水月寺小学的绿色教育,新华小学的百节选修课,迎宾路小学的男孩节、女孩节,14中的作业本改革等,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成果之花竞相绽放。

“先进校的带动,为我们下一步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实施‘一细五引领’打下了基础,即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校园文化、课程改革、特色发展、技术提升、科学评价等五方面的引领。”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崔增录满怀信心的说。

校长交流,以强扶弱促均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沧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进程中,注重学校班子调配工作,把优质校的校级领导调任薄弱校任职,是该市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

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位于该市北郊千童北大道。这所成立于2008年1月,由一所废弃学校改建的小学,目前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热点名校。2009年,该校荣获河北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命名为河北省先进少年军校;获2010—2011年度沧州市文明单位;2011年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分区批准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度被评为十佳平安校园;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

学校的发展,可谓一年一个台阶。

如今,每年招生季,很多家长都要想尽办法把自己家孩子送到这所寄宿制学校上学,学校周边商品房的价格也因划片招生而连年飙升。

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地处偏僻的新建校,在短短几年时间获得如此盛誉?“陈连才的努力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世荣肯定地说。

陈连才是谁?他正是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2008年,他由市优质校实验小学领导岗位调任该校校长。上任伊始,他就把实验小学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因地适宜地用到本校的发展建设中。

“当时学校生源多为市区北郊农村的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更顽皮、更好动,经过连日思考,我就给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定下一个方向:动静结合,文武兼修。”陈连才说。

首先,封闭管理,开放教学。学校以少年警校为载体,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一切从习惯开始,一切从细节着手,强化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上则对家长、对社会开放,做好家、校、社会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另外,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为了让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学有所长,除开设常规课程外,还开发了书法、国学、经典诵读、国际象棋、围棋等大量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熏陶下知书、达理、明礼。如今,漫步在校园,看到的是学生幸福灿烂的表情,听到的是孩子们欢快愉悦的笑声。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把创新做成常规就是文化。这是我多年在实验小学总结出的经验和理念。”陈连才说。

实验二小的经年巨变,是沧州市义务教育以强扶弱促均衡的一个成功典范。

作为主城区的运河区,受城镇化的影响,诸多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学校建设标准较高,却缺乏优秀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建一个学校成一个品牌,为新建校配好领头羊,该区对老牌名校的校长们进行了更为密集的统筹调动。

“育红小学刘丽蓉调任大集屯小学(现更名凤凰城小学)校长,吴中权调任由教学点改建的联立小学校长,朝阳小学朱敬明调任南环小学校长,水月寺小学冯媛媛调任农村校新世纪小学校长……初步统计,近三年里,我们区共有十人由优质校调到薄弱校或农村校任职。如今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运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爱平扳着手指头说。

一校一品,特色发展上水平

“弓步冲拳,翻身大缠,马步撑锤,提膝穿抱……”在孟村回民小学的操场上,夕阳西照中,伴随着有力的口号,该校三年级的小同学们八极拳套路演练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虽然天气寒冷,但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儿上满是汗珠。

“孟村是八极拳发祥地,每天晨练,文化广场上人们不是跳广场舞,而是切磋八极技艺。八极拳已经成为我们的地方名片,所以我们把八极拳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进行全面推广。”孟村回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迟青山说。

自2011年起,按照沧州市教育局“抓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建设”要求,孟村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八极拳进校园活动”。编教材进课堂,培训教师提水平,几年来,该县这项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不仅强健了学生体魄、培养了团队精神,活跃了校园氛围,每年县里都有三到五名学生因此获特招进入高校深造。”该校培养过诸多优秀学生的武术教师张艳敏老师介绍说。

在义务教育内涵建设中,沧州市提出要“狠抓学校特色”,力争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教育格局。

古城沧州是武术之乡,据统计,在沧州市有53个拳种,各地武风盛行。因此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武术科,指导各地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如同孟村回族小学一样,沧州大地上的中小学生很多“拽出来都能耍上两手”。

不仅是武术,书法、绘画、杂技、经典诵读等都成为沧州各地中小学的校本课程,进而成为各校的办学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河间是“诗词之乡”,该市把“国学进校园”作为当地中小学特色建设的主线。位于河间市武垣北街的曙光小学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以家乡文化“民俗”、“古迹”、“人物”分类的一套历史文化读本和《新编三字经》,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教材。

“春日暖,秋水长。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生我材,为兴邦……”每天上课前五分钟,该校的每间教室里都会响起孩子们响亮的诵读声。

“学习国学精要,诵读经典篇目,会真正让孩子们的心静下来,体味到什么是真善美,给孩子们的一生罩上诗意的光芒,让他们一辈子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陪伴。”曙光小学校长孙立红动情地说。

“精彩纷呈的特色学校教育,推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也为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撑开了一片天。”沧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金柱说。

互联互通,现代技术添羽翼

“自从实现‘班班通’,我们学校不仅开齐了音乐、美术课,老师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优质课件辅助教学。”在黄骅市羊三木乡辛庄教学点,中心校校长施立峰说。

辛庄是黄骅市西北部一个较偏远的村,设在该村的教学点总共有62名学生、9位老师。据了解,在以前,类似的教学点受师资因素的制约,很难开齐开全国家规定的课程,即便老师们跨学科教学,音乐、美术等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也并不好,甚至被简单化成了“唱歌课”和“画画课”。

2014年,由政府主导投资的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把光纤接进校园,五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不到两年,这里的师生已经尝到了信息化带来的甜头——老师们在网络平台上先学再教,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直接让优质学校的名师亲自给孩子们上课。

“一根光纤消除了城乡间、校际间的信息鸿沟。”黄骅市教育局局长康学树介绍说,该市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于2014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已经实现了“三通两平台”。

据悉,近年来沧州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半数以上县(市、区)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和城域网全覆盖。2015年,继主城区、石油分局、黄骅市、任丘市、南大港区、中捷产业园区和渤海新区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和城域网全覆盖后,泊头市又投资4215万元在辖域内完成县级城域网建设,并实现了所辖学校校园网与新建的网络管理和资源中心互联互通。海兴县、青县、肃宁县、东光县等县区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各县平均投资金额在2000万左右。

截止2015年年底,沧州市已建成县级城域网10个,1850所学校(含教学点和中职学校)接入宽带学校达1729所,建设多媒体教室10631,高清自动录播教室320个,教职工办公和备课用计算机达到24560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用好这些先进的设备,沧州市先后出台《中小学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方案》、《基础教育平台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促进各中小学立足于通过平台,提高管理水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据统计,该市目前已有102159名学生开通学习空间,采用空间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数达到8537名。

任丘市教育局制定计划,给第一、四、五、六实验小学和初中学校三中、四中等城区优质校安排任务,根据教学进度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共研共制课件并上传,以供偏远农村校的教师下载参考。同时,定期组织网上教研活动,促进城乡、校际间教师交流,让教师超越时空提高业务能力。

在任丘实验一小,记者看到,该校李步泽老师制作的《布勒门的音乐家》课件,已经有89位其他校的老师浏览下载。“用优质课件上课,脉络更清楚、总结更到位,师生互动环节更合理。”北汉乡中学历史教师李聪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现代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提高了学校办学条件,为义务教育内涵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孙庚杰说,沧州将继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

猜你喜欢

沧州市教育局学校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学校推介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