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讲“圣诞树课”吗
2016-08-17张丽钧
■张丽钧
老师,你在讲“圣诞树课”吗
■张丽钧
听一名高中教师讲爱国诗词,从屈原一直讲到鲁迅,涉及到九位爱国诗人。这位教师记忆力了得——课堂涉及到的所有诗词,全都背得滚瓜烂熟;朗诵了得——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声如洪钟;粉笔字了得——他明显练过庞中华硬笔书法,每个字都那么令人赏心悦目;才华了得——临下课展示了一首他原创的颂扬九位诗人的诗歌,巧妙地将每位诗人的姓氏镶嵌其中……但是,就是这样一堂令人“惊艳”的语文课,却惹得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专家连连叹息,她悄声跟我说:“这个老师一直在炫技。语文课要都这么上,可就毁了。”
我认同老专家的说法。这位上课教师什么都没忘,只是忘了带来“我”。“我”的缺位,让他的课失了根,丢了魂。
想起了“同课异构”时在我校听过的一堂英语课,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关于“留学”的那些事。年轻的女教师很有气场,驾驭起课堂来游刃有余,加之口语一流,创意独特,她的课可谓满堂生辉。评课的是连云港高中的英语组长,她在对讲课教师进行了充分肯定之后说:“老师,你注意到今天听课学生的特点了吗?他们都是‘家庭特困、成绩特优’的‘珍珠生’啊,留学对他们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但只要有一颗勇敢追梦的心,那就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是不是应该在讲课中加进相关内容?”我惊呆了,须知,评课者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而讲课者是“珍珠生”们的“亲老师”啊!评课人那发乎真心的悲悯情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再有天分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忽视了“你”的存在,不去殷勤触摸“你”的脉动,那他(她)的课就失了色,丢了魄。
“无我”“无你”的课,我管它叫“圣诞树课”。你看那圣诞树,郁郁葱葱,上面挂满了漂亮的小星星、小雪花、小灯笼,连树下都堆满了五光十色的礼物盒,但是,圣诞树以及圣诞树上、树下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零生命力”。这一堆临时拼凑起来的玩意儿,是应景之作,圣诞节一过,它们就成了垃圾。在我们着力追求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有亮度、有力度的课的同时,如果我们抛弃了“温度”,那上述所有的“度”就都失去了附着物,成了随时都可能随风飘散的空中楼阁。
问:“我”和“你”究竟是怎样蒸发掉的呢?答:是被一种叫做“不值得”的东西给灭掉的。
值得追求的是进度、是分数、是好评,“我”和“你”距离这些“标的物”都太远,所以就被恬然扔到了课堂之外。但是,好的教师绝对是自觉摒弃“圣诞树课”的。熊芳芳老师的职业宣言是:“为生命而为,用生命而为。”我理解,既然是“为生命而为”,那就值得“用生命而为”;如果是“为泡沫而为”,那就似乎只好“用泡沫而为”了。
如今,喜欢上“圣诞树课”的老师可真多啊!跑了老远老远的路,走进一间宿命的教室,去听一堂宿命的课,听下来,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一次,跟一个“臭味相投”的女子一起听课,听到佳妙处,互拍一下对方胳膊;听到绝望处,互掐一下对方大腿。从那个活动抽身,大腿一直在疼。
讲一堂掏心掏肺、“有我”“有你”的课,最赚的其实是老师自己,他(她)所获得的审美快感、巅峰体验无人能及。——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