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运作促进城市民族事务管理的模式创新
2016-08-16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崔斌鹏张焰翔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崔斌鹏 张焰翔
市场化运作促进城市民族事务管理的模式创新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崔斌鹏 张焰翔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因其固有的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那么,城市民族事务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提出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民族事务的管理,可采用产业集聚模式和政府购买模式有效促进民族事务的快速解决。
市场化 政府购买 民族事务
1 让市场化撬动城市民族事务管理升级
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事务的管理之所以存在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所以说,民族事务的管理就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执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战略方针的指导思想。当前的民族问题更集中反映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问题上。
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这就是说,市场化是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必经之路。民族是社会性群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主线,更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决定着民族的外部特征。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标志和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发展的能量积累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有了足够的能量,一个民族的族体规模才会逐渐地扩大,其素质才会得到提高[1]。所以说要想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我们都知道,民族事务社会化的根本内涵就是让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种民族和谐融洽的理想境界。在民族事务管理的进程中,要学会用市场化的手段促使社会化发展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民族事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意识和市场化的理念,按照市场机制,以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提高民族服务工作效益和效率,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不断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靠拢,让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然而在城市民族社会化管理过程中,随着市场化改革,私营企业、个体户纷纷出现,国有企业也逐渐加入市场竞争,政府对这些部门的微观经济活动的掌控能力大大减弱,无法在这些部门继续贯彻民族平等政策。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各种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获取利润,而不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因此在用工、晋升和待遇分配上的标准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对劳动者能力的主观评价,这就为各种显性、隐性的偏见与歧视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
当民族间经济地位由市场竞争决定时,弱势的民族群体便失去了原先拥有的政治保护[2]。所以在这时,政府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运用市场化手段,让民族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益得到保障。社会化不是市场化,但在民族事务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市场化,我们要学会运用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民族事务问题。
2 产业集聚模式: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产业集聚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某一项产业长期在一个地区占据优势,并且优势不断地扩大,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区域经济[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这对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产业的集聚可以快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事实上,产业集聚就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政府、企业和非盈利性组织的共同参与,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民族地区结合区域自身特点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创新机制(见图1)。
图1 产业集聚模式图
民族特色产业集聚不但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状况,而且能缩小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有助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4]。首先,民族地区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可以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旅游产业集群关联度很强,不但能刺激交通运输、城建、商业、服务、外贸、金融、地产、邮电、通讯等部门的发展,而且能对传统产业提出新要求,刺激其更新换代,还能引导大量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旅游及关联产业,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刺激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事实上,大多数的集聚产业为民族地区带来的效益与旅游产业是相似的。产业集聚能够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极大程度上消除弱势群体,缩短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经济一直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利用独特的地区资源,集中发展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其成本优势,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获得集聚经济效益。其次,产业集聚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低,这正好符合民族地区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状,集中发展产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同时由于集聚体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会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民族地区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内外人员相互合作交流,为民族地区带来人力资本。除此之外,民族的产业集聚有利于各民族群众的广泛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可以改变当地群众的文化交流方式。
3 政府购买模式: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少数民族也开始流向各大城市。少数民族群众大量涌入东部沿海城市。然而,由于历史上族群结构相对单一,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较少,东部沿海地区涉及少数民族特殊生产、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一直比较薄弱[5]。因而,当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融入到非民族地区以后,其在一般公共服务与特殊公共服务方面,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导致种族关系不够和谐融洽,甚至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民族内部的矛盾甚至冲突。比如说一些回族群众来到其他地区做清真餐饮行业,其民族内部规定方圆五百米内不允许开两家以上的餐饮店,可是这样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如何通过公共服务优化与公共管理创新,化解少数民族群众在东部城市面临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所在城市呢?这时需要采用政府的间接干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加速市场化运作,解决少数民族问题。
所谓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企业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企业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政府购买模式其实就是“百姓点餐,政府买单,企业服务”的过程。首先,在公共基础教育方面。非民族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由于经济发达,所以教育水平都要比民族地区高一些,那么对于来到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群众而言,其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会遇到资源稀缺、语言障碍、教材与教学进度不一致,教育衔接困难;语言不通,教学过程中师生难以互动等众多问题[5]。这时就需要政府出钱,通过企业为少数民族群众子女建立专门的民族学校。这样既可以为少数民族群众子女解决教育问题,又可以为国家培养民族人才。其次,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为少数民族提供社会保障。少数民族中大部分的人学历比较低,其谋生的方式比较固定单一,且收入较低,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所以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在一些层次较低的行业,导致他们的工作、生活处于无保障状态[5]。再比如说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方面。由于非民族地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娱乐场所的设计,很少有针对少数民族的习俗去考虑,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语言、一些禁忌的事物上考虑较少,所以政府需要出资为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专门的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使少数民族群众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在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起到严格的监管作用。政府不能只顾出资,而任由企业“自由发挥”。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少数民族有着自身的民俗特点与风俗习惯,有一些信仰是不能被破坏的。而部分企业由于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违背民族风俗,这会导致民族的不和谐。所以,政府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严格把关,真正做到为少数民族群众谋福利,让少数民族群众受益,为城市民族事务社会化的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另一方面,企业要全力加盟到政府公共服务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不应该单单把赢利作为首要目的,在与政府合作的同时,还要为少数民族的公益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公司的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联系起来,配合政府,一起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1] 金玲,许慧,李燕.谈少数民族经济发展[J].科技信息,2013(9).
[2] 张跃然.市场化改革催生民族间经济不平等[EBOL].新华网,2014-05-05.
[3] 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4] 马文静.宁夏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 李俊清.东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
F293
A
2096-0298(2016)07(a)-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