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天民198的选育

2016-08-15王彦丽邱喜阳邱海军任秋芳沈天民

种子 2016年3期
关键词:点率春水单产

王彦丽,邱喜阳,邱海军,任秋芳,沈天民

(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 兰考475300)

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天民198,是以德国IBL/IRS异位系R 81为母本、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其F1为母本,与父本偃展4110进行复合杂交,经过多年的单株选育而成。它具有矮秆、中大穗、早熟、抗倒性强等特点,适宜种植在河南省、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苏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2010—2012年度参加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年区试平均单产7 738.5kg/hm2;2013—2014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 080.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52%,增产点率86.7%。在多地示范区种植,增产较为明显,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 选育过程

1.1 育种目标

针对河南省小麦“两长一短”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不断改良小麦的遗传物质,选育多穗兼大穗型、中等粒重品系和增加穗粒数的方法,来提高小麦产量;筛选出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抗逆性好的株系,同时注重品质的改良,以达到选育出具有单产12 000kg/hm2潜力的超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新品系。

1.2 选育程序和方法

天民198是2000年以德国IBL/IRS异位系R 81为母本,半冬性中晚熟品种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其F1为母本,与弱春性早熟品种偃展4110进行复交;从复交F1中筛选出矮秆、大穗、早熟、分蘖成穗率高的126个优良单株(F2);接着依次从F3~F6高代中选取了具有早熟、丰产、株型紧凑、抗倒伏、饱满度好、落黄好的品系(系谱号为:2001(263)52-17-12-1-9-8)参加春水组产量鉴定;2007—2008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预备试验;2008—2010年度参加省春水组Ⅰ组区域试验,完成试验,命名为兰考198,进入2010—2011年度省生产试验,通过河南省审定,申请品种权保护时改为LK 198(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3),同年更名为天民198并被推荐进入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南片水地组试验,2010—2012年度完成春水组区域试验,进入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完成黄淮南片水地组春水组试验程序,于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9)。2014—2015年度鄂北区试、生试同时进行,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编号:鄂审麦2015003)。

2 特征特性

天民198属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直立,叶宽,短而挺,叶色黄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两极分化速度快,抽穗较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在70cm左右,茎秆粗,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010—2012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2年区试平均倒伏程度≥4级,倒伏面积≥40%的试点率为0。株型松紧适中,长相清秀,透光性好,旗叶宽长、上冲,倒二叶窄长,穗下节略短,穗层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粒小而饱满,黑胚率较低,容重较高。成穗数600万~675万穗/hm2,单穗粒数36~42粒,千粒重40~45g。根系活力强,生育后期叶功能好,耐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时落黄好。

3 产量表现

3.1 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Ⅰ组区域试验,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单产7 281.0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16%,达显著水平;2009—2010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Ⅰ组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单产7 794.0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73%,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年汇总平均增产点率94.4%。

3.2 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15点汇总,平均单产8 457.0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3.26%,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0%。2011—2012年度区试试验,18点汇总,平均单产7 018.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57%,增产显著,增产点率88.9%。2年区试平均单产7 738.5 kg/hm2,比对照偃展 4110 增产 3.92%,增产点率84.5%。

3.3 生产示范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2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单产8 014.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7%,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2011年6月4日、9日和11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外专家分别对天民198“千亩”、“百亩”、“5亩”示范方进行实打验收,平均单产分别达到11 205.0,11 200.5,11 536.5kg/hm2。2012年 6 月实打验收平均单产12 192.0kg/hm2,顺利完成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单产800kg/667m2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 080.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52%,增产点率86.7%,居春水组生产试验第2位。

4 品质及抗病性

4.1 品质分析

2010—2012年度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结果分别为:容重808g/L、794 g/L,蛋白质(干基)12.86%、14.22%,湿面筋29.8%、33.5%,沉降指数24.4mL、32.4mL,吸水率53.4%、53.3%,稳定时间2.0min、2.4min,最大抗延阻力174 E.U.、188E.U.,拉伸面积41cm2、49cm2,延伸性160 mm、172mm,硬度指数49.0、44.0。

4.2 抗病性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2010—2012年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主要针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黄矮病6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得出结果为:中抗/高感纹枯病;中感/慢叶锈病;中感/中感白粉病;慢/中抗条锈病;高感/高感赤霉病。对于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在2010—2012年度区域试验表现为:高抗叶枯病,中抗白粉病,中抗-中感叶锈病和条锈病,感纹枯病和赤霉病。

5 适应区域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苏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倒春寒易发生区慎用。

6 栽培要点

最佳播期为10月中下旬,基本苗270万~360万株/hm2,成穗数540万~630万穗/hm2为宜,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d播量增加7.5kg/hm2。注意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纹枯病。一般底肥施尿素300kg/hm2,磷酸一铵375kg/hm2,氯化钾30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kg/hm2。浇好拔节水和抽穗水,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赤霉病。

猜你喜欢

点率春水单产
一泓春水战疫情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繁星·春水》:繁星永照,春水长流
春水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