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种子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1-18朱世杨罗天宽张小玲

种子 2016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种子

朱世杨,罗天宽,张小玲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温州325006)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1]。我国实施的专业导师制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育普遍,也有许多本科生教育中实施专业导师制,少数高职院校尝试将专业导师制引入高职教育,如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推行导师制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在理论、制度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彭远芳等阐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导师制在课程学习、科研创新、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等的实施策略及实施效果[1]。韦杰和李昊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及现状[2]。杨润贤等探讨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方案[3]。王宁探讨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4]。张立峰等报导了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5]。李华明等认为,推行和完善导师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必须依托项目实训,坚持任务驱动[6]。张新科等重点介绍了高职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组织机构、体制建设、工作运行机制、质量监控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7]。可见,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和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做法存在一定差异。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在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成立的一所以“农”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农业科研优势明显,农类师资队伍较强,实践教学资源丰富。该学院2007年开始招收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高职生,招生规模每年50人左右。在近几年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中,我们发现本专业就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更愿意接受农类实践操作类的教育,愿意跟着老师到实验室、试验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实践操作能力较好。当前思考如何推行专业导师制对提升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

1 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专业导师制契合了高职学生成长的需求

目前,高职种子专业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普通高考生;二是自主招生的高中、职高或中专生;三是“3+2”中高职衔接的中专生[8],这就决定了招收的生源普遍在文化基础、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较为欠缺。由于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高职种子专业学生在就业与升学深造方面也受到一定局限,致使其自身认同感相对较弱。高职种子专业学生同样对未来的目标也不明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荒废学业,虚度青春。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推行专业导师制,通过学生与导师“一对一”的师徒结对的教育方式,导师根据学生特点,给学生及时以人生启迪,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创业、就业等方面加以引导,有助于高职种子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

1.2 专业导师制有助于“农、科、教”的有机结合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主要依托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和作物研究建设专业,农业科研优势明显,师资队伍较强,实践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区域试验站、国家原原种基地、国家大宗蔬菜试验站等可供学生实践的科研平台;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双师”素质教师11人;农业科研成果丰硕,自主育成水稻、玉米、蔬菜新品种多个,曾获国家、省市科技奖励多个。如何利用农业科研优势促进种子专业发展,以种子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教育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字特色内涵建设中亟待思考的重要命题之一。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教育中实施专业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1名导师,导师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带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让学生成为导师的科研助手,在实验室、试验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形成“农、科、教”相结合的“师导生学”的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升专业的内涵和地位。

1.3 专业导师制有助于提升高职种子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种子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并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认识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理解本专业学习什么;二是学生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浓,不知道本专业怎样学习;三是学生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习迷茫,不知道学习本专业将来能做什么。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教师普遍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多年,农业实践经验丰富,掌握了种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因此,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育中推行导师制,导师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本专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将来能做什么、现在需要做什么,培养学生学专业、爱专业,将来立志从事专业的专业认同感,这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专业导师制将加强和改进高职种子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思想上进缺乏,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欠缺,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很大。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工作书记等人员负责,教师往往只负责授课和科研工作。由于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一般在1∶200至1∶300,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做精、做细。导师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专业教师22人,在校学生140人左右,为本专业每个学生配备1名导师,每个导师带几名学生的条件完全可以得到满足。导师在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过程中,以身作则,熏陶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学生管理新格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品质。

2 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推行导师制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高职种子专业推行导师制的研究思路:根据种子专业具体情况,从导师队伍建立,导师资源配置,宣传发动,双向选择,导师导思、导学、导能、导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种子专业发挥学院农类科研优势为教学服务,探索“农、科、教”相结合的“师导生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形成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种子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种子推行导师制技术路线如下图。

3 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具体做法

3.1 配置导师资源,建立导师资源库

全面分析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师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教学特长等信息,建立导师资源库。种子专业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占54.5%,中级职称11人,占45.5%;博士6人,占27.3%,硕士15人,占68.2%,本科1人,占4.5%。导师资源库中的要求信息必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选择导师。导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一般控制在1∶10之内,确保专业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导师要求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3.2 广泛宣传发动,师生双向选择

近几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导师+项目+团队”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及创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参与的学生面不广,往往局限于少数优秀学生。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思想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向教师宣传种子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征求广大导师的意见。最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保为每名种子专业学生配备1位导师,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生活、实践等。

3.3 导师制的实施——导思、导学、导能、导业

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最为关键,我们主要从导思、导学、导能、导业方面开展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1)导思:主要围绕导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展探索与实践。针对种子专业学生不愿意学农,学农不爱农等突出问题,且大多数种子专业学生缺乏上进思想,自控能力较弱。通过导师制“一对一”教育方式,导师除了对学生专业学习加以引导之外,还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品质,帮助其在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多方面协调发展。

2)导学:主要围绕导师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思想及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展探索与实践。通过导师制“一对一”教育方式,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比较全面地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向学生渗透,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思想,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和学业发展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师重点要帮助学生明白本专业学习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还要学会“怎么做”和“怎样做得更好”。导师导学可以贯穿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升学教育(“3+2”专升本)当中,以实现全程育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导能:主要围绕导师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一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导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导师指导学生从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制种到种子收获全过程参与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系统掌握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二是采用学分制形式,设置“导师+项目+团队”岗位能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三是导师指导学生参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三新”项目创新创业,采用“技能培养 + 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取得营业执照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四是导师有计划地吸收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当中,发挥导师的农类科研优势,带领在实验室、试验田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农、科、教”相结合的“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严谨求实的综合素质。

4)导业:主要围绕导师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开展探索与实践。导师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将来就业、创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例如种子专业成立了教师工作室,吸纳学生开展铁皮石斛、草莓种苗繁育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种苗脱毒、工厂化育苗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学生对未来就业迷茫不知所措,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前准备,分析职业定位,并跟踪解决学生在顶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尽早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外,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培养学生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3.4 考核与评价

评价专业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好差,科学合理的考核尤为重要。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导师制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在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面,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导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实践汇报、成果展出、导师组综合考核等。在对导师工作效果评价方面,通过学生评价、导师自评、督导评价等量化导师的工作效果,作为续选导师的参考数据。

4 总结与展望

种子生产与经营推行专业导师制的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立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3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所增强,愿意跟着导师到实验室、田间地头参加实践活动,就业情况良好,近3年平均就业率97.5%。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实施导师制还存在一些思考的地方。例如导师制评价结果与教师工作业绩和职称评定的合理挂钩,导师的因材施教与教师业务水平要求更高的偏差,导师的“导”与任课教师的“教”的差异,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的职责定位,等等。

总体而言,我们探索与实践了“农、科、教”相结合的“师导生学”的长效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点(每个学生落实1位导师)、线(导师全程参与学生培养)、面(科研资源整合于专业教育)、体(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相结合的种子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希望今后继续完善和改进种子专业导师制的理论与机制,为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开展导师制教育提供参考。

[1]彭远芳,刘素华,刘启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团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6):58-60.

[2]韦杰,李昊.高职高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5):155-156.

[3]杨润贤,张新科,王斌.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40-44.

[4]王宁.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5(4):108,110.

[5]张立峰,陈贵翠.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41(5):92-93.

[6]李华明,李莉.基于项目实训的高职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82-85.

[7]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J].职教论坛,2012(5):80-82.

[8]赵玉新.“95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4):183-184.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种子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桃种子
幸运的小种子
V eraW an g
导师榜
可怜的种子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