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解析阿多尼斯的诗歌世界

2016-08-15姜娜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4

名作欣赏 2016年30期
关键词:阿多尼斯光明

⊙姜娜[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 110034]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解析阿多尼斯的诗歌世界

⊙姜娜[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 110034]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是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的代表作,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薛庆国翻译。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具体来解析阿多尼斯诗歌创作的理想、源泉及其他的诗学理念。通过诗句的重组和拆解对这首长诗进行解读,经过阐释之后,我们会发现在《孤独是一座花园》中,阿多尼斯对自己的诗歌世界及其创作的烙印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探询。

阿多尼斯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撄犯

阿多尼斯被东方学著名理论家萨义德称作“当今最大胆、最引人注目的阿拉伯诗人”,自2005年起曾连续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亦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脊梁”。初读《孤独是一座花园》会让人觉得震撼,在这首诗中,阿多尼斯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和情感化的隐喻实现了充满哲理的诗性表达。阿多尼斯擅长解构生活中常见的表象并来揭示现实的本质。他站在对人类光明、真理等终极问题思考的巅峰,与超越民族、政治、国家和时空的宏大历史进行对话,在对比中寻找事物的关联并以充满哲学雄辩意味的形式启迪着读者。

阿多尼斯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然后一生动荡,在战乱中辗转几个国度之后现于巴黎定居。复杂又独特的人生经历使阿多尼斯的创作平添了几分锋锐,不同国家辗转的人生体会也使阿多尼斯诗歌实现了东方古老文明和西方哲学的交融。《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超越了国家、政治、种族、宗教局限,跨越了历史藩篱和民族文化的障碍,充满了阿多尼斯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和关怀。

一、孤独与抗争

阿多尼斯的诗歌和他的内心孤独是一体的。他在诗中写道:“孤独,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诗歌,这座浮桥架设于你不解的自我和你不懂的世界之间。”孤独是阶梯,诗歌是浮桥,架设向人类的光明真理。阿多尼斯诗歌创作的手法是与众不同的,他擅长利用对抗的概念来解构常理,“当诗人通过类比法发现了物体之间的局部的一致并进入完全的统一性之后,奇迹信仰即油然而生”。阿多尼斯在诗中提出了与“光明”“黑暗”这一对比的意象相近似的概念——“生命”和“死亡”。阿多尼斯把自己的孤独以诗歌为载体,碰撞了光明与黑暗,生命终将战胜死亡,这是阿多尼斯漫长的人类生命来源和去向的总结,是对深广的人类生存意义的高度概括。

“一个真正的诗人别无选择,只有走上撄犯之路——去根本、全面地撼动这个社会制度赖以建立的非诗歌的文化基础……”于是阿多尼斯试图用诗歌打破世间纷扰的牢笼。“罪过:对自由的另一种赞美因循有着另外一个名字:牢笼/你真正的凯旋,在于你不断地毁坏你的凯旋门。”阿多尼斯的抗争是光明——作为一个人类对真理的诉求,是自由——阿多尼斯追求的最高信仰,孤独的阿多尼斯是多么赤诚啊!阿多尼斯又写道,追求光明真理的生命限度中,征服死亡和黑暗的方式就是抓住生命:“只有通过一种方式才能征服死亡:抢在死亡之前改变世界。”然而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这有限的时光对追求自由的阿多尼斯来说是束缚,短暂的生命号角无时无刻都在吹响,光阴从手指缝间溘然滑落,这是多么忧愁而又无可奈何啊。时间带给阿多尼斯焦灼的情绪,然而也正是时间带给他希望,“或许光会把你误导;不过,假如这真的发生了,莫以为这是太阳的过错,光明也会下跪,那是对着另一片光明。太阳即使在忧愁的时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在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时间是历史的裁判,哪怕光明被黑暗压倒,那也是短暂性的。这激发了阿多尼斯利用诗歌向时间抗争的渴望,因为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这种乐观和隐忧弥漫在阿多尼斯的字里行间,阿多尼斯作为阿拉伯世界的代表诗人,故土笼罩在战争的黑暗里,当西方占据话语权的文明对话之时,诗歌也会遭遇到外界的误读。然而这些现实都是外在的,阿多尼斯坚韧不拔地创作,坚信他的诗歌会跨越生命的长河,向着光明而行,传达人类亘古的真理,接受时间的检验和洗礼。

二、童年与花园

童年与花园或者说爱情和梦想,是阿多尼斯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源泉。“诗歌不会行走/除非是在深渊的边缘。”诗歌的迸发如同身处悬崖边是如此的危险而又迷人,像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酿蜜之说,受到灵感浸润的灵魂陷入迷狂状态而作出流光溢彩的华章。阿多尼斯将女人和诗歌“悬崖”的概念联系起来,他在诗中写道:“女人向我走来——以深渊的形式/她成就了我的一个巅峰。”女人/爱情就如同悬崖,这就是爱情在阿多尼斯诗歌世界中的地位,阿多尼斯在访谈里也讲过:“诗歌,诗歌比一切都宽广,诗歌包容了这些,同时又超越了这些。除了诗歌,还有爱情。”阿多尼斯芬芳的诗歌花园里种植着玫瑰,阿多尼斯关于玫瑰的描写总是和女人相关,玫瑰是美丽的女人,带给他创作的灵感。阿多尼斯感受到爱情的同时看到了美,这美带给他激情。女人/爱情是带着芬芳的玫瑰,玫瑰却又带着尖锐的钩刺,阿多尼斯感受到爱情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遭受折磨。灵与肉,占有与分离,痛苦与狂喜,这就是爱情的双重性。于是,爱情的内核于阿多尼斯变成了忧伤的慰藉:“玫瑰,在忧伤时是一个角落,在欢乐时是一盏青灯。”他说:“只要这个民族里边有一个女人爱你了,爱就能让你忘却一切。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所以我把一切(创伤)都忘掉了。”爱情来过,在时光中平息了浓烈,留下芳香的痕迹,是温暖的灯火和避风的角落,却只能在记忆中的音符里无声无息地存留,也是爱情带来的创作冲动使阿多尼斯笔端生花,回馈给读者更丰富的感受。

阿多尼斯诗歌的花园里除了爱情,还有美好的童年。“疯狂是个儿童,在理智的花园里,做着最美好的游戏。”阿多尼斯的诗,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趋于玄思和哲理,却也依然带有着无理性的意味和形式,就像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整个人生的影响。“梦想也会长大,不过是朝着童年的方向。童年是让你能够忍受暮年的那股力量。”从这些词句的组合中能够看出,阿多尼斯本人的童年代表着他梦想的起点和终点,在对阿多尼斯的生平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年时期的阿多尼斯一直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从小就热爱诗歌,童年是阿多尼斯梦想的开始,他从那时开始立志从事诗歌事业并坚持了一生,这也是阿多尼斯在耄耋之年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你的童年是小村庄,可是,你走不出它的边际,无论你远行到何方”,我们难以真正体会阿多尼斯经历了多少坎坷,然而,对童年的回望,带给阿多尼斯温暖和慰藉,是阿多尼斯内心无意识的诗歌力量源泉。

三、伤口与翅膀

阿多尼斯的诗歌代表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对理想热诚的期待。他在诗中写道:“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灿亮。”阿多尼斯诗歌的底色其实是人生哲学,充满了阿多尼斯积极的人生观念和创作态度。曾经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又怀着对故国深切的感情。在面临现实的诘难和洞悉了真理一角之时,坎坷的伤口变成了阿多尼斯丰富自己创作的源泉,也淬炼了他对人性和真理的把握以及言说。

然而,诗歌形式本身或许也有它的局限性。“语言的汪洋,隐身于静默的浪花里/石头与翅膀,在诗歌的子宫里是孪生兄弟/你的意义,在于你成为形式。”阿多尼斯在访谈中曾经这样说过:“存在本身就是诗歌的困境,也可以说诗歌是在困境中存在着,每当走出一个困境,它又步入一个新的困境。诗歌不是去解决困境的,而是不断地去发现困境,不断地去突破困境。”阿多尼斯洞视国家、政治、宗教、民族文化和自我存在的关系,努力克服文字形式表层的局限,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带着悲与喜与诗歌共生,带着对人类深沉的关怀,利用诗歌去点破现实的困境。“我的祖国和我身披同一具枷锁,我如何能同祖国分开。”阿多尼斯的王国并不局限于现实指称他的祖国叙利亚,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诗歌才是阿多尼斯的自由王国。他在访谈中说:“诗人只有在语言里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自由,所以说诗人的祖国是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地理概念上的祖国,因为只有在语言中,诗人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自由。”面对当下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文化危机和市场经济时代文化缺失的环境,诗人微弱的呼喊或许难以被人听到,但阿多尼斯却努力、执着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突破历史以及现实的羁绊,用锋锐的表达对丑、对恶进行有力的控诉,进而揭示真理、唤醒世人。

[1]赵毅衡编选.英美批评派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9.

[2]阿多尼斯.在意义天际的写作[M].薛庆国、尤梅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89.

作者:姜娜,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批评。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阿多尼斯光明
遇见光明
本期人物:费尔南多·梅尼斯
“江湖情义”让他中毒太深
黑暗中的光明
轩尼斯门窗
阿多尼斯是一棵桂花树
阿多尼斯的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阿多的深蓝色旅行
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