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大美与人间大爱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普世价值观

2016-08-15冯兰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17

名作欣赏 2016年30期
关键词:大美露丝普世

⊙冯兰[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7]

人性大美与人间大爱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普世价值观

⊙冯兰[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7]

挖掘人性大美,反映人间大爱,应该说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必然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作品的生命价值,就是彰显人性本质中的真善美,以此来引领世人走向大美和大爱,实现人类和平、博爱、大同的终极理想。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其孤船航行,突遇险境,生死拷问,大爱温暖,大美震撼的感人画面,释放了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人间正能量。

人性大美 人间大爱 普世价值观 《泰坦尼克号》

前些年,在影视大片火热人们争相上座的热潮中,《泰坦尼克号》以其画面制作的惊险,生命末日来临的恐怖,以及生死选择中呈现出的人性大美和人间大爱的感动而胜出,以至于久久回荡在世人的记忆中。那么,《泰坦尼克号》剧究竟提供了什么风靡世界的人生哲理,又何以引起世人的如此迷恋和向往。本文就该剧所蕴含的普世价值观层面作以探讨。

人性大美不以国别而论

当上帝将人类降临到世间后,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善良。因此,情感、善良、人性、大爱便成为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观、爱情观和婚姻观,所不同的是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情感表达的程度有所不同,而人性大美和人间大爱却是人类共同的,它不以国别、种族而区分。

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如何写出具有普世价值,人类共同向往的人性美好和人间大爱,这是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思考的重要考量。一直以来,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衡量,我以为有三种层次,也即三种境界,这就是阶级特质、民族特质和世界特质的差别。阶级文学表现的是执政党的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极其艰苦卓绝取得政权的史实的纪录。作为千百万为此流血牺牲所换来的胜利过程,执政党的作家们理应予以彰显,以其满怀崇敬的笔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笔触予以承载,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种作品因其阶级狭隘性、局限性的性质阻隔了走向世界文学艺术的通途。民族特质,较之于阶级特质其作品视野的放大,承载生活厚度的加深,表现人性空间的放阔,突破了阶级描写的局限。作家、艺术家将笔触上升到民族命运、国家利益的高度,全面展示民族尊严、民族前行的历史过程,展示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复杂性、多维性,这种作品作为文学之人性描写的旨要,其价值显然要高于阶级特质作品的艺术含量。但是,也由于是民族历史的写真,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妨碍着走向世界文学艺术高度的通途。那么,世界文学艺术作品则有所不同,它关注的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人类共同的民运,如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生存环境,情感、婚姻、人性,等等。这种作品所呈现的是人类的话题,人类生存的主题,无论哪个民族、那种人群都与此有关,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可以说,它都是在人性大美、人间大爱的境界上获得了世界读者的青睐。

从这个层次衡量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其蕴含的人性大美和人间大爱震撼着不同国别的亿万观众,因也随之风靡世界,成为街谈巷语的热议话题。人们为作品中叙述的海难而震惊,为作品中巨轮沉没场面而恐惧,更为作品中面临大难所呈现出的人性大爱和人间大美而感动。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给这样一个既简单又老套的爱情故事,赋予了人性大美的主题,倡扬了一种人间大爱的普世价值观,赢得了亿万民众的赞赏,获得了应有的票房。作品以1912年4月15日,英国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所乘载的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海难为故事构架,以艺术再造的完美形式还原了当时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的沉重海难事故。

头等舱乘客富家少女17岁的露丝、未婚夫卡尔、露丝的母亲、露丝的仆人,下层青年乘客杰克和他的朋友法布里奇欧等一群人均乘坐“泰坦尼克号”,不曾想却遇到一场惨绝人寰的自然海难,有关人性、人情的拷问便自然地推到了每个人的面前。恐慌、害怕、恬静、安然,自私、自顾、逃命、恶行,帮助、救助、善德、善行,人性的复杂在生命危急的生死关头展现出来,尽显善与恶、美与邪的本真。在这里,人性的大美和大德、大丑和大恶并不以国别、种族而区别,它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物、自在的沉淀。面对自然灾难,生命的逼仄,这种人性的各个层面便自然而然地得以尽显。《泰坦尼克号》就极其真实地描写了这一人的常态常景,还原了人的善良与丑恶的等等本性,提供了诸多有关人生、生命、情爱等等的哲学思考。

人间大爱不以穷富而论

作为电影文学的《泰坦尼克号》,作者选取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以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的惊人奇迹为素材,以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拿回船舱墙壁上的一幅画为引子,以当年海难的经历者,画中的主人当年的少女现已102岁高龄的露丝发现后的叙述为开端,讲述了这段撕心揪肺的、令人惊悚的悲惨经历。于是,这段七十三年尘封的往事经过电影艺术的加工和再造终于被解开,八十四年埋藏在讲述人心中的秘密才得以释然。这位海难经历者,一位幸存下来的老人,于百感交集之情感回顾后,随即将那串外界一直寻找不到的价值连城的珠宝“海洋之心”项链扔下海中,让它静静地陪伴着心中难以忘怀的亲密朋友、真挚的爱人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大爱不以穷富而阻隔,大爱不以逝去而淡忘,它超越穷富,超越生死,杰克和露丝共同彰显了这一情感层面的圣洁之光。

作品主人公十七岁的富家少女露丝,厌倦了上流社会枯燥虚伪的生活和繁文缛节的习俗,在所谓门当户对的婚配上,她看出了未婚夫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所以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在强大的家族婚俗的氛围中,在失去生活美好梦想的灰暗阴影里,露丝打算借此次航海时投海自尽。然而在露丝极度抑郁纵身跳海的关键时刻,她的行动被同船乘客杰克发现,并一把抱住了露丝救起了她,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为了排解露丝心中的忧愁和郁闷,杰克以其下层人富有的本真善良,无私和无邪,热情与单纯,以及无忧与快乐感染着露丝,使处于郁闷中的露丝不断发现了生活情趣中的快乐和惊喜。于是,在静静的海轮上,露丝被开朗的杰克的热情、朴实、真诚所感染、所感动,杰克带露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并为她画像,少女露丝放下尊位,走进了普通人群的欢乐之中,于是,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美丽活泼高贵的富家少女露丝与英俊开朗热情的下层男孩杰克相爱了。露丝的未婚夫卡尔非常愤怒,指示仆人对杰克栽赃嫁祸,杰克被诬陷为小偷,被铐押在船上的警卫室。于是,一场发自自然情感懵懂的少男少女情投意合的美好爱情被割断,露丝万分痛心,又无力摆脱卡尔和家人威严的家教规制的管束。

然而就在这时,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五个舱破裂进水,将会在一至两小时内沉没。消息散出,乘客大乱,纷纷求助逃生。露丝和未婚夫卡尔也登上了救生艇准备逃离。这时,露丝突然想到杰克还被关押在船舱,生命处在危机之中,于是她毅然决定去寻找杰克。几经周折,她终于救出杰克并一起逃生。这时,泰坦尼克号船身断裂,瀑水如柱,人人自危难保。在生命的危急之中,千余名乘客之人类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呈现得更加分明。很快,不幸到来,从中间断裂的巨轮,船尾成竖直90度角下沉,很多乘客纷纷从高处跌下,杰克和露丝互相紧抓对方,但因水的冲力太强而松开了,露丝消失在杰克的视线中。真诚的杰克奋力寻找到了露丝,这时船已基本沉没,无数生命葬于大海。他们在危难中发现了一扇漂浮在海上的门板,但门板很小只能够容纳一人的重量,面对生与死,杰克毅然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露丝悲痛欲绝,最终被人救起,她答应杰克要好好活下去的嘱咐,之后与一名普通男子卡维特结婚,生儿育女,过着平静的生活。

杰克的死,其以性命保全的爱情生命得以延续,从中传递了人间大爱的普世价值取向。作者借助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的叙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善良和丑恶,什么是美好与虚伪,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占有的爱情,什么是面对生死考量,人性本质会放出何样的信息,做何样的行动,等等一系列人性的、哲学的、道德的问题思考。正因为这些问题的蕴含,使人性大美和人间大爱得以传扬,才使得这部影片风靡世界,震撼人间,这也许是卡梅隆也未曾意料到的艺术感染效果。

温暖传送不以险境而论

《泰坦尼克号》作为故事发生的场地,人性大美和人间大爱呈现的背景,从物理角度说它是孤立的。茫茫大海,孤船一艘,遭遇厄运,险境非常。船沉人葬,都在一瞬间,千余名乘客、船务人员无不明白。然而正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短暂的、瞬间的温暖传送迸发出了惊人的震撼,以及对遇难人们恐慌情态的无限安慰。主人公杰克、露丝、船长、船员,拟或乘客,无论他们身份的高贵与低下、熟悉与陌生,在生命即失的空间里,展现出了人性的多个层面。

美与爱温暖的传递

富家小姐露丝,面对险境在她已经登上救生船的一刹那间放弃逃生的机会,毅然返身寻找仍在危险中的朋友杰克。此时的她虽然知道危险也向自己走来,但她义无反顾,跳入水海,救出杰克,给他带了生的希望和温暖。露丝,小女大义,弱身救强,不避险境之举已经超越了二人感情间的小爱,体现出人类本性中的大美和大爱的善良质地。露丝作为富家少女,非常厌恶上流社会的虚伪和人际交往中唯利是图的虚假。她放弃了富家子弟卡尔,放下尊贵,冲破上流社会的门户之见,爱上了质朴诚实、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普通男孩杰克,这本身就体现了作为人之本质的善美追求。有了这种人之本然的天性,露丝于关键时刻才能以生命救出朋友杰克。危难之中,人性大美、人间大爱的缕缕温暖,使《泰坦尼克号》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到一个高度。

上流社会以其资本财富的聚敛,将其包裹装扮成高贵者,并置于社会自然人情世态之外的一个台面上,于是以虚伪包藏真实,以势利掩盖平等,以所谓绅士之高贵阻隔了人间本该有的喜怒哀乐。电影中的杰克,是一位被上流社会所鄙视的下层人,但他的质朴善良、热情单纯,以及乐于助人的天性,深深吸引着富家少女露丝,在杰克的带领下她享受到了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场中从来没有过的快乐。然而一场噩梦中断了他们的快乐。大难临头,他们面临生与死的抉择。富家少男卡尔选择的是生命的自保,平日里海誓山盟的虚假爱情成为了苍白的谎言。而下层人群的杰克,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露丝,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叮嘱露丝好好活下去。如此无声的壮举,无言的壮美,在黝黑无尽的大海中释放出无限的美与爱、温馨与温暖。《泰坦尼克号》的人性价值再次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在甲板上四周惊惶奔突的人群中,四位音乐家不顾自身生命的安危,仍然在镇静地演奏着,曼妙的音乐伴随着宁静而又恐惧的夜,成为一组极为特殊的生命交响曲。一位琴手被巨浪打下去,另一位琴手迅速再次举起了提琴,将琴托夹在下巴上,抬起右手,搭弓上弦,独自演奏起来,那动人的音乐声再次在夜空中响起,混杂在无望地四处奔跑着叫喊着的混乱声音之中,并渐渐向远处传开。于是,又有三位音乐家听到这声音的召唤,纷纷驻足慌乱的脚步,加入了这个生命交响乐演奏的壮美行列。因为他们知道,在这艘船上,只有这个地方,才是他们唯一的落脚处,还是唯一能以音乐安抚慌乱人们心灵的地方,直至他们被肆虐的海水一个个打翻,连同美妙的音乐沉入海底。《泰坦尼克号》通过这些细节,歌颂了人性美。

还有,一对年迈的夫妇,当海水冲进船舱即将淹没卧床时,这对夫妇表现出了极度的坦然和平静。经历过人生的诸多险境,死亡,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可怕和恐慌的。既然死亡提前来临,那么就坦然面对。于是,老夫妇衣冠整齐,泰然处之,亲密相拥,安详地等待着海水为他们送终。此情此景,生命大敬,人生大悟的定格画面,镶嵌在这混乱纷杂的生命噪音中。电影表现出一面是整体震撼悲伤的海难大厄,一面是恬静安详、生命消逝的画面,反差之大,形成一个绝妙的对比。

敬畏生命,拥抱生命,破解生命,其密码就在于生命内核之善美、良知、大爱大美温暖因子的存在。一切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皆在于此,《泰坦尼克号》便是最好的诠释。它向人们传送着一个真理:人性大美不以国别而论;人间大爱不以穷富而论;温暖传送不以险境而论。这就是人,人的世界,世界中的人。惟其如此,大美、大爱方永在。

作者:冯兰,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项目,编号:ZK14043

猜你喜欢

大美露丝普世
Never Let Go
大美黄河之滨,绽放如意兰州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惩罚和保护都是爱
花开无声 战士无名
——大美伊木河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