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边境旅游 竭力打造旅游强团
——基于兵团第十师185团的经验与对策
2016-08-13徐克勤
王 琼 唐 明 徐克勤
(1第十师党委政策研究室,新疆 北屯 836000;2第十师北屯市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新疆 北屯 836000)
加快发展边境旅游 竭力打造旅游强团
——基于兵团第十师185团的经验与对策
1王琼2唐明1徐克勤
(1第十师党委政策研究室,新疆 北屯 836000;2第十师北屯市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新疆 北屯 836000)
文章基于对兵团第十师185团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对185团旅游资源及该团旅游业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185团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做法,发现185团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特殊管控限制发展、投入乏力制约发展、开发不足影响发展等具体问题,因此,要推动185团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坚持定位与规划先行、坚持开放与融合并举、坚持投资与营销共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185团;旅游业;经验;对策
近年来,随着兵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第十师185团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带动职工增收、团场增效,成为兵团团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团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兵团团场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第十师党委政研室、师市旅游局对185团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185团旅游资源概况
185团位于阿勒泰山西南边缘,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额尔齐斯河穿越团场流入北冰洋的出境口,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边境特色造就了当地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形成了该团独具特色的边境旅游资源。从数量上来说,景区数量较多,分布相对集中;从质量上来说,根据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优良级以上景区就有4个。自然景观有:永不休息的哨兵——眼睛山、沙漠火焰——红叶林、心灵天堂——白沙湖、边境驼铃——鸣沙山、额河第一湾——额尔齐斯河出境口、中哈友谊——西北第一白桦林、如诗如画——大萨子牧场;人文景观有:西北边境第一连、极致之地——西北之北、桑德克民兵前哨、抗洪守土纪念碑、喀拉苏干沟遗址;团场毗邻阿黑土别克口岸,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区玛尔卡利湖,距离185团一连仅60公里,其独特、原始的自然风光,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二、185团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期(2003-2009年)
2003年被列为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该团对一连及周边旅游建设开始规划、设计和施工。2008年,成立旅游办公室,专门负责各个旅游景区的管护和讲解,各景点的观赏与游玩均属免费。
(二)培育期(2010-2011年)
2010年,185团申报白沙湖“AAA”级边境旅游景区,以打造“三个窗口”(展示军垦风采的窗口,边境旅游、红色旅游的窗口,绿色农业的窗口)为目标,积极鼓励、引导职工开办风格独特的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增加收入。2011年,成立了185团金三河旅行社。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游客中心、白沙湖、白桦林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精品野菇、野花蜜等一批旅游产品。全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新增旅游收入30万元。
(三)转型期(2012-2015年)
2012年起,185团把旅游业作为团场的核心产业,借势喀纳斯旅游环线,围绕“边境风景线·传奇185”旅游品牌建设,精心打造白沙湖、鸣沙山、西北边境第一连等边境旅游精品点,形成了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新格局。团场实施产业转型,将产业中心向旅游业转;实施连队转型,将连队功能向旅游业转;实施服务转型,将服务职能向旅游业转;实施劳动力转型,将大田生产向旅游服务转,逐步实现小旅游向大旅游的转变。2015年,日接待量最高突破4000人次,接待总量8.53万人次,实现旅游公司收入215万元,同比增长62.9%。
(四)提升期(2016年-)
“十三五”将是185团旅游业的提升和发展期。国家“5A”级风景区申报工作已正式列入日程,规划编制已初步完成,各项投资和开发力度将不断加大,产业快速提升,职工快速增收,旅游业势必成为团场的主导支柱性产业。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第十师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四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推进。185团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团场旅游业发展“路”“客”“游”“业”的四个关键问题破题解题。
(一)放大优势,找准定位,解决路往何去的问题
“十二五”以来,师团党委把发展旅游业作为185团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从“北游南牧中优域外”发展格局到“旅游强团”战略实施,“为游而种、为游而养、为游而建”的发展思路逐步明晰,从连队局部转型向团场全面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围绕自然风光、边境风貌、军垦文化叠加的资源优势,团场坚持规划先行,先后邀请兵团勘测规划设计院、北京全景大观旅游规划设计院为185团旅游资源把脉,制定了完善的旅游规划和景区提升规划。提出“生态·慢城”“寒地田园小城镇”旅游城镇的理念,推进“景镇合一”建设。全团旅游业的发展依托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军垦文化资源条件,将自然、民族、历史、人文等要素融合成185团独特的文化符号,努力构建集生态保护、湿地观光、自然体验、环境教育、红色人文、艺术欣赏、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从思路、理念、方向上找出了一条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之路。
(二)抓住机遇,借势借力,解决客从何来的问题
1.借客。借势于阿勒泰地区喀纳斯和可可托海两个“5A”景区形成的旅游大环线,2013年由团场组织疆内外60余家旅行社及相关企业,召开185团旅游业推介会,积极融入阿勒泰“千里画廊”大旅游格局,使185团成为大环线中的重要一环。2013年当年游客达1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76万元,同比增长564%。
2.引客。借力于“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等荣誉,团场先后成功举办“西北之北”极地汽摩沙漠越野挑战赛“军垦岁月情,再游185”“旅游就在家门口,阿勒泰人免费游边境”“边境风景线,醉美白沙湖摄影大赛”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各类旅游展会,不断提升团场旅游的知名度。2015年团场开办了“边境风景线·传奇185”官方网站,目前访问量已达到411491人次。建立了景区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从年初的190人增加至1500余人,闻名而来的游客日趋增多。
图1 2012-2015年185团游客量统计单位:万人
(三)叠加资源,打造品牌,解决游往何处的问题
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发展主线,从“3A”级景区建设起步,逐步向国家“5A”级景区建设推进,将“边境风景线·传奇185”打造成兵团精品旅游品牌。通过差异化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兵团文化的融合,实现自然景观、红色人文、田园小镇三位一体布局。在生态旅游方面,打造了眼睛山、红叶林、白沙湖、鸣沙山、额河第一湾、西北第一白桦林、大萨子牧场等一系列生态景观。在红色旅游方面,以建团50年的屯垦历史为核心,以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抓手,打造了西北边境第一连、西北之北、桑德克民兵前哨、抗洪守土纪念碑、喀拉苏干沟遗址等一批戍边文化景点。目前该团已成为“兵团机关屯垦教育基地”,“兵团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上海市委党校戍边现场教学基地”“十师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牛羊”的戍边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四)夯实产业,带动全局,解决业从何兴的问题
1.抓产业基础。逐年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0-2015年,累计投资6330万元,不断加快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
2.抓产业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快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对北线一连、二连、三连实施整体转型改造,增设白沙湖、鸣沙车游乐设施,对团场餐饮宾馆实施改造升级,兴建军垦家苑、边境农家采摘园等体验、拓展、休闲园区。不断提高产业带动力,以服务提高“延时”,以“扩容”增加消费,实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
3.抓产业富民。鼓励职工大力发展农家餐馆、农家宾馆,搭设平台,引导职工将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换,从农工向商户转变。全民参与,挖掘职工创业能力,开发乡村旅游、沙漠旅游项目,带动就业。2015年,团场旅游业人员达800余人,景区内商户近70家,农家乐30余家。旅游产业总收入达2320万元,占三产比重34.8%。
4.强戍边实力。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了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群众安心、边境安定,近年来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大学生来团就业创业。同时通过边境旅游这一窗口,也让内地游客深刻地认识兵团、了解第十师,认知团场人、景合一的美丽边境风景线。
图2 2012-2015年185团旅游业收入情况
四、发展瓶颈与问题
近几年,185团旅游业经过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旅游业总体上还处在一个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阶段,尚有诸多问题瓶颈需解决。
(一)特殊管控限制发展
该团地处边境一线,受边境管理制约,游客进入景区受到一定限制。同时,由于地方管辖限制,景区门票收费许可迟迟办不下来,团场一直以卫生收费替代,阻碍了该团旅游业正常发展。目前确权勘界尚未进行,权属问题是制约师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投入乏力制约发展
多年来,兵、师、团三级拿出资金倾力打造185团旅游业,但由于师市、团场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有限,导致投入力度不足,景点开发滞后,规模小且功能不全,整体上存在着景点分散、品位不高、游程短、设施缺等问题。
(三)开发不足影响发展
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住宿、娱乐、购物等符合游客需求的消费点。收入主要来源于卫生管理费、餐饮、住宿方面的消费,渠道比较单一,综合效益不高。接待标准和能力层次还较低,体验、娱乐项目还不多,旅游商品、特色纪念品开发滞后。旅游管理、营销、服务人才匮乏,宣传推介力度不足,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团场旅游业的发展。
五、推动185团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定位与规划先行
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团场的旅游定位、品牌定位、产业定位、产品定位、服务定位以及团场的定位。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地完善“5A”级景区规划,并与团场规划并行,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更好地实现“为游而种、为游而养、为游而建”。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打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三张牌,全力打造以白沙湖为核心的“边境特区”(185团、186)自然生态、红色文化大旅游区。
(二)坚持开放与融合并举
充分利用185团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开放的合作开发平台、投融资平台,不断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注入,共同提升“边境风景线·传奇185”品牌知名度。针对特殊管控、行政限制的问题,加快建立兵地、团团融合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阿勒泰地区“千里画廊”大旅游格局,与周边县市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出和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加强与哈巴河县的利益联结,畅通旅游通道。同时建议兵团从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的角度,利用兵团自身的旅游业平台,建立北疆区域兵团旅游环线,带动兵团整体旅游业发展。
(三)坚持投资与营销共促
从打造兵团第一个“5A”级景区角度出发,兵、师、团集中资金、力量共同打造185团旅游业,从整体上落实项目规划,加快185团旅游业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快速提升团场旅游承载力、服务力,拉动产业快速增长。采取传统营销和新媒体营销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营销的力度。以企联企、社联社的方式,建立与旅游企业、旅行社的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好旅行社营销平台作用。利用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及网站、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手段创新旅游营销方法,推介185团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绿色、协调、可持续性地开发团场旅游业,科学规划,以生态建设促进保护,加强监管,以保护来促进开发。高峰期,注重接待承载力,提倡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真正使旅游业成为团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富民强团、安边固疆的支撑产业。
(责任编辑:车碧云)
王琼(1968-),女,新疆青河人,兵团第十师党支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政策研究;唐明(1974-),男,四川三台人,主任科员,研究方向:兵团团场改革;徐克勤(1966-),男,江苏泰兴人,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团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