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食品链促进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8-13李丽华罗苏华

新疆农垦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碳化排放量环节

李丽华 罗苏华 黎 鹏

(1天津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2,3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低碳食品链促进可持续发展研究

1李丽华2罗苏华3黎鹏

(1天津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2,3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与背景下,文章基于低碳食品与低碳食品链的本质与特点,分别分析了食品链碳排放量、低碳食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通过低碳食品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食品产业拓宽国际市场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关系;指出了人们对当前的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基础薄弱、国家积极推进与行业低碳化发展滞后、消费主体对低碳食品消费拉动存在障碍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对政府、企业及其员工的宣传与培训,加强食品链“低碳化”技术研发、食品链供给侧改革、食品链相关食品活动“低碳化”监管创新、食品链“低碳化”政策创新以及低碳食品消费引导与激励等对策建议。

低碳食品;低碳食品链;节能减排;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1987年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世界各国围绕“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许多国家以各自的方式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更加勇于担当,在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个13亿多的人口大国,也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如果人均一天在食品上能减排1公斤二氧化碳,那么整个中国一天就能减少13亿多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重申了中国将积极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宣布“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此次讲话,代表了中国节能减排的决心。同时,中国为实现减排目标,在十三五规划中从体制机制、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经济政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强化政策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与攻坚决心。

二、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的逻辑线路

(一)低碳食品与低碳食品链

1.低碳食品。杨孝伟、杨隽等[1]将低碳食品界定为利用较少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和较先进的低碳技术研制开发的,在生产、运输、消费的生命周期中具有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热量、低脂肪特点的食品。王殿华等[2]则将低碳食品定义为在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包括加工和运输)耗能低、二氧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食物。基于已有研究的归纳,笔者认为低碳食品的核心含义,就是食品及食品活动的“低碳化”,也就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食品消费等过程中的低碳化。

2.低碳食品链。已有研究认为低碳食品体系大致对应于可持续食品体系,该体系所指就是说食品供应是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3]。这个完整的链条,实际上包括低碳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主要环节,这些环节就构成了这里所指的低碳食品链。

(二)低碳食品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食品链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低碳食品链中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主要环节,是否能够做到节能减排与“低碳化”,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模式是否符合低碳化的要求。基于该食品链主要环节进行假设,来分析食品链碳排放总量问题,设碳排放总量为Y、食品链及各环节活动水平或活动规模为权重矩阵W、食品链各环节碳排放量为矩阵MA;同时,再设m1为食品生产碳排放量,m2为加工碳排放量,m3为包装碳排放量,m4为储藏运输碳排放量,m5为消费销售碳排放量,m6为消费(按低碳食品废物设为都可回收利用)碳排放量。

上式说明,食品链碳排放总量Y是食品链及各环节活动碳排放量的总和,与食品链每个环节的碳排放量成正比,比例的大小则由食品链每个环节对应的活动水平或活动规模W决定。

其中,不同食品活动有不同活动强度或活动规模,不同食品也有不同的碳排放程度。因此,食品链碳排放量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是:

(1)高碳排放食品,食品链及各环节活动水平或活动规模大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食品等,很不利于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2)低碳排放食品,食品链及各环节活动水平或活动规模不显著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食品等,有利于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引导企业采用环保生产方式进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碳排放控制[4],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食品链各环节活动的技术应用,特别是食品链上相关企业创新,运用先进环保与节能技术等实现碳排放控制[5][6],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低碳食品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现实中,低碳食品消费是低碳食品链中的“导向性”环节和龙头拉动环节,食品消费需求是人类的基本要求,食品消费需求拉动着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使食品链各个环节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由此影响到低碳经济的建设,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近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均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粮食和蔬菜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他种类食品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奶制品消费量的增幅是最大的。智静,高吉喜[7]等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粮食消费量下降减少的碳排放与能耗,远远抵不过因为肉蛋奶制品的消费量增加而增加的碳排放与能耗,由此反而出现了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高碳排放的现象。

这一逻辑的反向就是,如果食品消费更多地以低碳食品消费理念行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食品链各环节就能节能减排与低碳化,由此通过低碳食品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3.低碳食品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同样逻辑的基点是低碳食品与低碳食品链,大力发展低碳食品意味着食品链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都要求低碳化发展,由此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低碳化促进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中,食品的加工与食品工业发展也亟需加快推进。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存在很大的差距,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为0.3∶1-0.4∶1,发达国家则为2∶1-3∶1。农产品加工程度也很低,我国粮食、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程度却只有25%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8]。可见,发展低碳食品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对食品产业提出创新变革要求。

4.低碳食品促进食品产业更好地走向世界与可持续发展。我国食品产业要更好地走向世界,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符合国际社会的相关要求和有关“门槛”,这是我们需要十分重视和积极面对的,比如现行的低碳国际标准、碳交易机制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控制权与发言权,我们就需要突破其中“约束”。结合我国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节能减排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策略,也结合食品产业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及提高食品产业质量、拓展食品产业发展空间等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按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按照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与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按照国家标准通过国际合作、产业政策、项目扶持、技术研发、金融创新等手段积极推进低碳食品产业的发展,促进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的低碳化,建立环境友好型低碳食品产业发展模式,更好地促进食品产业走向世界与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属于为了实现温饱而努力的阶段,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初是开始广泛重视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时期,21世纪初至今才广泛关注和逐步重视低碳食品问题。所以从政府、企业、民众等方面对低碳食品的重要意义、相关知识与认识水平都还不够,不能充分认识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回收)等环节中的低碳化要求、重要意义与必要性、行为方法与要求,特别是广大民众和基层政府管理者对食品链与具体食品活动低碳化要求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薄弱,不利于指导引导与大力推进低碳食品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二)国家积极推进与行业低碳化发展滞后的明显反差

近年来,国家与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并积极推进以低碳食品、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等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更为重视的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碳经济继续成为更加关注的焦点。但是食品行业低碳化实践的推进依然不够。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食品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但另一方面,对应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回收等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行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化的各方面工作、技术与措施等没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谋划及实施没能与低碳食品生产的要求相对接。

(三)对消费主体缺乏低碳食品消费的宣传引导

美国、欧盟国家、日本,在市场销售的低碳食品包装上,会有明确的碳标签,让消费者明白特定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信息,引导消费者消费低碳食品。国外对低碳食品正面宣传比较普及,国内尚在起步阶段,消费者缺乏了解低碳食品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食品包装上没有明确标注,以便消费者区分低碳食品与高碳食品,导致消费主体普遍缺乏低碳消费意识与消费理念。

此外,国内普遍缺乏低碳消费的广泛引导与激励机制、导向性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四、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前述分析可见,要实现以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以食品链各环节的低碳化为努力方向,实现食品链中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的低碳化,由此就必须在这些环节中采取有利于“低碳化”的综合措施(如图1)。

图1低碳食品链促可持续发展综合举措示意图

(一)加强对政府、企业的宣传与培训

主要针对政府、企业及其员工对低碳食品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相关知识与认识水平不足等问题,加强宣传与培训。针对政府的宣传与培训,主要是通过宣传与培训提高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对低碳食品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促进相关工作人员更深入了解低碳食品的相关知识,思考推进低碳食品引导方法与管理方法等。

加强对企业及其员工宣传与培训,既要使企业领导人和员工更加清楚推广低碳食品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更要分门别类地针对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包装企业、储藏企业、运输企业、销售企业等不同企业为“低碳化”目标进行宣传与培训,让他们明白在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工作中有些什么要求,为食品的低碳化应该做些什么,应该这么做等等,来指导他们在其企业中的管理工作或生产经营活动。

(二)加强技术研发,提供食品链“低碳化”的技术支持

技术是关键也是瓶颈,无论是食品的生产加工,还是包装储运以及销售等,为了控制与降低碳排放,都需要直接或间接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政府和企业都要鼓励研究开发与积极运用相关技术。不同政府部门将有着同样的目的与不同的职责,比如教育科技与卫生等政府管理部门,侧重组织与整合各界别各类专业人才加强节能减排或与低碳化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食品链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对应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着重关注所在行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化相关技术标准、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等。企业都要熟知本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要求与技术标准,有技术开发力量的企业,应努力组织力量进行技术开发;不具备技术开发力量的企业,应加强研究与推进有关节能减排技术在本企业中的应用。

(三)促进低碳食品供给结构优化,提高“低碳化”食品供给水平

结合低碳食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低碳食品的发展不仅需要投资、消费、出口的需求侧拉动,更需要从低碳食品的“供给创新”、结构优化与有效供给去推动,加强低碳食品供给侧综合改革与低碳食品前端供给创新推动,以供给侧推动低碳食品的大发展;因此,针对食品链的低碳化水平供给问题,加强研究,认真推进低碳食品研究开发与生产,强化低碳食品供给结构优化、增加低碳食品的有效供给。从低碳食品设计、开发更多低碳食品品种,到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有着供给创新、结构优化与增加有效供给等问题,这都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共同推进。

(四)加强消费引导与激励,提供食品链“低碳化”的消费市场支持

低碳食品与非低碳食品相比,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为了实现低碳而增加成本,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相应产品的价格,而可能降低与其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竞争力与积极性。这一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对低碳食品发展带来很大障碍。所以要考虑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消费的引导与激励:一是增加宣传与引导,让消费者深知低碳食品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热情与积极性,积极购买低碳食品,使低碳食品消费市场得到不断扩大;二是加强多渠道、多维度或多角度推进激励低碳食品消费行动,延伸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相关活动,让国家(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低碳食品消费激励行动中来,设计与制定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三是提倡和逐步推进全社会的低碳食品文化的构建,加强低碳食品科学宣讲,在全社会广泛建立低碳食品的理念及其相应的消费观念,逐步构建具有显著导向作用的低碳食品文化氛围,使低碳食品消费逐步成为社会正气。

(五)加强监管创新,提供食品链“低碳化”的管理保障

首先,为了达到食品链“低碳化”目标,要按食品链“低碳化”的客观需要,在食品链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对应监管工作中,研究制定必要的指导性与约束性监管工作要求;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加强统筹协调,踏实有效地推进指导性与约束性监管文件的制定。其次,就是对制定出来的指导性与约束性监管文件推向社会、广泛宣传与广泛动员,为监管的实施打下群众基础。然后,就是建立指导与监管保障网络,形成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与广大民众共同组成的网络,对指导性要求与监管要求加以推行落实,并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

(六)加强政策创新,提供食品链“低碳化”的政策保障

推进食品链“低碳化”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有必要的支持。因此,国家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重新认识已有相关政策在食品链“低碳化”要求下的实用性与必须补充完善的政策内容;同时,需要按照推进食品链“低碳化”的客观需要,研究制定新的专门性政策,以及在食品链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对应的相关行业性政策中,增加针对性政策内容等,以确保食品链“低碳化”取得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此外,要完善低碳食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企业碳排放量监测,对于超过规定标准的予以处罚,提高违法成本,为食品链“低碳化”稳步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保障。

[1]杨孝伟,杨隽.低碳食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生态经济,2011,(4):89-91.

[2]王殿华,孙超.低碳环境下食品生态标签的国际发展[J].农产品质量全,2011,(4):43-47.

[3]杜志雄,檀学文.低碳农业与发展低碳食品体系三条途径[J].理论探讨,2010,(5):63-66.

[4]Zwetsloot G I J M,Askounes Ashford N A.The Feasibility of Encouraging Inherently Safer[J].Safety Science,2003,41(2-3)∶219-240.

[5]Baldwin J,LinZ X.Impediments toAdvanced Technology Adoption forCana-dian Manufacturers[J].Research Policy,2001,31(1)∶1-18.

[6]Anderson S T,Newell RG.Information Programs for Technology Adoption:The Case of Energy-efficiency Audit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4,26(1)∶27-50.

[7]智静,高吉喜.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3):429-434.

[8]朱凌志.食品工业当构建低碳竞争力[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

(责任编辑:车碧云)

广西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年智库重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50101)

李丽华(1981-),女,广西桂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轻工产业技术经济战略;罗苏华(1991-),女,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黎鹏(1963-),男,广西桂平人,博士,教授,博士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

猜你喜欢

碳化排放量环节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