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农户造林投资行为分析

2016-08-12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林权使用权产权

李 檬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农户造林投资行为分析

李 檬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从2003年起的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确定了以农户为林业经营主体,以期激励农户对林业投入,促进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而造林决策是农户林业经营的开始,对农户的收入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考察集体林权改革后不同林地使用权类型,林地使用权稳定性以及农户自身对林权稳定性的认识对农户造林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过Double Hurdle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相比于承包山,农户更愿意在自留山上进行造林;拥有产权证的农户不没有拥有产权证的农户愿意投入的资金更多;自身认为林地产权越稳定的,越愿意进行造林,并投入更多的造林资金。

集体林权改革;产权;造林投入

一、引言

随着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我国政府已经很大程度上认识到产权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与农业不同的是,林业生产环节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长,这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因而稳定的产权对林业经营更为重要。尽管从2003年起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明确的提出将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四权分离,2008年中央又出台文件,强调对不同林地产权主体确权发证,但仍存在着林地产权不安全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农户对林业投资的积极性。林业经营环节多,无疑造林环节是农户林业生产决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农户经营林业的开端,是投入资金最多的一个阶段,因而有必要单独考察产权改革对其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权属改革是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核心。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发现,农户对森林经营的意愿受到产权的影响(Zhang,et al.2001)。蒋海,张道卫(2001)研究产权制度与农户林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安排是导致林业投资不畅通的主要原因。徐晋涛(2008)等根据8个省调查数据发现,林改对造林行为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林改后造林面积增加,二是林改后农户对林业投资比重增加。廖祖君(2007)以四川宝兴县为案例,研究农户造林投资意愿后得出结论,产权的稳定性对农户是否造林投资,以及投资回报预期有重要影响。柏方敏(2004)通过调查得出影响农户参与造林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性因素,而外部干预,农户的个人社会特征对农户造林积极性也有显著影响。茅于轼,唐杰(2002)探讨了商品林的产权制度安排,认为通过保护农户的森林产权可以吸引人们投资投入造林。王洪玉等(2009)采用Heckman模型回归,得出农民更愿意在自留山上造林,林地使用权越稳定、分权越完整以及农户接受的林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对农户参与造林越有显著的影响。

不难发现,前人已经对集体林权改革对农户造林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该领域仍有值得我们进行深度挖掘的地方。文献中探讨权属改革对农户造林意愿较多,而决策行为较少,因此。本文将关注于农户的造林决策行为,分析集体林权改革中权属改革对其影响因素。

三、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笔者于2015年2月份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调查所得。本次调查研究抽取了浙江省松阳县7个乡镇14个行政村,有效样本包含了108个农户的216块林地,围绕集体林权改革后造林行为这一主题开展了实地调查。为了防止产权的内生性问题,在实际调查中,利用王洪玉等(2009)等的研究方法,将林地使用权划分为三种类型:自留山、承包山(包含两种形式:责任山和所造谁有)和市场流转所得,询问每个农户的两个使用权形式不同的林地,如果没有使用权形式不同的林地才选取使用权形式相同的林地。

(二)模型构建与估计方法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来分析林权改革对农户决策行为的影响:

Y=f(产权政策,家庭特征,决策者个人特征)+随机扰动项

其中Y=造林决策,包含了农户是否进行造林以及每亩造林投入多少两个方面。农户决策是否进行造林和造林投入的多少是紧密结合的两阶段决策,因此选择由Probit模型和截尾数据(Truncated)回归组成的double hurdle模型。在估计的过程中,首先使用Probit模型检验影响农户是否决定造林的因素,然后用截尾数据回归方法估计农户亩均投入造林资金的影响因素

(三)变量选择及预期方向

农户造林决策变量是被解释变量,包括农户决定是否造林,以及造林投入资金。农户是否决定造林是指农户在2003年以后是否有造林过程,造林投入资金是以每亩造林投入来衡量,包括造林过程中种苗投入、化肥农药投入、雇工开支等。

农户林地使用权类型分为自留山,承包山,市场流转所得林地,生成林地使用权类型虚拟变量,以承包山为对照组。农户林地产权稳定变量通过政府是否向农户该地块发放林权证以及农户自身对林权稳定性的感知两个变量。农户该地块是否拥有产权证为虚拟变量,1为有,0为没有。农户自身对林权稳定性的感知用造林时农户认为林地十年内仍归自己所使用的可能性来衡量。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包括林地面积、林地质量、农户非农就业率、农户林业管理参与率、以及农户人均收入等来衡量。决策者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决策者的年龄、教育水平两个方面。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讨论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决策是否进行造林的影响

表2第二列反映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决定造林的影响因素。首先,从林地使用权类型来看,与承包山相比,农户在自留山上进行造林的可能性更大。这可能是由于自留山使用的期限长于承包山,所以农户更愿意在自留山上进行造林活动。从林权稳定性角度来看,农户自身对林地稳定性的感知却在显著性水平在1%的情况下正向显著的,就是农户自身认为林权越稳定,越可能进行造林。此外,林地质量越高,农户越可能进行造林,家庭非农就业水平越高、户主年龄越大,越不可能决定造林。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亩均投入资金的影响

表2的第三列汇报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对农户亩均投入资金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拥有林权证的农户,且自我感知对林地稳定性越高,亩均的造林资金投入越高。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情况下,拥有产权证对造林投入的多少是有正向促进作用,拥有林权证的农户比没有林权证的农户,每亩投入的造林资金会多665.4元。这表明林权证的存在,客观上存在的保障性功能,会促进农户的林业投资。农户自身对林地稳定性的认知也影响亩均造林投入,且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显著,即农户认为十年内林地仍属于自己的可能性增加1%,其投入的亩均造林资金会增加6.49元。

林地面积对造林投资呈负向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其面积越大,农户越可能收获规模效益。农户林业管理参与率越高,人均年收入越高,造林投入越大。从估计结果来看,决策者年龄对农户的造林决策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年龄对亩均造林投入的影响在显著性水平位5%的情况下是负向显著,即年纪越大投资金额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决策者年纪越大,越趋向于保守。决策者的教育年限对造林的亩均投入也是负向显著。存在的合理解释是由于决策者接受的教育越多,其技能越高,可以选择的投资范围越广,减少了对林地的投入;还有可能是因为决策者接受的教育越多越愿意科学的使用化肥、农药,选择种苗,因而在投入中减少了不合理的费用。

表2 影响农户造林决策因素的估计结果

注:经过检验后发现数据存在异方差,所以括号内报告的数值为稳健标准误;***、**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四、政策建议

县级政府应当落实集体林权改革的各项措施。自2003年起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对农户现有林地进行确权发证,然而实际情况确实县级林业部门的责任缺失,林地确权发证工作落实缓慢或者存在虚假确权的问题。这使得农户的林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无法调动其造林的积极性,阻碍对林业的投资行为。所以,县级政府林业部门应当积极认真严谨的落实集体林权改革的各项措施,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大对农户的政策宣传。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发现农户对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内容不了解,对自己村庄里是否发生过林地调整不清楚,对林权证的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不到位,从而影响农户自身对林地产权稳定性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对农户的造林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户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政策上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县级、乡级政府以及村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户的政策普及,增强其对集体林权改革的认识,从而促使农户能够做出最优化的造林投资决策。

[1]柏方敏.农户参与造林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2]蒋海,张道卫.林业投资的激励机制与产权制度安排[J].农业技术经济,2001(1):8-14.

[3]廖祖君.林权私有化程度与经济效率决定——基于四川宝兴县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7):38-42.

[4]茅于轼,唐杰.商品林业发展中的产权和税费问题[J].管理世界,2002(7):75-89.

[5]徐晋涛,孙妍,姜雪梅,李劼.我国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和绩效分析[J].林业经济,2008,09:27-38.

[6]王洪玉,翟印礼.产权制度变迁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2009(3):71-73.

[7]ZhangD.Sticks,Carrots,andReforestationInvestment.[J].LandEconomics,2001,77(3):443-456.

猜你喜欢

林权使用权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江苏省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交换设计与实现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林权供求信息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实务探析
共有产权房操作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