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脏瓣膜病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08-11黄小伟王华杨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

黄小伟+王华+杨光

【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 均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 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80~134 min,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0.2±36.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2.6~71.0 h, 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5.7±15.2)h;主动脉阻断时间38~126 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1.5±25.4)min;术后住院时间(14.5±3.7)d。术后1例死亡, 死于心律失常突发心室颤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 所有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Ⅱ级, 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心内膜炎、瓣膜钙化衰败等并发症。含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13.1±3.2)h, 明显长于含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8.2±2.4)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脏瓣膜病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 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生物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biological valve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42 senil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patients received biological valve replacement for treatment, and their clinical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successful operation,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 as 80~134 min and mea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 as (90.2±36.2) min; ventilator auxiliary time as 12.6~71.0 h and mean ventilator auxiliary time as (25.7±15.2) h; aorta cross clamp time as 38~126 min and mean aorta cross clamp time as (51.5±25.4) mi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as (14.5±3.7) d. There were 1 death case due to sudden arrhythmia-induce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6 cases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who were cured by symptomatic treatment. 12-month postoperative follow-up showed all patients with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cardiac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 grade Ⅱ, without any thrombosis, endocarditis, and valvular calcification decline as complications.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had obviously longer postoperative awake time as (13.1±3.2) h than (8.2±2.4) 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biological valve replacement provides precise application effect for senil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Valvular heart disease; Biological valve replacement; Senile patients

现阶段,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当前, 临床上多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对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一定临床效果[2]。而随着瓣膜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物瓣膜的出现, 生物瓣膜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本研究以4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 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心脏瓣膜病。男27例, 女15例;年龄60 ~75岁, 平均年龄(66.3±4.0)岁;

19例为二尖瓣病变, 8例为主动脉瓣病变, 15例为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37例为Ⅱ~Ⅲ级, 5例为Ⅳ级;患者术前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彩超检查, 结果显示, 15例呈现冠状动脉狭窄;12例呈现颈动脉狭窄。

1. 2 方法 本组42例患者均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确保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将切口作于患者胸骨正中处, 对胸骨进行纵劈, 实施主动脉插管、冷灌插管。此外, 在实施主动脉插管之前, 需先缝主动脉荷包, 且加用自体心包垫片, 避免拔管时撕裂主动脉壁。针对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 对其实施插腔房管引流, 其他患者实施上下腔静脉插管引流。体外循环时, 确保流量充足, 并联合超滤器, 维持灌注压力65~80 mm Hg(1 mm Hg=

0.133 kPa)。二尖瓣置换主要通过房间隔切口;双瓣置换时, 先缝合好二尖瓣环和生物瓣瓣环, 再换瓣线置换主动脉瓣, 随后将瓣膜推送到二尖瓣上, 做打结处理。术后72 h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及时对血常规、X线胸片进行检查;以150 mg沐舒坦静脉滴注, 直到患者无明显肺部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80~134 min,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0.2±36.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2.6~

71.0 h, 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5.7±15.2)h;主动脉阻断时间38~126 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1.5±25.4)min;术后住院时间(14.5±3.7)d。术后1例死亡, 死于心律失常突发心室颤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 所有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Ⅱ级, 均

未出现血栓形成、心内膜炎、瓣膜钙化衰败等并发症。含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13.1±3.2)h, 明显长于含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8.2±2.4)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现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老年人为该病多发人群, 且患者病程较长, 预后差[4]。老年心脏瓣膜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主要是因患者先天畸形、风湿热、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导致血液流动异常, 影响心功能, 引发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5]。

以往, 临床上多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 虽然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 但也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 影响生活质量[6]。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瓣膜的出现, 生物瓣膜置换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生物瓣膜置换术不需要对患者实施终生抗凝, 仅需要在术后3~6个月完成短期的抗凝治疗, 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 生物瓣膜置换术所用的生物瓣膜具有良好的弹性, 且跨瓣血流更为优化, 耐久性好, 适用于>60岁的老年患者。

本研究对42例患者实施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 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死亡, 死于心律失常突发心室颤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显示出生物瓣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而且,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术后随访12个月, 所有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Ⅱ级, 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心内膜炎、瓣膜钙化衰败等并发症。凸显出生物瓣膜置换术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 老年心脏瓣膜病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 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彦博, 张会军, 魏巍, 等. 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38例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 2014, 54(43):56-58.

[2] 陈立军. 机械瓣膜置换术与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研究.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12):1498-1499.

[3] 袁忠祥, 杨迪成. 7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235例临床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 18(1):72-74.

[4] 伍建国, 戴明, 崔志雄, 等.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120例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6):697-699.

[5] 龙建平, 熊为民, 黄标通, 等.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27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6):1070.

[6] 胡守军, 沈振亚, 余云生, 等.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91例临床分析. 江苏医药, 2012, 38(3):346-347.

[收稿日期:2016-04-06]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病例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