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11任大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任大为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 对照组为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

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在口服氯吡格雷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by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lopidogrel by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spirin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3.3%, which was 5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t is 3.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by oral administration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for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spirin; Clopidogrel;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urative effect; Adverse reactions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而造成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 多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变, 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 且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较高, 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诊治和研究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选择理想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1]。本研究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均符合2001年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内部系统疾病者;对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有既往过敏史者;本研究开始前3周内接受过本研究药物治疗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男31例, 女29例,

年龄38~68岁, 平均年龄(54.1±6.1)岁, 病程2~4年, 平均病程2.9年;观察组男30例, 女30例, 年龄36~67岁, 平均年龄(54.8±6.8)岁, 病程2~5年, 平均病程3.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确诊后, 根据病情评估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波立维, 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80090)口服, 75 mg/次,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公司, 国药准字J20080078)用药, 氯吡格雷与对照组相同, 阿司匹林100 mg/次, 1次/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治疗中的相关数据,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用药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和恶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减少>90%, 病残程度0 级为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减少46%~89%, 病残程度1~3 级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减少18%~45%为好转;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减少17%为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增加>18%为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痊愈3例, 显效13例, 好转18例,

无效22例, 恶化4例, 总有效率为56.7%(34/60);观察组痊愈13例, 显效24例, 好转13例, 无效9例, 恶化1例, 总有效率为83.3%(50/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发生腹泻1例, 轻度头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观察组发生皮疹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及生活环境的变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3]。缺血性脑血管病又被称之为脑梗死, 是由于脑部血液急性供应不足导致的局部损害, 形成血栓及血液动力学混乱等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部分是由于血栓堵塞动脉引起的, 减少缩短脑组织坏死, 改善患者预后, 可以实现缺血区域复流, 提高闭塞血管恢复流通的几率, 保护缺血的脑组织, 尽量避免血管再次流通后的并发症[4]。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在急救时必须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且气道畅通, 以最短的时间进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方面的常规检查, 查出病因, 挽救患者生命, 一旦超过一定的时间界限, 缺血损害将不可逆转。已有研究证实, 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素A2(TXA2) 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血管收缩, 但是在同一时间内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环素, 在正常的血液循环过程中两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循环过程中, 前列环素的分泌会减少, 打破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增加了TXA2的释放, 血管强烈收缩, 从而加速了血小板聚集。因此,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惯用方案是抗血小板聚集, 已有研究表明,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途径有: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TXA2的生成;抑制ADP 受体;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6]。氯吡格雷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它是一种非竞争性的ADP受体阻断剂, 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结合, 阻止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 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的目的。同时, 该药物能阻断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 并能抑制其他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除此之外, 已有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等研究证明, 氯吡格雷没有致突变效果, 安全性良好[7]。氯吡格雷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比较典型的解热镇痛类药物, 同时也是很好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其可促进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 抑制患者体内过氧化物的生成, 同时还可促进血小板膜蛋白乙酰化, 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膜酶, 减少TXA2的生成, 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目前, 阿司匹林抗血栓的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血管性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中。由此可见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两者单独使用都可起到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联合用药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抗血小板聚集, 具有累加效应, 疗效更加显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成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内容,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明显的提高了临床疗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良好, 具有可行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温宏峰, 王瑞彤, 李继来.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6(3):180-182.

[2] 刘际林.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1):105-106.

[3] 胡建荣.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2):17-18.

[4] 刘玲, 侯华娟, 刘亚红, 等.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小板抑制效应的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30(2):446-449.

[5] 贺显君.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29):125-126.

[6] 尹欢, 朱永平, 马怡.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 2015(35):20-21, 24.

[7] 王雅君.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5):145-146.

[收稿日期:2016-04-01]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