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

2016-08-11李国一杨文波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上肢长度羽毛球

李国一,杨文波

运动人体科学

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

李国一1,杨文波2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吉林 长春 130022 )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长春市青少年(13~15岁)羽毛球锻炼者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168名青少年中选出锻炼频率在每周3次,锻炼时长在1个月之内的28名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为期4个月羽毛球运动(每周3次,每次90min),在锻炼前、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对实验对象身体形态各进行1次测量。结果发现:羽毛球运动能造成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差异,经过4个月的羽毛球锻炼,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肢围度在锻炼第2个月差异达到了最大化,上肢长度在锻炼第3个月差异达到最大。

羽毛球;青少年;优势侧;非优势侧;身体形态;

由于羽毛球属于单侧持器械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特点导致青少年参与羽毛球锻炼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是必然的[1]。而在众多的研究中已被证实,经常性参与羽毛球锻炼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2]。尽管有较多的研究从干预的视角对个体非优势侧进行力量性训练,但这种干预手段对于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改善几近无效。因为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形成是长期、持续性的锻炼所造成的,而进行针对性干预的成效也并非一蹴而就[3]。如果能认识到运动项目的锻炼特点,探索个体在锻炼过程中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变化的规律,准确定位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形成的敏感期,并在敏感期内进行针对性的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干预训练,对于改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试图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调查并测量羽毛球锻炼的青少年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其身体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实验的方式纵向考察羽毛球锻炼过程中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变化,并绘制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变化曲线,探讨羽毛球锻炼过程中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形成的规律;总结羽毛球锻炼过程中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形成的敏感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羽毛球、身体形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文献689篇,其中博士论文107篇,硕士论文418篇,核心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55篇。根据本文研究需要从中选择了37篇文献作为参考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主要在长春市各大羽毛球馆针对参与锻炼的青少年进行发放与回收,主要针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情况,参与羽毛球锻炼的时长、频率以及每次锻炼的时间等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依据年龄进行分层发放,对年15、16、17、18岁的青少年分别发放42份。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68份,有效15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9%。

1.2.3 实验法

1.2.3.1 实验对象 从调查的结果中选择性别、锻炼时间、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间、身体、体重、身体形态、年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进行方差检验P<0.05)且符合本研究的实验对象(锻炼时长为1个月内,锻炼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锻炼时间为90min),共计28名。实验对象在4个月的羽毛球运动过程中无退出,顺利地完成了实验的干预和要求。

在实验前与家长和个人进行沟通和商议,在个人和家长共同意愿下,对实验对象进行跟踪测量。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表1)。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1.2.3.2 实验安排 实验安排在2015年9月—2016年1月,共4个月,实验对象每周锻炼3次,每次90min,实验过程中共对身体形态进行5次测量,实验开始前进行基础测试(H0),实验过程中每间隔1个月,分别在第1个月(H1)、第2个月(H2)、第3个月(H3)、第4个月(H4)对身体形态各进行一次测量。测试时待实验对象训练完、待心率恢复正常、身体完全放松后1h,在对其进行测量。

1.2.3.3 相关指标的测量 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主要按照全国体育院校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编写的《人体测量与评价》[5]中所用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测量本研究中所选拔的测量人员经过正规的培训后方可进行测量。测量的指标分为:身体形态围度测量和身体形态长度测量。围度测量包括:上臂紧张围、前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放松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长度测量包括:臂长、前臂长、腿长、小腿长、跟腱长、手长。测量仪器主要为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1.2.3.4 实验设计 为了能客观地反映青少年课余羽毛球锻炼的实际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羽毛球教学经验,结合长春市其他课余羽毛球锻炼教练的教学内容安排情况,综合制订了符合青少年羽毛球锻炼的内容。设定内容符合羽毛球基本技术及战术的学习规律,遵循教育学和训练学的基本原理。羽毛球锻炼计划共16周,每周锻炼3次,每次1.5h。羽毛球教学内容安排(见表2) 。

1.2.3.5 实验控制 实验前所有实验对象在锻炼时间、时长、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锻炼内容上统一进行制订,28名青少年锻炼者由笔者亲自进行指导和训练,在锻炼过程中与实验对象进行交流,询问除羽毛球锻炼外,其它锻炼情况,避免造成由于其他锻炼的干扰,影响实验的结果。

1.2.4 数理统计法 调查和身体形态测量的数据主要通过EXCEL2007进行记录和统计,身体形态指标数据的对比主要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表2 羽毛球锻炼内容安排计划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在实验前对实验对象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进行对比(表3)得知,所选择的实验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内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在上臂紧张围、前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放松围、前臂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臂长、前臂长、腿长、小腿长、跟腱长、手长方面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羽毛球锻炼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的影响 身体围度反映了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强壮程度,也是从侧面反映青少年个体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由上臂紧张围、前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放松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等综合体现。通过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围度进行测量(见表4)得知,经过4个月的羽毛球锻炼,青少年优势侧在上肢围度指标上显著大于非优势侧(P<0.05),这与羽毛球单侧型运动项目有关,因为,在羽毛球练习过程中,青少年主要以优势侧上肢来完成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从而造成上肢优势使用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就意味着青少年双侧上肢在活动水平和使用机会上存在不均等的现状。但本研究还发现,青少年优势侧在下肢围度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刘玉娇[6]的研究相反。考虑可能与专项训练负荷有关,研究发更大的训练才能导致优势侧与非优势身体围度的差异。

表3 实验对象身体形态基本情况

另外,对比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差值的变化趋势,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现:专项训练以空间特异性的方式影响着血管FMD,尤其是上肢的专项训练更能引起上肢血管FMD的改善,但对于单侧型运动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时,FMD的改善只发生在优势侧的上肢,双侧下肢FMD基本无显著性的改善[7]。也有研究认为:受负荷强度的影响,由于训练强度过低,不足以增加下肢血流对血管FMD的影响。FMD是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与动脉内经和硬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更是衡量肌肉横断面积的重要指标。这提示,由于羽毛球锻炼与专业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在青少年业余锻炼过程中练习强度不足以增加下肢血流对血管FMD的影响,而更多的是去改善优势侧上肢血管的FMD,最终造成羽毛球锻炼对青少年身体围度的影响仅体现在上肢围度范围内,而对下肢围度的影响可能需要更专业、强度年上肢围度的差值逐渐变大。出现这种变化的趋势与青少年的生理特性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多,能源储备量较多,在羽毛球锻炼过程中肌肉横断面增加所需的能源物质供给较为充足,肌肉横断面增加较快(图1) 。

表4 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的差异性结果

图1 羽毛球运动过程中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差异的增龄变化

2.3 羽毛球锻炼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长度的影响 身体形态长度是个体外部特征的重要表现,也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和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标准。它由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腿长、小腿长、跟腱长、手长等综合体现。通过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长度进行测量(见表5)得知:经过4个月的羽毛球锻炼,青少年优势侧在上肢长度指标上显著大于非优势侧(P<0.05)。关于这种差异的解释,也可从羽毛球锻炼过程中青少年使用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不均等化现象得知。由于羽毛球练习过程中的挥臂击球动作多以“鞭打动作”为主,“鞭打动作”属于人体关节链的多关节运动,由身体近端逐渐向远端发力的链性动作[8],鞭打动作受重力性牵拉,身体骨骼容易出现适应性增长的趋势[9]。而对于羽毛球来讲,“鞭打动作”属于羽毛球击球的核心技术,为了追求娴熟的技术,要重复性地练习来达到标准,而这种反复性的“鞭打动作”即是青少年追求娴熟技术的目标之一,长期就形成了符合羽毛球专项的身体形态。但本研究发现: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在下肢长度指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这与羽毛球锻炼特征有密切的相关,在羽毛球锻炼过程中,个体的上肢与下肢在技术动作上有着本质的差异,首先,羽毛球技术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有球技术基本通过上肢动作来完成,而上肢动作多为优势侧重复性鞭打动作,无球技术基本通过步伐的移动来完成,在比赛或练习过程中,若想快速的移动,必须两腿交替发力,虽然,优势侧腿需要更多的发力,但相比非优势侧腿的发力,其强度不足以影响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下肢长度的差异(图2) 。

表5 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长度的差异性结果

图2 羽毛球运动过程中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长度差异的增龄变化

另外,对比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差值的变化趋势,从表5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上肢长度指标的差值逐渐变小。出现这种变化的趋势也与青少年的生理特性有关,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肌纤维较细,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长度增加较快,如果再加以锻炼刺激,则更加促进其纵向的增长,但这种纵向增长的敏感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2.4 羽毛球锻炼过程中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的变化规律 在不同锻炼时间点H0、H1、H2、H3、H4对实验对象身体形态围度进行测量发现,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肢围度从锻炼第1个月就开始出现差异,达到第2个月差异达到了最大化,随后到第3个月和第4个月后差异基本趋于稳定。范尧[10]发现,杠铃训练过程中腰腹肌肌肉横断面积和体积在训练的第8周时达到最大。袁艳[11]发现,负重练习能有效增加肌纤维的面积,但在训练第8周后肌纤维面积开始趋于稳定。身体围度与肌肉纤维的横断面有着直接的关系,肌纤维横断面越大,围度也越大。本研究结果发现,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的差异在第8周时达到了最大,说明羽毛球锻炼能增加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围度,但由于属于单侧型运动项目,重复性的练习对于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增加的速度显著快于非优势侧,但在练习持续8周后,身体形态围度的增速趋于稳定,逐渐形成符合羽毛球专项运动特点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差异特征 (见图3~图6) 。

图3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臂紧张围差异

图4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前臂紧张围差异

图5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臂放松围差异

图6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前臂放松

2.5 羽毛球锻炼过程中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长度的变化规律 在不同锻炼时间点H0、H1、H2、H3、H4对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长度进行测量发现,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肢长度亦从锻炼第1个月开始出现差异,第2个月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形态长度差异逐渐变大,到达第3个月长度差异达到最大,第4个月时差异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这与身体形态围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身体形态围度的增长在第2个月达到最大,而长度则在第3个月达到最大。同样是羽毛球锻炼则导致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长度与围度差异的不均衡化发展。考虑可能羽毛球锻炼的累积负荷引起的,骨骼增长的所需的锻炼负荷要大于肌肉的增长,因为,身体形态的围度增加是肌肉肌纤维面积改善的结果,而肌肉易受羽毛球锻炼的影响,横断面积增加较快。身体形态长度的增长与骨骼增长直接相关,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于身体形态长度增加的机制是通过骨骼长度的增加来实现的,而骨骼生长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羽毛球锻炼过程中累积到更大负荷时才能达到骨骼增长的阈值。另外,有研究显示[12],骨骼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2个过程,而这2个过程的生长都依赖软骨的存量,青少年时期,软骨存量较大,外界的刺激能积极地促进软骨的可塑性,而软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肌肉生长的配合,但肌纤维的生长先以横向增长为主,进而由横向增长转向纵向增长。所以,在羽毛球锻炼过程中,出现了身体形态围度的增长要先于长度的增长 (见图7~图10) 。

图7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肢长差异

图8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臂长差异

图9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前臂长差异

图10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前臂放松围差异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差异是由长时间的运动刺激使肌纤维的围度增粗、长度增长、数量增多、肌肉横断面积增大,这是机体适应运动刺激的一种反映。但如果运动不宜,则会导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差异过大,这样极易容易造成身体形态发育的不匀称。另外,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不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本研究发现,羽毛球锻炼容易造成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上肢的差异,而对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羽毛球锻炼时,注重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差异的同时,更加注重上肢身体形态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可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而本研究中采用的纵向时间追踪研究提示了青少年羽毛球锻炼过程中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出现不均衡化的最佳时间点,即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的差异在训练后的第8周后出现高峰,身体形态的长度差异则在训练后的第12周出现高峰。因此,对于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进行干预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身体形态围度的干预要先于长度的干预。

3 结 论

1)羽毛球锻炼能显著影响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围度的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上臂紧张围、前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前臂放松围的差值逐渐变大。

2)羽毛球锻炼能显著影响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身体形态长度的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和手长指标上的差值逐渐变小。

3)经过4个月的羽毛球锻炼,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肢围度从锻炼第1个月就开始出现差异,到第2个月差异达到了最大化,第3个月和第4个月后差异基本趋于稳定。

4)经过4个月的羽毛球锻炼,青少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上肢长度亦从锻炼第1个月开始出现差异,第2个月差异逐渐变大,第3个月差异达到最大,第4个月差异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

[1]林丽文.我国普通高校发展高水平羽毛球运动队的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羽毛球队为例[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侯东风.商丘市羽毛球俱乐部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

[3]廖军勇.长沙市区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研与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宋超.上海市中心城区群众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刘玉娇.快速力量训练对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力量素质影响效果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0.

[7]Wijnen JA,Kuipers H,Kool MJ,et al. Vessel wall propertiesof large arteries in trained and sedentary subjects[J].Basic Res Cardiol,1991,86(Suppl 1):25-29.

[8]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

[9]肖坤鹏.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基于排球发球落点判断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73-76.

[10]范尧.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排球运动员跳发球速度与成功率变化规律及其提升机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 (3):83-89.

[11]袁艳.负重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活动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12]肖坤鹏.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现象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6,9:12-17.

The Study of Influence and Rules of Badminton on Teenager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Side Body

LI Guo-yi1,YANG Wen-bo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24,Jilin China;2.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Jilin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eenagers (between 13 and 15 ) who play badminton in Changchu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questionnaire and experiment. 28 people are choosen as participants from 168 teenagers who exercise three times a week during one month. The participants play badminton for four months (three times a week, each time lasts 90 minutes). Their figures are measured before the exercise, in the first month, the second month, the third month and the fourth month respectively. It finds that: badmint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enagers' figures, causing difference betwee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side body. After four months of badminton exercise, there is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side arms in the second month, the maximum difference of arm length occurs in the third months.

badminton; teenagers; advantage side; disadvantage side; body figure

G804.2

A

1004 - 7662(2016 )02- 0079- 08

2015-12-22

2016年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体育类)(项目编号:2016b230)。

李国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上肢长度羽毛球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羽毛球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打羽毛球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飞行的羽毛球
爱的长度
长度单位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