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促进历史学科能力生根

2016-08-10吴海燕

求知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历史教学

吴海燕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所谓主体参与,是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先在性创设,是他们对教师教学的共时性合作,也是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分享支持与创造教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学民主的实际践行。主要探究和做法有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通过主体参与意识培养,真正让学生历史能力生根。

关键词:历史教学;参与意识;能力生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我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把学习时间和机会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教师只有“后退半步”让出余地,学生才会前进一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方法,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沃土。人的思维在轻松、无拘无束时是最活跃的。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高中历史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动态,同时尊重教育规律,钻研教材与教法,提升专业素养,打造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2.用心营造生命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对不同学生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差异的存在。所以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的自由。

3.创设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符合实际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在情景冲突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个人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历史学科能力的理解能力。

三、发展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措施

1.实施异步教学

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对课题展开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但对后进生,也决不能放弃。学生的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做到的。实施异步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2.促进讨论交流

对暴露出的思维缺陷和存在的问题,更应充分组织学生讨论。例如讲授一代雄狮拿破仑后,笔者出示了辩论题目:“拿破仑是悲剧英雄,还是历史罪人?”学生们在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展开了热烈交流,唇枪舌剑,精彩纷呈。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3.培育良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这样,学生参与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才能增多,历史理论知识才会转化为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即让学生历史能力生根。

参考文献:

[1]孙海燕.调动学生参与激发课堂活力[J].陕西教育,20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