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
2016-08-10孙永华
孙永华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管是智力还是身体,都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学习诗歌,对初中生来说不仅可以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更加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让初中生学习一些诗歌,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初中生诗歌教学,重视初中语文中诗歌的审美回归。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缺失;审美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一、审美教学的方法
(1)深入分析。诗歌文字精简,并不像白话文或者叙述文等长篇文章一样,读一遍就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能很快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诗歌语言精练,是极精简的艺术创作。一首优美的诗歌并不会将所有社会现象及内心情感都通过字面意思表达出来,作者的情感表达,通常都会借助物品、动植物或者环境等表达出来。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诗歌,通过分析,发掘情感,品尝诗歌之美。
(2)相信第一感受。通常,当我们诵读了一首诗歌之后,都会对这一首诗歌有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我们的第一感受。每个人在接触到一首诗歌时,都会有自己的第一感受,我们应该相信并重视自己的第一感受。一首诗歌给你的第一感受,一定是这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之一,或许是主要的情感,也或许是次要的,但是,这都是作者的真实情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这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第一感受去剖析诗歌,让学生喜欢上诗歌。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存的问题
(1)老师讲授的深度不够。现代诗歌的学习毕竟不像长篇文章来得简单,其中情感,读完不一定都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通常不是单一的情感,而是多种情感的组合,关于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即使是老师也不一定能将其中的情感一一发掘出来。而且很多时候,老师也不能保证自己所理解的就是完全正确的,从而导致教师不与学生进行深度探讨。这样的教学缺少了深度,根本就无法挖掘出诗歌深层次的美。
(2)课堂枯燥乏味。中国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延续了传统教育,老师一味讲授,学生被动地听,完全没有新意。一些语文课堂,没有创新,没有自由,非常沉闷,学生只是静静地坐着等待着老师的讲解,老师教给他们,他们就认为是对的,从来不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析,为什么这样就是对的,有没有别的理解方式,从来都不会提出自己的质疑。枯燥无味的课堂终究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3)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由于老师教学深度不够,学习诗歌也不像其他文章那么简单,关于诗歌的美,学生也没有深层次地感受过,所以大多数学生对目前诗歌的学习方式是不愿意接受的。一到学习诗歌部分,他们会害怕,会厌倦,没有一丁点想要发现美的想法,只是嫌弃。这样的态度,又怎么能学好诗歌呢?
三、审美回归的方法
(1)多诵读诗歌。要想通过诗歌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他们接受诗歌,让他们爱上诗歌,而要让他们爱上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发现诗歌中所蕴含的美。要想发现事物的美,首先就要接近它,然后了解它。诗歌也是如此,要想发现诗歌的美,首先,学生要学会朗诵诗歌,通过一遍遍地用心诵读诗歌,学生会发现,每一次的诵读,学生对诗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会发现诗歌不仅语言美,蕴藏的意境更美,这时的学生,就会喜欢上诗歌,也就可以通过学习诗歌来培养审美情趣。
(2)创新课堂,多方式教学。目前的一些语文课堂是比较枯燥的,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学习本来是很有趣的,但是由于课堂的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倦。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枯燥的课堂,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我们可以经常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赛,把学生划分为两组,比赛阐述各自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分析出来的作者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不会只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而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开阔思维,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积极。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的智力身体都在发育,这时候的他们,仍然处于对新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状态。在这个时期让他们学习诗歌,无疑是很适合的。教师应该重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李 昂.浅谈初中现代诗歌教学[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
[2]马志英,陈玉欣.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及其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