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流通数据的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倾向分析
——以某医科大学为例

2016-08-10周国正张学敏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

周国正,张学敏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 230032)



基于流通数据的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倾向分析
——以某医科大学为例

周国正,张学敏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 230032)

摘要:以某医科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的图书流通数据为基础,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图书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这一变化,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便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图书流通;数据分析;医学图书馆;阅读倾向;大学生阅读

图书馆作为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场所,有必要对图书流通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图书的流通规律和特点,以发现读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现有图书的流通率和各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变化和现有资源有限性之间的供求矛盾[1]。

1数据来源情况

某医科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省属重点大学,专业设置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目前,图书馆藏有各种出版类型的书刊100万册左右,是教育部科技查新站。1997年开始,图书馆实行书刊资料自动化管理,为流通数据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保证。为了把握读者的阅读倾向,笔者对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的图书流通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2数据统计及分析

某医科大学图书馆(以下称该馆)作为某省医药卫生类图书情报中心,其藏书以医学书籍为主,医学书籍占图书馆全部书籍的二分之一。在对图书馆文献集成系统所采集的客观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借阅册数、阅读类别以及高流通图书三个方面探讨了读者近五年来,即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纸质图书阅读倾向的变化。

2.1 借阅册数分析

该馆馆藏纸质图书100万册左右,从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校大学生数量保持在2万人左右,读者基数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馆内图书年借阅量见图1:

图1 2010.6-2015.6期间图书馆借阅册数统计

从图1中可以看出,经线性统计分析,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年下滑,这也是许多高校图书馆阅读现状的普遍问题。在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这段时间内,随着图书馆馆藏量的上升,纸质图书馆的借阅量也微量提升。但总体来说,近五年,虽然藏书量在不断上升,但是借阅量却在下滑,可见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利用率越来越低。

2.2 图书借阅聚类分析

借阅册数的统计分析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图书利用率的变化情况,聚类分析则是从图书类别的微观角度分析。聚类分析的核心是聚类, 即将需要考察的对象进行划分, 使得同一个类的对象相似, 而不同的类的对象相异[2]。考虑到分类太细会使聚类产生不明显效果,笔者选取了分类到二级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图书种借率这一概念,即:

将某医科大学2010年6月-2015年6月的图书种借率数据统计完毕后,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挖掘,将数据导入之后,先使用快速聚类的方法确定初始分类,之后再利用Cluster进行聚类分析[4],最后将数据分为三类。部分数据挖掘结果如下:

数据分类 Cluster123C90.330.390.42I211.2110.729.82O63.753.543.98O11.631.571.68Q41.341.251.46R39.579.8110.52TP0.991.241.22

在三类数据中,其中2011年、2012年为类1,2013年为类2,2014年、2015年为类3,经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TP类图书的借阅率由类1的0.99%上升到类2的1.24%,从类2到类3变化并不明显,可以看出,图书馆应当增加对计算机类书籍的采购。而R3类书籍在三个类别中都保持了较高的借阅率,这是由学校性质决定的。某医科大学是一所医学类院校,医药卫生类的借阅量大说明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对专业知识比较重视。I2类借阅量从类1的11.21%降到类3的9.82%,这和文学类书籍的特点有关。文学类书籍,尤其是小说类,多属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范畴,其获取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对阅读的场所和阅读环境也没有特殊的要求,闲暇时间都可以开展该类书籍的阅读。

2.3 高流通率图书分析

我们统计了2010.6-2015.6期间每年流通量居前十的图书及其借阅次数,累计计算后借阅总次数排名前五的图书如图2:

图2 排名前五的图书借阅总次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稳居图书借阅排行第一位的是《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综合五年的借阅统计数据,其借阅总次数为964次。在流通前五的书籍中,专业书籍占四分之三。专业书籍借阅较多现象在2011年(图3)和2012年(图4)中最为突出。

2011年借阅前十的图书全部是医学专业书籍,2012年借阅前十的图书中有八本是医学专业书籍。究其原因,这和学校性质是分不开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相关课程是医学院校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大学生是学校图书馆的借阅主体,故其相关专业书籍久居借阅排行榜前列。同时,数据也表明了大学生阅读功利性的特点:考试类、辅导类等读物明显受到青睐,而文学读物的借阅量在下滑。文学读物借阅量下滑并非是此类读物受到冷落,而是大学生开始更多地趋向于使用网络和手机阅读此类读物。

序号题名次数1人体解剖彩色图谱2542人体解剖采色图谱:中英文本1053全彩人体解剖学图谱:[中英文本]1044组织学彩色图鉴775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716病理学彩色图谱697外科学应试向导698人体解剖学图谱659人体断面解剖图谱6410人体系统解剖学实物图谱63

图3 2011年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42012年图书借阅排行榜

总之,高校读者阅读内容的功利性、方式的网络化以及浅阅读的特征都使得图书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图书利用不均衡现象严重,专业性书籍仍然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其他类别的图书利用率越来越低;而在图书利用率方面,图书总体利用率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 图书馆的对策

3.1 注重读者需求,做好阅读倾向调查

读者阅读倾向与其年级、专业、社会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事前调查可以更好地把握读者需求,完善采访工作。但阅读倾向的调查并不只在一朝一夕,它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笔者建议采取长期调查与短期调查相结合的机制。长期调查以网络为基础,在图书馆主页及学校院系主页开辟“新书荐购”专栏,与读者交流意见。短期调查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在学校人流量较多的场所,以发放问卷或者投票形式,让师生选出心仪的书籍。

3.2 加强图书馆导读服务

全面了解图书馆资源的使用途径是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前提条件。如今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功能以及资源的概念非常模糊,对于自己的权益也知之甚少,此时,导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导读工作的内容应该至少包括三方面:(1)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各部门职能以及图书馆的运作流程,让其更好地把握图书馆功能的概念;(2)重点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使用方法,以便于读者日后的学习科研;(3)引导读者阅读经典好书,把握主流阅读方向。在导读工作形式上,应当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了解图书馆各部门职能时,参观图书馆并配上专人解说即可达到效果;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用方法时,则应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定期开展讲座;引导读者阅读经典好书时,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达到引导目的。

3.3 开展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

大学生是一个爱玩、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开展活动的方式比上课说教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但重复陈旧的活动形式不仅让人感到乏味无趣,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心理,这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组织活动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应该是触动参与者的心灵,影响或者改变其观念习惯。因此,图书馆不仅要在形式上创新,而且在活动主题上更应该严格把关,并尝试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3.3.1 尝试新颖的活动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于2008年首次尝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通过与现场观众互动的方式让参与者获得了最真实的感受[3],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请来各行各业的校友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图书漂流则通过图书与读者建立一种联系[4],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在大学校园这样学术氛围、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图书漂流不仅会为其增添一抹靓丽的文化色彩,而且丰富了校风的内涵。另外,也可以将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娱乐节目的活动方式应用到图书馆中来,如“图书馆酷跑”“图书馆密室寻宝”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不仅会让大学生兴趣盎然,而且也会从思想上、行为习惯上影响大学生。

3.3.2 推广微博、微信等图书馆延伸服务

随着4G技术的日趋成熟,刷微博、微信已成为大多学生每日必做的事情。在学校随处可见“拇指一族”,不少图书馆已经开通了微博、微信平台,增加图书馆与学生的交流,便于图书馆听取学生的意见,发出一些活动通知等。但是,由于宣传不够到位,微博、微信发挥的作用有限,也很少有同学参与到互动中。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微博微信内容过于严肃,不够活泼,给学生一种刻板印象,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其次,更新频率低,在学生心中没有地位;再者,与学生的互动少,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图书馆应该积极调整,把学生当作好友,微博、微信在内容上能以更加活泼、贴近生活的语言描述;在更新速度上,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学生关注的焦点,及时更新,并加以评论;在互动频率上,可以经常以提问或者红包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4 重视图书采购环节

采书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的环节,采购书籍的类型和数目也直接影响到图书利用的情况,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采书环节,加强对采书环节的指导工作。采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采购人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背景以及对图书馆馆藏结构的熟悉度决定了采购书籍的质量。为此,图书馆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相关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信息化、专业化知识及较广阔的学科知识视野[5],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4结论

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纸质阅读到网络阅读,再到移动手机阅读,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高校读者阅读倾向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工作,了解并且预测这一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对于提高馆藏利用率,完成图书馆的服务目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方锋.医学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数据分析及读者阅读倾向[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59-160.

[2] 吴志强.基于聚类分析的读者阅读倾向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5):82-84,135.

[3] 真人图书馆[EB/OL].[2015-9-24].http://baike.baidu.com/view/5700675.htm.

[4] 图书馆漂流[EB/OL].[2015-9-24].http://baike.baidu.com/view/244665.htm.

[5] 杜丽萍.高校图书采购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98-100.

(责任编辑:王靖雯)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子项目(SK2014A274)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4-0061-04

作者简介:周国正,男,副研究馆员,副馆长。

收稿日期:2016-01-05

Analysis of the Reading Tendency of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Circulation Data——Taking a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Zheng-guo, ZHANG Xue-mi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a)

Abstract:A medical university is taken as the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readers’ reading tendency and its influence on university library work on the basis of circulation data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5. In view of this cas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library to serve readers better.

Key words:book circulation; data analysis; medical library; reading tendency; university students’ reading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
电子物证检验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应用研究
基于matlab曲线拟合的数据预测分析
分众媒体趋势下场景营销的商业前景
佛山某给水管线控制测量探讨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高校数据管理的思考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