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016-08-10周昕

现代医院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方案设计

周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市 350005)



医院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周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市 350005)

【摘要】学科建设是进行医院建设的关键,而人才建设又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拟构建一套更为合理的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改进医疗人才构成情况,进而有利增强医院学科建设,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统计指标;方案;设计

学科建设是指通过增强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医院总体的建设层次。大量事实证明,学科建设将会对一家医院的持续发展与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如何合理地构建学科建设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学科建设评价,对于正确判断学科建设开展成果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于遵循整体性、科学性、导向性等构建原则的指标体系来说,学科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却是笼统的,难以直接评价的,为此如何将学科建设中各项指标分解成为一系列可度量的统计指标是设置合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步骤和根本途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成学科队伍、学术水平、医疗护理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而其中人才梯队评价指标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对学科建设的一个方面进行评价,将着重对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

1研究方案设计

1.1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统计评价指标构建

人才梯队建设的有关统计指标构建出包括1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与之对应的指标构成、评价标准在内的人才梯队建设统计体系指标评价(见表1)。

1.2运用专家咨询法选择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统计评价指标

专家咨询法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采用不记名征求意见的方式,即专家只能同进行调查的统计人员联系,而相互之间不得交流,通过多次对专家关于所设计统计指标的建议的问卷调查,经过反复询问、汇总、改进,最后归纳出最终确定的统计评价指标,作为推断判定的结果。专家咨询法是统计系统分析方法在价值领域内的一种进一步延伸,其突破了传统统计数量分析的限制,为能够更加合理地提出评价方案拓宽了思路。

本方案计划进行共2轮的专家咨询,所有参与咨询的专家在2轮的咨询中只能同进行调查的统计人员联系,独立作答,而相互之间不得进行交流。第一轮首先邀请专家对人才梯队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初稿进行评价,作出评价标准判定、提出修改意见并且按各项统计指标重要程度(1代表非常重要,2代表较为重要,3代表重要,4代表不重要,5代表不考虑)分别断定各个统计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对评价指标进行增删。第二轮将前一轮专家咨询的反馈意见和结果提供给专家,请专家在此基础之上,依据层次分析法,采用九级判定尺度对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作出判定,进而推算出指标权重系数。

表1 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1.3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统计指标的权重系数

层次分析法是分层次地、系统地对相互结合的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一个总体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统计指标,并且按照这些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组,构成有序的层次分布,通过二者相互比较的方式判定出统计指标相互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综合判断以决定统计指标之间的总排序,展现出了进行决策思考时的基本特征。

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统计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确定筛选形成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后,在同级统计评价指标中通过比较分析法确定各个统计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计算出各个统计指标所获评分的中位数,将其作为各个统计评价指标重要性评价的结果,并依据该结果建立评价矩阵,然后用MATLAB软件计算最大特征根,从而推算出各个统计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对统计指标标准化处理计算获得各个统计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1.4通过专家评分评估各学科人才梯队的现况

由专家组审查各学科点中人才梯队建设相关统计指标数据,经专家集体讨论后,逐项给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情况打分,并将各位专家的评分作为对学科的最后评分的参考(见表2)。最后将最终得分乘以权重系数得出各学科的每项统计评价指标的得分和总得分,根据得分排名对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进行分析。

2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方案可行性分析

2.1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分析

将多个临床医学学科在人才梯队方面的建设成果根据上述7个指标进行量化,相关的数据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因而研究对象的获取是可行的。

2.2研究基础与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以及评价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我国人才梯队建设整体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多个临床医学学科开展典型实地调研,掌握当前医院重点学科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针对临床医学人才梯队建设的共同属性以及内在规律,将人才梯队评价理论以及现代管理系统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将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等级医院评价标准体系作为评价依据,参考与借鉴了国内有关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以及指标体系评价方面的现有经验,同时结合抽取的多个临床医学学科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立与优选,并将不同权重赋予各级统计指标,对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统计指标体系可作出有较强实用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评价。

表2各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专家评分表

被检查科室:专家姓名:

指标权重指标构成评价要点评分A(100分~80分)B(79分~70分)C(69分~60分)D(59分及以下)人数构成在编人员、非在编人员、返聘人员比例年龄结构29岁及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职称结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比例学历构成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以下教职务比例教授、副教授比例博硕导比例博导、硕导比例学术水平年学术成果取得量

2.3研究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设立的各学科的人数构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构成、教职务比例、博硕导比例、学术水平等相关人才梯队建设统计评价指标,抽取部分科室分别计算其在各个统计指标方面的情况。通过计算结果可以清楚看出,不同学科在人数构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构成、教职务比例、博硕导比例、学术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重点临床医学学科相比其他临床医学学科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职称构成更加合理化,硕士以上学历构成更高,教职务比例、博硕导比例、学术水平也相对较高,而重点临床医学学科之间在各统计评价指标间相互差距不大。因此可以认为所抽取的人数构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构成、教职务比例、博硕导比例、学术水平等相关人才梯队建设统计评价指标对于判定各个临床医学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是否合理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意义。

3研究方案的构建意义

3.1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方面各统计指标的排名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能够与学科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关联在一起。通过对人才梯队评价标准中不同统计指标的得分以及指标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可以便于发现人才建设中隐含的问题,实现对整个学科中学术水平、研究能力以及学历构成是否得到了保持与发展进行客观判断,进而还能通过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临床医学学科所处地位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优势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在实现此方向发展时需要克服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学科发展潜力的准确挖掘,实现对学科规划的正确制定,最终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2有利于增强对学科研究能力的重视

医院发展与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增强对学科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视,这样才能为学科建设打好基础并为其指明方向。在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水平指标的确立能够使每个学科带头人意识到提高人才梯队学术水平的重要性,这对学科学术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并有利于制定计划和措施,使得学术水平能够从构建优势、凝练特色上获得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此同时,学科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申报以及平台培育还能够进一步明晰学术水平发展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同时使得学科建设还能意识到将科研能力作为一种依托,从而通过高水平的科技项目、创新以及后续的成果将学科知名度以及学科的水平体现出来。通过学科人才梯队建设评价中对科研类别量化的考核激励学科带头人带领学科团队围绕学科特色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无论是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还是医疗学科到护理学科,通过对一个具体重点方向的研究,使得很多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学术论文得以萌生,同时还为成功申报一些高端科研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倡导减员增效、合理进行人事改革、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大环境,人才队伍的发展成为了制约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医院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去,需要注重自身医学学科建设,而其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考虑到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合理的医院人才梯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学科人才建设进行有效地评价,改进医疗人才构成情况,进而有利于增强医院学科建设,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鹏,陈校云,代郑重,等.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及实践[J].中国医院,2013,17(5):45-46.

[2]于德华,胡爱忠,李建刚.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评价指标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8):40-41.

[3]陈玮,陈洁,费健.上海某三级医院学科带头人队伍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3,(11):79-81.

[4]辛维青,潘聪聪,于兰贞,等.医院护理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75-78.

[5]钱媛,陈家应,杭柏亚.中医医院利用多学科一体化平台进行重点专科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94-95.

[6]黄鹤冲,翟理祥,孔翊翌,等.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3):54-57.

[7]蒋薇.某医院学科现况评价及总体建设策略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4):9-11.

[8]宋博强,张宏,夏侠,等.三甲综合医院学科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2,7(7):73-76.

[9]尹蕾.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7):135-136.

[10]刘英杰.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以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3,(10):256.

修回日期:2015-12-20

(编辑张瀚予)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32(2016)01-0057-03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4232.2016.01.019

通信作者:周昕(1988-),女,硕士,助理统计师;研究方向:医院人力资源统计。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方案设计
烂脸了急救方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稳中取胜
设计之味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