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省运时期徐州奥体中心的发展审视*

2016-08-10闻年富

体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奥体中心体育场馆徐州

闻年富 刘 伟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4)

后省运时期徐州奥体中心的发展审视*

闻年富 刘 伟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归纳法对徐州奥体中心在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后的运营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在场馆运营中的不利因素,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构建徐州奥体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共赢体系,促进徐州奥体中心场馆运营内容产业的改革与发展,细化内部管理,完善竞争不足现象策略。

徐州奥体中心;场馆运营;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2014年由徐州和淮安两城联合承办的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已经完美谢幕,徐州为顺利承办此次大会先后投资十五亿元新建了徐州奥林匹克运动中心(以下简称徐州奥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省运会的整体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尤其是对于提升本次赛事主场徐州市的影响力及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主战场的徐州市在省运会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大型的体育场馆资源,同时这些体育场馆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主要的场所,但赛后一年多它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广大群众的话题,对徐州奥体中心的运营开发和管理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徐州市奥林匹克运动中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2004年至2016年1月相关文献127篇,了解当前国内对于大型场馆赛后运营的研究现状;在全国各大省市体育局的网站上查阅相关体育馆运营的资料,查阅相关理论书籍。

2.2.2 实地考察法

多次到徐州奥体中心对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场馆设施、从业人员结构和运营现状等进行考察。

2.2.3 逻辑归纳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运用归纳、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3 省运会后场馆的运营现状

3.1 场馆的基本概况

徐州奥体中心于2014年5月竣工,位于徐州市新城区汉源大道东侧,是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的主场馆,占地709亩,总建筑面积达24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一场三馆,“一场”是指35000座(位)的体育场,总建筑面积达54000平方米,共有两层看台,上层看台约20000个座位,下层看台约15000个座位;“三馆”综合训练馆、游泳跳水馆和球类馆,其中综合训练馆地上建筑面积约 28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总计约37000平方米,2000个座(位),游泳跳水馆地上建筑面积为25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总计34000平方米,固定看坐席2000座(位),设置了宽敞的更衣室和带有独立隔间的淋浴设施,最多可同时容纳2000人更衣,球类馆总建筑面积36339平方米,内设7片室内网球场地,48片羽毛球场地,72片乒乓球场地。另外还有商业区、体育宾馆等配套设施。

3.2 赛后场馆运营现存的问题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主要是大型运动开始之前,场馆的建设为了服务于赛事,徐州奥体中心也是为了承办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而建,奥体中心从2010年的规划、奠基到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历经了一千多个日夜,始终秉承“精心、精致、精细、精品”的理念,在设计之初便设置了地下商业区,促进以商养馆、以馆促商,打造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的体育文化产业综合体。但随着时间发展,徐州奥体中心在完成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的重大使命后,并没有像当初设计预想的发展、繁荣,从实际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看也面临者诸多的现实问题,如:现有场馆的广大空间与人民健身需求的矛盾,国有资金注入与场馆经营的矛盾,管理体制与市场发展的矛盾,团队发展与现实需求的矛盾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给表面现代、时尚、典雅、大气的徐州奥体中心未来的发展营造了沉重的压力。

4 赛后场馆运营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场馆位置与大众群居生活脱节

在众多的体育存量资产中大型体育场馆是重要的主题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固定国有资产,当前在国内的大多数省市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政府在综合考虑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后,都会把场馆规划在所在城市的新区或者开发区,但是场馆的建设选址也是造成赛后场馆与城市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1]。徐州奥体中心的位置是在徐州市区的东南面的新城区汉源大道与紫金路交叉路口东北侧。徐州市新城区的规划是行政中心,新城区连接老城区的主干道是汉源大道,连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一号路,公交路线目前只有91路、93路、95路和97路,到达奥体的只有97路,虽然道路畅通,但是公交路线少,交通相对不便,对于老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去的市民来说虽然有很多人愿意进行锻炼,因为距离原因都会就近选择场所,而很少有人开车或者花时间坐公交到奥体中心;虽然近几年新城区建有绿地商务城、人才家园、美的瀚城、奥林花园等小区,但是总体的入住率并不高。所以位置的原因导致了人流、消费难以形成一种正态分布,并不能有效缓解新城区成熟前期消费不足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奥体中心当初设计和规划的赛后逐步把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创意等业态注入奥体中心,实现赛后场馆的多元化经营,以商养馆、以馆促商的愿景。

4.2 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手段滞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质,在着这种经济体制下行政部门领导或者指导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是现行的主要形式,所以就形成了自主经营权等缺乏的现象,导致了场馆的赛后利用率较低[2]。笔者通过访谈考察徐州奥体中心管理主要是成立了徐州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属于国有独资企业,该企业是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体为主,多元发展”的方向,秉承“价格亲民、服务为民、产业惠民”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徐州市民。但是在目前奥体中心管理场馆在管理上缺乏标准化,激励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层在思想上还是以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主,被动进行经营开发,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合作与借助外脑的思维与意识,等客上门现象仍比较严重。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模式限制了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业的营销手段无亮点,导致良好的运营理念在场馆的管理开发中难以体现。

4.3 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不够

从社会发展和消费的角度看,体育消费是建立在小康生活水平之上的享受和发展的消费,具体到经济上受制于地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宏观情况和直接受人们收入状况的影响微观发展[3]。徐州在全国属于三线城市,2015年发布的2014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0元、人均消费支出15005元,而举办过青奥会的南京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68元、人均消费支出39422元,举办过亚运会的广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2955元、人均消费支出33385元。所以徐州城镇居民的年收入和消费水平和这些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相比较差距甚远,所以在体育消费上更加有限,也限制了大型体育场的开发利用。通过对徐州奥体中心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奥体中心的每年的场地维护、维修、水电、物业、员工工资等的费用巨大,冗员过多等都给场馆带来了压力。因为缺乏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在场馆的开发上也呈现出有形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从而导致营形式单一、传统化,有形资源开发的不够深入,所以无形资源的开发比例更低,市场化程度较低,最终限制了场馆的整体发展。

5 后省运时期徐州奥体中心的发展的思考

5.1 构建徐州奥体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共赢体系

体育场馆的运营要以城市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所以在徐州奥体中心的发展应该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共赢体系,从全局出发,全方位考虑各方利益,实现共赢。首先要实现场馆运营、区域发展、体育事业三方共赢,这三个方面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后续经营方式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大型场馆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公共构成一个城市化系统来促进场馆的运行。从徐州的地理位置看,它交通枢纽,汉文化的发源地,是苏北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同时拥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通过对于城市发展来促进场馆以商养馆、以馆促商的经营模式,达到场馆运营、区域发展、体育事业三方共赢。其次要实现群众、政府、企业三方共赢,全民健身运动可以促进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走进体育场馆,企业良性的管理方式能够让群众更加愿意走进场馆,同时也减少政府的投入,无形中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更好的促进政府的发展,三者共同出力形成三方共赢。最终达到体育场馆的可持发展的两个层次、六方利益的共赢[4](见图1)。

5.2 促进徐州奥体中心场馆运营内容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场馆运营内容产业是指场馆为社会提供以大型文体活动为核心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5]。随着国际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理念的拓展,其功能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发展趋势,大型文体活动在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成为了主要的内容产业。就徐州而言,要结合地区的优势,发展其场馆内容产业。首先,出于运营成本和设备折旧的考虑,要明确场馆职能划分,鼓励开展多种经营,丰富内容产业开辟道路,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完善场馆管理法人治理结构,迎合市场需求,建立市场需求表达机制,树立场馆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进程,实现专业化运营。其次,场馆根据自身条件,树立场馆运营内容思想,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自己的内容品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自办和引进大型文体活动,实现线上到线下的交互沟通,抢占活动内容资源;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号召,开放竞赛表演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和组织进入竞赛表演业市场,为发展内容产业破除制度障碍,同时场馆运营内容产业也承担着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要争取有利财税政策,盘活体育场馆空间资源,支持场馆内容产业发展。

5.3 细化内部管理,完善竞争不足现象

企业购买体育场馆的冠名权成了一种新的趋势,徐州奥体中心可以进一步开发包括冠名权、豪华包厢、场地广告、特许经营权、电视转播权等场馆无形资产,増加收益,部分运营项目进行外包,对场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入专业的体育管理团队,优化人才结构,减少冗员,降低成本,加快推进“商体结合”营销组合模式,极借助区位优势,创新市场运营理念,增强场馆的社会效用。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摆脱垄断性经营,加强场馆产品监管,通过充分调研,稳步实施民营化改革,利用多元化经营主体结构,优化经营结果。

[1]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35(8):26-35.

[2]刘杰.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的体制性障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39-44.

[3]张春宇,冯欣欣.第 12届全运会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 31(4):38-42.

[4]刘艳芹,张矛矛.构建地域性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共赢体系研究——以徐州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5,27(4):13.

[5]陈元欣,姬庆.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内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483-487.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Xuzhou Olympic Sports Center in the Post Provincial Games Period

WEN Nian-fu, et al.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221004, Jiangsu, China)

Paper used literature information method, and field survey method, and logic antibody method on Xuzhou Olympic Center sports venues in Jiangsu Province 18th session province shipped will Hou of operation status for summary, analysis its in venues operation in the of adverse factors, proposed in future of development in the to building Xuzhou Olympic Cen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tal win system, promote Xuzhou Olympic Center venues operation content industry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refinement internal management, perfect competition insufficient phenomenon strategy.

Xuzhou Olympic sports center; stadium 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5SJD498)。

闻年富(1987-),安徽六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奥体中心体育场馆徐州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疫散待春回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分析——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C位出道,激活城市新的运动活力
第十八届省运会后徐州奥体中心运营及对策研究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