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斩断官僚主义病根以践行群众路线

2016-08-09徐作明

理论观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病根官僚主义群众路线

徐作明

[摘 要]官僚主义是践行群主路线的大敌,践行群众路线务必先行斩断官僚主义病根、清除其蘖生的病灶。为此,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和干部选任的导向功能,从而增强共产党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制度保障力和用人导向力。

[关键词]群众路线;官僚主义;动力;病根

[中图分类号]D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030 — 02

践行群众路线,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广大党员及干部的灵魂深处,夯实执政之基,巩固执政地位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唯我独尊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格格不入。官僚主义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大敌和障碍,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消灭这一敌人,清除这一障碍。

一、官僚主义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大敌

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赢得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击败了革命时期各类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团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谱写了事业的新篇章。但官僚主义这个顽敌如幽灵般与共产党相伴随,严重干扰群众路线的深入践行。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真心践行群众路线的,对群众充满“敬畏之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群众是“上帝”、“英雄”,真心诚意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深化改革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以群众利益诉求为改革的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1〕p.1094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官僚主义者忽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无视群众的伟大贡献,将人民群众的贡献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把自己视为无所不能的“圣贤”,把群众视为“愚民”; 把个人利益置于首位,不是与民谋利而是与民争利;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把群众视为“仆人”。习近平指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2〕p.257可见,官僚主义颠倒了主仆位置、忽视群众的作用、与民争利,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和态度。

践行群众路线要“谨慎用权”。首先,正视权力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权力不是天然的,而是“人民授予”的。其次,领导干部谨慎用权,要认识到“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领导作风恶劣,群众就不会服从,领导犯了错误,群众就不批准”。〔3〕p.157邓小平在这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地位有重要影响力。“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3〕 p303-304这告诫我们干部谨慎用权,对待权力、对待人民群众的重托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第三,坚持“权力为公而不为私”。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权、情、利统一作用于人民群众,体现了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服务人民的观点。官僚主义不能正视权力的来源、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严重损伤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执政之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敌人。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求真务实,即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因此,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需要出发,动真情、出实招、谋实利。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主体。”〔2〕p.245 为民办事成于务实,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绝不空喊口号,搞花架子。”〔2〕p.247办事见成效,其中最大成效就是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感到幸福。官僚主义往往脱离实际,“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自己说了算。”〔4〕p.311官僚主义种种作法严重背离群众路线,损害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所不满所不容。

二、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不断地用各种方法克服官僚主义的蘖生和蔓延,但它死而不僵,反复发作,主要根源在于:

(一)封建主义遗毒根深蒂固,官僚主义滋长的病灶未被铲除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其遗毒侵入国民机体形成病灶,久难根除。封建专制下“权力至上”、“王权思想”不能不遗传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尤其表现在为各类形式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是有深远的影响。”〔5〕p418

(二)制度不严谨,官僚主义存在孳生的机会

官僚主义与制度体系具有一定关联性。科学的制度体系可以有效杜绝官僚主义行为,反之助长官僚主义疯长。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对领导干部过度信赖、缺乏有效监督,权力滥用、私用就会成为必然。1979年邓小平指出:“一些脱离群众的制度,包括那些特殊待遇在内,文化大革命前有的已经有了,但远远没有现在这样厉害。”〔6〕p.228权力越集中,地位越高,越容易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犯官僚主义错误。“如果在中央呆久了,不接触群众和实际,就会比地方更容易犯官僚主义。”〔5〕p.209制度问题不解决,官僚主义就会一定不断地蘖生、疯长、蔓延。

(三)领导干部任用中的消极现象助长官僚主义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具有敏感性,“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4〕p.343一些“双面人”,尤其是一些脱离群众、唯我独尊,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横眉竖目的干部得到提拔;一些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请命、敢于担当的干部反而没有上升通道的现象,在领导干部中产生一种“负导向”作用,不仅不利于群众路线的遵循贯彻反而助长官僚主义之风。

三、斩断官僚主义病根,更好践行群众路线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功能,从而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制度保障力和用人导向力,以此斩断官僚主义蘖生的病根和病灶。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彻底清除官僚主义的病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践行群众路线,理想信念教育是根本性问题,是治根之良策。首先,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担当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人生价值追求、把群众路线化为自主自觉行为,党员干部做到心中始终有党、心中始终有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次,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克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清除党员干部灵魂中的“权贵思想”、“等级观念”等带有封建烙印的思想观念,倡导“平等、公正”观念,营造“干群平等、党群平等”的氛围和风气。第三,实现群众路线理论的创新。用创新的群众路线理论占领理论高地,不留官僚主义萌生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先进文化滋润和涵养共产党人的心田,不断进行精神上的洗礼。

(二)健全制度体系,有效防患官僚主义滋生

克服官僚主义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因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6〕p.3331956年毛泽东提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落实。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激励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热情,消灭官僚主义于端倪。第一、健全民主集中制,有效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以权力制约防止官僚主义;第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最后,健全全方位监督制度,实现监督无例外。“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好的体制机制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4〕p.332,“任何人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7〕 p.388

(三)发挥干部选拔的导向功能,克服官僚主义

干部选拔任用具有敏感性和导向性,对营造密切联系群众的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力。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就是风向标,重用焦裕禄式的干部,则干部向焦裕禄看齐。要严格规范考核干部选拔,把一批德才兼备、群众信赖的干部提拔起来,让他们有不断上升、成长的通道和空间,让那些具有官气匪气的“五毒”干部丝毫没有市场、没有舞台、没有机会。同时,在选任时要重视群众的作用。只有群众对干部的选拔、仕途升降、利益格局构成影响,才能改变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情况,只有群众对干部产生直接影响,干部才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病根官僚主义群众路线
毛泽东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周恩来:官僚主义是一种病症
中纪委发布一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像
反对官僚主义永远在路上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找准“病根” 对症下药 精准帮扶结对贫困村
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病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