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珍鉴精 传承永恒—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巡礼之九
2016-08-08张玮玮
文/张玮玮
藏珍鉴精 传承永恒—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巡礼之九
文/张玮玮
编 者 按
明代初年稳定的经济基础,为陶瓷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保障。朱元璋洪武年间,设置了“御窑厂”、“御官窑”等专门为明朝皇室生产陶瓷的机构。青花瓷器,在元代尚属凤毛麟角,经过明代洪武、永乐、宣德三朝的改进与创新,臻于完美,明清两朝无出其右者;洪武年间的青花釉里红、宣德年间的祭红釉,也达到了最高峰。
明初 龙泉菱口大盘
此盘高8.8厘米,口径47.5厘米。菱花口,折沿,浅腹,壁随菱花口呈弧形十六花瓣,圈足。通体施青釉,底留有刮釉垫烧圈痕。
此盘器型硕大,胎体厚重,做工精湛,通体光素无纹,釉色青翠,碧绿似玉,釉色滋润,肥腴如脂,光洁如新。龙泉窑的青莹润泽釉色,元、明两朝承续不辍。海内外重要博物馆均有收藏。本品为明初龙泉窑青瓷中珍品,当为朝廷定制烧造的大型供器。
明洪武 龙泉窑梅子青梅瓶
此瓶高37厘米,腹径20厘米。小口,溜肩,上腹鼓,腹下渐收,底部微外撇。通体光素无纹,施粉青釉,釉色青翠莹润。为龙泉窑少见之器型。
明代张应文《清秘藏》记:“古龙泉窑器,土细质厚,色甚葱翠。”明代初期,龙泉窑深得宫廷的赏识,成为与景德镇御器厂并立的贡御窑厂,从而获得空前发展,成就其历史上最后的辉煌。随着近年来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的成功发掘,出土了一批造型硕大、釉色青润、纹饰与明初官窑定制基本相类的青瓷,其中即有此类梅子青梅瓶器物。此瓶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龙泉官窑刻花带盖梅瓶器型一致,制作规整,一丝不苟,应为处州官窑奉命为宫廷烧制的官用器皿。
明洪武 龙泉窑葵口福字盏托
此盏托高2.2厘米,直径16.5厘米。作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底部一周有垫烧痕。盏托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微微泛黄,光泽柔和。折沿至盏托中心,分别暗刻水波纹、缠枝花卉及“福”字纹,外壁饰一圈仰莲瓣,纹饰舒展流畅,刻工规整。托内中心凸起圆槽,以供承放酒盏之用。
此器型与纹饰与同时期的洪武青花器大致相似,在装饰技法上以釉色和刻划取胜。不失为一件难得佳品。《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明代宫廷用瓷主要由饶州府的景德镇窑和处州府的龙泉窑烧造,故此件龙泉窑青釉盏托亦应属明初制品。
明洪武 青花缠枝菊花纹葵口盏盘
此盘高2.5厘米,直径19.8厘米。大圈矮足,沙底无款,见火石红。菱花口,边涂青花,随菱口浓淡而起,犹如竹节包沿,别有一番异趣。盘壁外绘莲瓣纹,如睡莲朝露映日。内侧口沿绘卷草图案,壁内绘折枝花卉纹。盘底绘缠枝扁菊纹一圈。盘心凸起一周开光小托承,内绘折枝牡丹纹。
整器所绘花卉宛如“满院幽静不谢客,群芳国色天外来”。唐刘禹锡《赏牡丹》句中“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牡丹花开,惊艳四座,菊花傲霜,坚贞不屈,如此高贵品格,能不令品茗人赏心悦目?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始置御窑厂,此托盘即为明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件颇具代表性的器物。此类洪武托盘一般以釉里红装饰为多,唯青花少见。因明初对青花烧成气氛控制不成熟,青花发色大部分灰暗。而此托盘发色鲜艳明快,呈色稳定,一反常见洪武青花灰暗色调,给人以恬静舒缓之感。与景德镇珠山1994年出土的同类器极为类似,当属十分罕见之珍品。
明洪武 祭蓝刻花印云龙纹盘
此盘高4厘米,口径19厘米。撇口,浅弧腹,圈足。内施祭蓝釉,外施酱色釉。盘心刻划三朵折带云纹,呈“品”字形排列;内壁模印双龙纹,间以流云为饰。印花处线条凸起呈露胎浅白色。圈足内侧足墙斜削,器底无釉露胎,呈现出斑驳不均的赭色斑点,极具时代特征。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主要产品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色釉瓷器烧制十分稀少,一般以红釉器为多,蓝釉器则尤为少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洪武蓝釉器采用内外“二色釉”工艺。主要有外酱釉内蓝釉、内蓝釉外红釉、内蓝釉外白釉、内红釉外蓝釉等品种。尚未见有内外通体施蓝釉的类型。
该盘的造型、纹饰与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遗址出土的一批明初官窑瓷片极为相似,龙为两条同向而行的五爪龙,龙的形象也与明故宫遗址出土的红彩云龙纹盘大致相似。由于南京明故宫在建文四年就被“靖难之役”的战火焚毁,因此,这个宫殿的废墟中出土的瓷片,应有相当部分是明洪武时期宫廷用器的残片。
美国堪萨斯城阿托肯艺术博物馆和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收藏有外酱釉里蓝釉的高足碗,其工艺、纹饰均与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藏蓝釉云龙纹盘相似。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祭蓝釉云龙纹盘,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件与此器类似的器物。若论珍稀,光华路5号艺术馆的这件皇家专奉诰天祭祀的礼器,当为洪武色釉瓷中的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