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油画的修复与保护—以安徽博物院馆藏油画《毛主席像》为例

2016-08-08文/张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3期
关键词:底料贴面画布

文/张 拓

浅谈油画的修复与保护—以安徽博物院馆藏油画《毛主席像》为例

文/张 拓

毛主席像

导言:随着中国油画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博物馆、美术馆的油画藏品与日俱增,针对这些馆藏作品的保护修复工作也在逐步提上日程。馆藏油画作品的保护措施不仅是为了更好的长期保存和延长其寿命。也是希望能使更多人们有机会去了解、赏析、研究、探索,让这些藏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好的彰显出来。本文通过安徽博物院馆藏作品实例解读,记录了油画《毛主席像》的修复过程。

安徽博物院馆藏油画作品《毛主席像》是黄绍京先生四十多年前创作的,由于时间流逝、环境变迁、人为破坏、保存条件较差等诸多原因,如今这幅画作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既不利于长期保存,对视觉上的观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考虑,我们对《毛主席像》这幅油画进行了可逆性修复。所谓“可逆性”,是指在必要时能将已修复处理过的作品,使之最大限度地还原到作品原始状态。这也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笔者通过以下几项实际操作,择要对此作品的修复工作进行了解读。

作品状况的信息采集

修复人员在对一幅油画作品进行任何干预之前,首先要对作品整体状况进行必要的信息采集,这些信息应用于油画修复档案的编写和记录,借此可知修复前的保存状况,并有利于修复后的对比。

这幅《毛主席像》属于布面油画,高70.5cm,宽49.4cm。此画采用直接画法进行创作,面部与手部笔触厚重,肌理变化明显,衣服与背景颜料层相对平整且色层坚固。画布层编织样式为平纹编织的亚麻布,编织密度在放大镜下显示每1cm2经纬线是6根×8根,单根亚麻纤维较粗,经纬线间隙较大。在画布正面四个边角处有松弛现象,局部有明显起伏。右下方底边周围有大面积颜料层松动、脱落乃至缺失情况。基底层涂料较薄,弹性较差,但与颜料层结合相对牢固。由于当时保存条件的局限性,画布背面有大面积污渍,灰尘及水渍。画布边缘参差不齐,有明显毁损现象且整条底边严重缺失。画框方面,内框由八根不同长短的松木木条用铁钉固定而成,做工十分粗糙简陋,通过与画布新旧程度比较,现有内框应该不是画作原始内框。外框材质为木质,并采用石膏浇铸表面涂漆的制造工艺,保存相对完好并无明显破损情况。

颜料层贴面处理

在油画修复过程中,贴面工作是对颜料层的一种临时性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拆卸内框、画布整形、清理污垢等操作时,防止画布上已松动、浮起的局部颜料受震荡后出现再脱落或位移情况。

针对《毛主席像》,我们采用的是整体贴面方法,材料以专用贴面纸和天然鱼胶为主。操作时先把贴面纸平铺在颜料层上,然后将预先按比例熬制好的鱼胶溶液用扁头软毛刷涂在贴面纸上,胶液将渗过贴面纸分布到颜料层上,从而将贴面纸与颜料层紧密固定。如果贴面纸里出现气泡,可以用手轻轻地将气泡推檊出去,平整后再放上吸水卡纸将其中的胶液水分吸掉。为了不让水分下渗破坏基底层,我们通过热启动方式,把小型熨斗温度调节至60℃,通过吸水纸对其进行隔层加热烘干,处理时不要将熨斗用力按压贴面区域,采用原地打圈方式进行烘干,待贴面纸略发白其干燥程度适中后,按顺序一张一张进行贴面直到覆盖整个画面,操作时每一张贴面纸之间要边缘重叠,保持整体贴面的均匀受力。

需要去除贴面保护时,可以先用湿毛巾将贴面纸潮湿软化,然后用手缓缓揭除。遇到颜料层松动或肌理变化厚重的区域不要急于强行揭除,应当一边潮湿贴面纸一边用手轻轻搓除,这样既不会破坏颜料层也不会留下贴面纸残余。

画布平纹编织样式

填充底料

修复前后对比

作品的整体清洁

根据修复前的信息采集,这幅《毛主席像》作品征集入馆之前由于保存环境较差,作品上积尘污垢十分严重,有些渗入画布纤维中的污渍印迹已经很难再去除掉。我们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对这幅作品进行了整体清洗,目的是防止各种病害对作品带来的侵蚀与危害。

此幅作品主要污渍分布在画布背面及边缘折痕处。我们清洗前先对画布正面进行了贴面保护与内框拆除工作后,采取机械干洗方式对背面进行清洗作业。对表面松动的浮尘,我们先使用无酸橡皮进行擦拭,再用软毛刷深入清扫。相对顽固的污渍则使用手术刀进行刮除,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刀片与画布角度要控制得当否则会损伤画布纤维。进行正面清洗是在去除贴面保护且作品处于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实施的。由于作品之前没有过上光保护,颜料层无光油老化变黄现象。所以,我们先用软毛刷和吸尘器对表面进行清洁工作,再用棉签与去离子水进行表面清洗。经过清洗的作品有利于恢复其原貌,有利于之后修复环节的开展,也有利于作品未来的保存。

画布接边及更换内框

对画布进行接边,要根据被修复作品边缘破损的实际情况而定。这幅《毛主席像》的画布边缘受损十分严重,底边有明显人为裁剪的痕迹,其余三条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弛、变形、老化等现象。为了提高四周边缘的牢固程度,有利于作品的长期保存,我们采用“冷接边”的方法对画布进行接边工作。

接边前,可通过画布整形技术将画布整体拉伸平整(整形过程中,画布边缘折痕处也会同时被拉伸平整)。接边布条的选用,最好是与原画布质量、织法、厚度相似的亚麻布料。先根据作品四边长度,裁剪出四块布条,宽度统一为8cm左右。接着,分别将每块布条的一侧边缘抽去几根纬线,使经线形成1cm左右宽的毛边,并用刮刀梳理整齐,作用是增强与原画布边缘的过渡,减少接边后画布在折痕处的厚度落差。然后,用笔刷将兰考斯胶498-20X均匀涂抹在布条的毛边一侧,毛边一侧朝画心方向粘接到要接边的位置上。整条布边按预定位置粘好后,用聚四氟乙烯龙骨板用力按压平整。操作时布条不能出现褶皱,毛边不能出现重叠。各边用同一方法粘接完成后,用重物将接边处压平整、压牢固即可。在整个接边过程中,原画作都应在画布背面朝上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完成画布接边工作后我们要重新给作品上内框。作品原有内框不属于标准内框,所有木边质地粗糙,与画布接触的内侧边缘均不是标准斜面,接口处用铁钉简单固定,这些因素对作品的长期保存具有一定损害。因此,我们根据作品尺寸定制了木榫插接式内框重新装上。操作时先将作品按预定位置在内框上用图钉进行临时性固定,然后用钉枪与画布钳从内框边条开始局部固定,直至作品每条边和四角全部固定完成。

填充底料与补色

由于早年保存环境恶劣,作品被水浸泡或冲刷过,水流直接渗过画布背面导致基底层、颜料层出现局部脱落现象。颜料的缺失,除了会造成整体不和谐、画面不美观之外,对作品欣赏时的视觉效果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对作品进行补色修复前,先要对缺失区域进行底料填充。

基底层缺失部分,根据周围关系判断有较明显的肌理变化。所以,我们采用白垩与丙烯类填料(适于肌理塑造)进行补底。先用修复抹刀将填料涂抹在画布上,范围不要超出缺失区域,待填料干燥以后再进行调整。填料不宜涂太厚,否则干燥后容易产生裂缝。如果填补过厚或超出填充范围,可以用棉签蘸温水进行擦拭。填补完成后还要根据画面周围关系进行肌理、笔触的延伸性塑造,使得缺失区域填料与颜料层肌理变化同步。

补色工作一定是在底料填充完成后进行的,如果直接在亚麻布层上进行补色,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修复颜料难以去除,反而对作品带来二次伤害。这幅《毛主席像》缺失区域的补色我们将遵循“本地化原则”进行操作,即:不触碰原作色彩前提下,在底料层上进行润色修饰。这幅作品手部颜色缺失严重,其中一只手造型十分模糊。我们在补色时根据作品同款照片对手部造型进行了1:1复制,这样能使缺失区域造型准确无误地得到还原。接着,先用水性颜料根据周围色彩关系进行打底上色,再将专用修复颜料通过异丙醇稀释,并在调色盘中将颜色调合准确,利用尖头油画笔开始在缺失部位进行补色。在整个补色环节中水性颜料起到打底作用,修复颜料则起润饰矫色作用。无论上哪层颜色都应该薄涂,因为修复补色与绘画创作有着本质区别。

待补色区域完全干燥后我们对作品进行了上光保护,笔者使用喷雾式亚光上光油对颜料层进行了处理,其目的是隔绝空气中的微生物,有助于作品未来长期保存。

猜你喜欢

底料贴面画布
欧洲油画传统底料制作
火锅底料迎来“红火”发展
一起吃火锅
在画布上做梦的画家 夏加尔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瓷贴面修复技术:从标准到微创无预备》出版
自制健康火锅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