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录时代 艺术收藏历史—从中国影像艺术品收藏到吴印咸作品赏析
2016-08-08杨小京
文/杨小京
光影记录时代 艺术收藏历史—从中国影像艺术品收藏到吴印咸作品赏析
文/杨小京
晓行/1941摄于延安
摄影作品进入艺术品市场仅仅十多年,这对收藏界来说也算是个新生事物,它的收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的人们所认可和喜爱,其艺术价值也在步步攀升。据媒体报道,2015年11月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印象派、现代及当代艺术”拍卖会上,安迪·沃霍尔1972年创作的《毛泽东》以4750万美元(约3亿元人民币)成交,吴印咸早年洗印制作的银盐纸基原版照片《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在华辰影像秋拍专场上拍出了80万元的价位,均创出了国内外“红色影像”的交易记录。
那么,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才值得收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吴印咸先生及他所创作的几幅经典作品谈起。
吴印咸先生是中国电影和图片摄影的先驱和奠基人,在中国摄影界,被称为“一代宗师”的唯有吴印咸。众所周知,照片是记录历史瞬间的画面,用来美学欣赏及怀旧的功能居多,而吴印咸先生的那些现实主义摄影作品远远地突破了这些常规价值,这些视觉文本堪称国家典藏,因为吴印咸先生用他的双眼观察了一个时代,用他的相机记录了一个时代。
吴印咸先生与世纪同龄,1900年出生于江苏沭阳县城。19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1920年在旧货市场用辛苦积攒的三块银元买下了一台美国产勃朗尼牌旧相机,开始了他的摄影艺术生涯。
“这里实在值得人们兴奋,到处充溢着新气象……”1938年秋吴印咸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物质生活来到了延安后,充满创作激情和使命感地给好友许幸之写信如是说道。此后的延安八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极度物质匮乏的困难,用影像忠实地记录下中国革命的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中极其重要的史料文献。
《挥手之间》
毛泽东是位极善于用手势表达情感的领导人。吴印咸十分熟悉毛泽东的手势,也曾多次拍下过他打手势的照片。而最令吴印咸震撼的是毛泽东在1945年夏赴重庆谈判时在机舱口那次挥手。中共中央于8月23日在延安紧急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挥手之间/1945年摄于延安
1945年8月28日下午,延安东安机场上,每个送行的人心里都惴惴不安,这次人们送行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而他要去的又恰恰是蒋介石的大本营—山城重庆。
8月28日下午3点左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人在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来到机场,毛泽东的打扮与平时不同,穿着半新的灰蓝色中山服,头上还戴着一顶少见的灰色盔帽。
送别的时刻到了,毛主席一步一步踏上登机的梯子,机场陷入了一片寂静,人们目送着毛主席,在心里默默地祝愿毛主席平安、顺利。只见毛泽东走到飞机的舱口,转过身来,挥动着手中的帽子,向人们告别、致意,原本沉静的人群沸腾了,人们欢呼着、雀跃着……就在这珍贵的一瞬间,吴印咸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白求恩大夫/1939年摄于河北孙家庄
《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大夫》是吴印咸先生在距离八路军与日军激烈战斗前沿阵地2.5公里处的战地手术室里拍摄的,作为经典的传世之作,表现出了吴印咸对主题对象的精准拿捏、深厚的美学功底和高超的摄影技巧。“他举起照相机,镜头里白求恩衣袖高高卷起,身着围裙,脚上穿着充满浓郁中国民间气息的草鞋,弯腰站在自制的“手术台”前紧张的为一个腹部受伤的战士做缝合手术,旁边几位助手扶住伤员……”一个生动感人的历史瞬间通过这张摄影作品被完美地记录和再现,镜头中的每个生动的细节打动着每一个观赏者的内心,这幅相片表现的场景甚至让人感觉并不是静止的。这就是摄影艺术直击人心的感染力!正是这张《白求恩大夫》作品所记录的那天手术过程中,白求恩受伤被感染,10多天后与世长辞。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给予白求恩极高的评价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吴印咸先生用这张单薄的相片留住了时代的记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承着永恒的精神,发挥着深刻的镜鉴作用。一直以来,这张珍贵的作品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广为流传。
艰苦创业/1942年摄于延安
《艰苦创业》
1942年的一天,毛主席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的窑洞前为120师干部作报告,分析延安军民当前面临的形势。
当吴印咸接到拍摄任务赶到会议现场时,报告已经开始了,他立即举起照相机开始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取景框里,毛主席和背后的窑洞都沐浴在强烈的阳光下,毛主席脚上穿开口布鞋,身着边区自纺自织的粗布灰制服,身边一把简陋的小方凳上,摆着一杯白开水。
和往常一样,毛主席一边说话,一边打着手势,身体稍向前倾,神情十分专注,面前的120师干部们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听着,记着,把报告铭刻在心。
吴印咸先从不同角度照了几张毛主席的半身像,但都觉得不是十分理想,正在这时,他注意到了毛主席的着装,尤其是裤子上两块大大的补丁!作为一个党派的最高领导人,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这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吴印咸选择了拍摄毛主席全景的最佳角度,果断地摁下快门,拍取了这个最具典型意义的瞬间。
拍完后,这张照片的命名让吴印咸颇费了一番心思,他先是为照片起名《创业》,后来又深入思考了一下照片的主题:抗日战争年代生活十分艰苦,毛主席都穿打补丁的裤子,别人就更别说了,于是吴印咸在原标题上又加了“艰苦”二字,定名为《艰苦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准备给毛主席印画册,审稿时让毛主席在众多的照片中进行挑选,毛主席认为这张照片拍的最好,最能够表现那个特殊的年代。
《延安文艺座谈会》
抗战爆发后,不少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服务,有些作家还深入前线敌后,创作出了不少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好作品。但由于艺术倾向不同,在1941、1942年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延安文艺界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
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23日,历时22天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圆满结束。毛主席亲自招呼与会代表到中央办公厅门前拍摄合影,代表们纷纷围在毛主席周围,前排坐,后排站,很快就排列好了。由于吴印咸的相机小,应拍摄的人又太多,怎样才能让照片没有一般大合影的拘谨和呆板,而使人物形象自然生动、呈现出团结、欢快、舒畅的气氛呢?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首先,他从前侧方向拍了一张,接着又从正面依次拍了三张接片,最后将这几张照片连接起来,就成为人们熟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照片。
吴印咸匠心独具,这张记录了毛泽东、朱德和延安文艺工作者欢聚一堂情景的照片流传至今,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记录延安文艺座谈会唯一的全家福。
通过赏析吴印咸先生和他的几幅作品,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首先,摄影是内容为王的艺术形式,摄影作品(老照片)的内容是作品的核心价值,而其内容的价值组合一定是非常丰富的。所谓作品的内容大致是以题材的稀缺和素材的唯一性、创作的成本和代价、作品画面中反映出背景故事价值等要素组成的。其次,艺术感染力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摄影是一种记录方式,而能够称为作品的是相机后摄影师的高度综合表现能力的体现。再次,值得人们永久珍藏的摄影作品的背后必定会有极富内容的故事。吴印咸先生的那些现实主义摄影作品不只是在视觉层面用来观赏的,它们远远地突破了这些常规的艺术价值。
以老照片为代表的摄影作品,不仅是具有影像历史价值的影像,还有原版照片的文物实物的价值、视觉艺术品的价值和摄影技术技法的实物价值。现在有三类老照片最受藏家重视,一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名人的;二是能体现时代变革的老建筑、老街道、老风景的;三是记录社会发展各时期民俗风情的旧景。通过解读吴印咸先生的作品,大致从作品的内容深度、人文及艺术感染力、专业水准、从创作条件反映出的珍贵性、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作者的知名度等等方面,归纳出一些影像艺术品收藏的价值要素,供广大收藏者参考和商榷。同时,也谨以本文向大师吴印咸先生致敬!
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1942年摄于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