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合针刺治疗急性运动性胃痉挛30例

2016-08-08张小丽漳州市少体校福建漳州363000

福建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运动性合谷芍药

张小丽(漳州市少体校,福建 漳州 363000)

芍药甘草汤合针刺治疗急性运动性胃痉挛30例

张小丽
(漳州市少体校,福建 漳州 363000)

急性运动性胃痉挛;芍药甘草汤;针刺

急性运动性胃痉挛属中医“胃痛”范畴,是指在运动中突然出现的胃脘部剧烈疼痛,拒按,伴有胃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运动性胃痉挛的临床报道较少,2008年9月—2015年9月笔者用芍药甘草汤合针刺治疗急性运动性胃痉挛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胃痛的诊断。

1.2纳入标准① 胃痛发作前有运动史;② 发作时间不超过2 h;③ 发病后未在外院诊治过。

1.3排除标准①急慢性阑尾炎者;②急性胃肠穿孔者;③ 胆道疾病者;④ 急慢性胰腺炎者。

1.4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15年9月漳州市少体校运动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最大18岁,最小9岁;病程最短20 min,最长2 h。随机分为A、B、C 3组: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B组30例,男18例,女12例;C组30例,男17例,女13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A组①芍药甘草汤:白芍2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服150 mL,连续服用3 d。② 针刺: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1.5寸(40 mm)。选穴:双侧合谷、太冲、足三里。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共3 d。

2.2B组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剂量、煎服法、疗程同A组①。

2.3C组针刺方法同治疗组②,配合口服654-2 5 mg,每日3次,连服3 d。

2.4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χ2检验比较3组间的总有效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少或减轻;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结果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3.3不良反应A组有1例、B组有2例出现轻微恶心,予少量频服中药后,症状消失。C组有2例出现轻微口干、恶心,不药而愈。

4 讨论

4.1急性运动性胃痉挛是由于运动中多因素引起的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出现的痉挛性疼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运动更加剧烈,此类患者并不少见。芍药甘草汤具有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黄清强[3]研究证实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效果显著,郝桂锋等[4]证实芍药甘草汤治疗运动性肌肉痉挛效果显著。但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运动性胃痉挛未见报道,本研究证实芍药甘草汤合针刺治疗急性运动性胃痉挛疗效较好。

4.2“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原穴,针刺合谷、太冲,除治疗本经及脏腑病变,还可激发原气,通达三焦,调节其它脏腑经络气血,促使功能正常。腑以通为用,手法上采用泻法以解除脏腑痉挛,缓解疼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合穴,合治内腑,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经脉,有通调气血的功效,起到解痉止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甘草汤合针刺能更好的解除胃痉挛,缓解疼痛,较口服芍药甘草汤或针刺合口服654-2的疗效更好。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2]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0-153.

[3]黄清强.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34-135.

[4]郝桂锋,温成平,赵天喜.芍药甘草汤治疗运动性肌肉痉挛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55-457.

R256.33

B

1000-338X(2016)01-0062-01

2015-12-16

张小丽(1975—),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及运动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性合谷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芍药为谁生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当心运动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