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综合治疗颈性眩晕30例
2016-08-08蔡树河洪昆达丁怀利陈秀明连晓文刘金勇陈美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10115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5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5000
蔡树河,洪昆达,丁怀利,陈秀明,连晓文,刘金勇,陈美华(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10115;.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5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5000)
·临床报道·
分期综合治疗颈性眩晕30例
蔡树河1,2,洪昆达2,丁怀利2,陈秀明2,连晓文2,刘金勇2,陈美华3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310115;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颈性眩晕;分期论治;综合疗法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颈性眩晕诊断标准:根据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① 发作性眩晕,多伴头痛,颈痛,颈部活动受限,恶心,呕吐,耳鸣,汗出,心悸等交感神经症状;② 体征上可有颈各方向活动减小,或有旋颈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③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颈椎节段失稳等。
1.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脱位等;② 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等疾病;③ 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重度骨质疏松及其它占位性疾病,如骨结核、肿瘤者;④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⑤ 目前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
1.3脱落标准退出临床试验常见原因:① 不良事件;② 违背试验方案;③ 患者撤回知情同意书;④其它原因所致的脱落。
1.4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颈性眩晕门诊及住院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情况见表1。对照组1例因出差放弃。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性别男女30 29 12 10 18 19年龄/岁55.97±5.29 57.45±6.58病程/月21.83±4.02 20.21±3.12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颈性眩晕分期综合疗法,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根据患者所处不同病期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2.1.1急性期多在疾病急性发作1周内,表现为眩晕突然发作,伴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等。颈椎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方案:①适枕静卧:选择合适的枕头卧床制动,卧枕以休息舒适、不引起症状加重为宜。② 床边牵引:行牵引前先以头部拔伸手法牵引2~3 min,待症状稍有缓解后以枕颌带牵引,重量3~5 kg,每次0.5~1 h,每日行3~4次。③ 手法治疗:以轻柔放松手法为主,先点揉百会、风府、凤池,每穴3 min,然后行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点按五经;再予上颈段微调手法纠正上颈段错位;结束前以“三步五法治疗颈椎病手法”中的复式间歇拔伸法颈椎拔伸3~5 min。
2.1.2缓解期急性期经治疗3~5 d后,眩晕、头痛症状得到改善,颈部活动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进入缓解期。治疗舒筋通络,整脊调衡,通督强脊。配合针灸、药物改善微循环。① 牵引:重量开始4 kg,逐渐增加,最重不超过8 kg,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② 手法推拿:颈部松解,推按颈项部督脉,来回20次;推按颈项部夹脊穴,来回20次;推按颈项部胆经,推按力度应均匀,患者皮肤出现热感为度;点按督脉穴位: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腰阳关穴,持续1/2 min,每穴位2次。拔伸法:先松解颈项部肌肉,医者双手交叉将患者颈枕部缓慢托起,将患者颈椎达到轻微后伸状态,医者将双手朝着患者颈椎纵向出力,达到拔伸状态,持续30 s,休息30 s。在患者颈椎处于拔伸状态时可嘱咐患者沿颈椎水平面做左右旋转活动,旋转角度不宜过大,以15°为宜,重复7遍。③针刺疗法:取风池、大椎、肩井、夹脊穴,行平补平泻。
2.1.3康复期患者眩晕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基本正常,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康复期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传统功法锻炼,如太极云手、针灸、推拿为辅。
2.2对照组常规治疗,全程使用药物,牵引、推拿、针灸,具体操作同治疗组。
2组每日治疗1次,治疗15次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评价。
2.3观察指标① 治疗前后行TCD检查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②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眩晕(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 (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满分30分。2.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 痊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② 有效:症状及体征减轻,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③ 无效:症状无改变。
3.2结果见表2~表4。
表2 2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颈性眩晕临床多表现为交感神经受刺激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心悸、颈神经根征、眼症状等[4]。近年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多与伏案工作者增多、劳动强度增大有关,不仅给病患身体带来痛苦,也加重患者精神压力,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颈性眩晕的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颈性眩晕的分期综合疗法,引入中医的整体观、功能观,突出中医特色[5],优先选择传统康复治疗手段[6],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扶正固本的思想,采用分期论治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康复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分期综合疗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患者依从性较高,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案。
表3 2组功能量表评分比较(±s)
表3 2组功能量表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24.95±3.511)2)21.26±2.331)n 30 29治疗前14.71±3.18 13.98±2.61
表4 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1]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2]王文春,张安仁,卢家春,等.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与评价 [J].西南军医,2007,9(4):145-14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龚国胜,朱以蔚,全坤,等.风池、风府穴位注射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6):30-32.
[5]陈立典,励建安.发展中的中国康复医学[J].康复学报,2015,25(1):2-5.
[6]段玉丞,申广平,李新建,等.抗阻肌力训练与刮痧干预颈部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J].康复学报,2015,25(4):27-30.
R247.9
B
1000-338X(2016)01-0036-02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退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的眩晕,以眩晕为主诉,与颈椎病相关,但并不完全由颈椎病所致。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椎动脉受压、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临床常伴脑循环灌注不足及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病理认识不一,对其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采用分期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2015-09-01
蔡树河(1970—),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洪昆达(1981—),男,主治医师。E-mail:hongkunda@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