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一直”“一向”“一贯”的使用分布考察

2016-08-05张炜卓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搭配语料库

张炜卓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基于语料库的“一直”“一向”“一贯”的使用分布考察

张炜卓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摘要]“一直”“一向”“一贯”是一组误用率很高的近义词。文章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书面语语料库和口语语料库,搜集数据,对语料进行分类考察,归纳出“一直”“一向”“一贯”在语义、搭配能力以及使用环境上的区别,试图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一直;一贯;一向;语料库;搭配

一、引言

“一直”“一向”“一贯”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相似性,都可以表示动作、状态不改变,在使用时经常互相换用,但是它们还存在一些区别,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换,例如:他一直在吃东西。(*他一向在吃东西。/*他一贯在吃东西。)①

本文辨析它们的区别,研究它们使用的条件,分析它们各自的语法功能。我们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分析,在语料库中搜集数据,利用具体数字分别从语义、语法、语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它们的各自用法以及特点。

目前关于“一直”和“一向”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邓小宁的《“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分析》,邓小宁认为,“一直”可以表示动态义也可以表示静态义,而“一向”只能表示静态义。付文萍的《“一直”和“一向”在“语义平面”上的异同》从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一直”具有被动规律性,“一向”具有主动规律性。关于对“一向”和“一贯”的区别研究,如杨煜舒认为,“一向”侧重说明所表示状态的持续。“一贯”所表示的是行为前后的一致性。他认为“一贯”是区别词,不是副词。目前将“一直”“一向”“一贯”三者进行对比、系统考察的成果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在语料库中统计数据的方法,以求更加科学地、客观地对这三个词各自的搭配能力和使用环境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

本文通过国家语委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和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料库中的《鲁豫有约》栏目创建自建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语料以书面语为主,比较正式,结构严谨,适合做书面语分析,因此将国家语委语料库作为书面语语料库;《鲁豫有约》是一档访谈节目,语料来源为语料访谈对话,大多数是口语语料,比较通俗,反映在口语环境中词的使用情况,因此适合作口语语料库,与书面语语料库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二)数据获取

分别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和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料库(限定《鲁豫有约》栏目)中使用关键词检索,检索“一直”“一向”“一贯”,将检索到的语料下载,然后将这些语料通过国家语委语料库的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进行分词和标注词性,随后进行人工纠错,删除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感的句子、残缺的句子以及改正一些词性标注的错误。将所获得的语料导入到微软软件MICRO OFFICE ACCESS 2013中,制表,建立查询,通过查询设计视图以及编写SQL语句来设定所需的条件,得到查询结果并加以分析。

三、数据结果

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一直”的语料有2 003个,“一向”的语料有291个,“一贯”的语料有167个。在口语语料库中“一直”的语料有1 773个,“一向”的语料有22个,“一贯”的语料有8个(见表1)。

表1 语料分布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一直”的使用最为广泛,使用频率也最高,“一向”的使用频率较低,“一贯”的使用频率最低。在两个语料库中,“一直”的语料数量只相差30条的情况下,“一向”书面语语料库中的语料比口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多271条,“一贯”书面语语料库中的语料比口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多159条,这说明“一向”“一贯”在口语中使用的比较少。

四、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一直”“一向”“一贯”的释义是:

【一直】副词,①表示方向不变,多指具体的路线或者方位。②表示情况一个样,继续保持,多指时间或范围。

【一向】副词,有“向来”“素来”“一直”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从以前某个时候到现在都是这样,保持不变。用作实词时为名词,指过去的某一段时期。

【一贯】副词,表示一向如此,强调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多指人的行为作风。作实词时为形容词。

从词典的释义中可以看出,只有“一直”可以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和强调所指的范围,例如:一直往东,就到了。/全村从老人一直到小孩都很热情。

只有“一向”可以表示过去的某时期(一向指最近的一段时期),例如:这一向工程的进度很快。

在表示动作、状态没有改变的义项时“一直”“一向”“一贯”在语义上的区别无法从语义分析中获得,我们通过语法和语体来进行具体分析。

五、语法分析

我们对获得的语料按照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词性标注进行分类,书面语语料库中“一直”2 003条语料全部为副词词性;“一向”有286条语料为副词词性,5条为名词词性;“一贯”167条语料中有56条为形容词词性,111条为副词词性。口语语料库中“一直”1 773条语料全部为副词词性;“一向”20条语料全部为副词词性;“一贯”有4条名词词性,4条形容词词性。“一直”“一向”的词性都是明确的,但是“一贯”的词类归属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我们根据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词性标注,认为“一贯”兼有副词和形容词词类,这样更易于分析其与其他词类的搭配能力。我们将“一直”“一向”“一贯”所属的词性和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对应起来,统计其使用频率,制成表2。

表2 词性、句法成分使用频率统计

可以看出,作状语是它们的主要句法功能。“一直”只有副词词性;“一向”兼有副词和时间名词词性,用作副词时在句中作状语,用作时间名词时在句中作定语,副词词性使用的比较广泛,时间名词词性只在书面语中有少量使用;“一贯”副词词性使用的较多,主要功能是作状语,“一贯”也有形容词词性,可以作定语。下面我们从句法成分角度对它们进行考察。

(一)作定语

语料库中有5条“一向”作定语的语料,例如:我放下了对他们这一向的鬼鬼祟祟的举动的怀疑。

这里的“一向”为时间名词词性,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这种用法只占“一向”总体语料的1.92%,并且“一向”在作定语时一般前面加“这”或“前”,指代特定的时间范围。

“一贯”在语料库中有60条作定语的语料,例如:加强革命团结,是毛主席一贯的光辉战略思想和伟大革命实践。

“一贯”作定语时主要功能是修饰名词,被修饰的名词一般多指思想、政策、作风。“一贯”在作定语时为形容词词性,另外“一贯”在作形容词时还可以组成“的”字结构,作用相当于名词性短语,语料库中有7条语料这样的用法,例如: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二)作状语

“一直”“一向”“一贯”在作状语时表示时间,一般紧跟主语,在作多层状语时位于状语的最左侧,因此我们只统计它们右侧出现的词所属的词类,统计数量,计算各个词类所包含语料的数量和这个数量占该词语料总数的比值,比值取小数点后三位,将结果制成表3。

在书面语语料库中,“一直”“一向”“一贯”的主要功能都是修饰动词,“一直”修饰动词的频率最高;“一直”“一向”“一贯”都可以修饰形容词,其中“一向”的频率最高;“一直”“一向”“一贯”都可以修饰副词和介词短语,其中“一向”的频率最高;“一直”“一向”有少量和名词以及代词搭配的语料;“一直”有少量右侧出现助词的语料。

“一直”在口语语料库中,修饰动词的数量最多;和介词短语搭配的频率也比书面语语料库有明显增多;和名词、代词搭配的频率也高于书面语语料库;“一直”的右侧还出现了书面语语料库中没有的词类,即叹词,并且出现了一些“一直”单用的语料。“一向”在口语语料库中修饰动词比例最高,也有大量修饰形容词的语料;“一向”右侧出现名词的频率比书面语语料库高。“一贯”在口语语料库中语料最少,只有两例修饰动词语料和两例修饰形容词的语料。下面我们通过被修饰词所属的词类对它们进行比较,试图从搭配角度分析它们的使用条件。

1.修饰动词

(1)能愿动词

“一直”修饰能愿动词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36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28条,例如:陈成芳非常赏识这个办法:干净、防盗,一直能吃到三月份,不愁变质。(*陈成芳非常赏识这个办法:干净、防盗,一贯能吃到三月份,不愁变质。)①

可以看出,“一贯”不可以修饰能愿动词,而“一直”可以。

书面语语料库中有一个“一向”修饰能愿动词的句子:“娘一向愿你上进。”这句话带有半文半白色彩,不太符合现代汉语语感。综合来看,只有“一直”有修饰能愿动词的能力,“一向”和“一贯”都不可以修饰能愿动词。

(2)行为动词

“一直”可以修饰“动词+着”结构,这样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125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21条,例如:她的眼睛一直盯着他。

在这里不能换用“一向”或“一贯”,可以带助词“着”的动词一般动作性较强,表示具体的动作,“一直”可以修饰动作性强的行为动词,而“一向”“一贯”不可以。“一向”“一贯”只能修饰静态动词,例如:林总一向重视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林总一贯重视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

在这里也可以换用“一直”:林总一直重视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直”既可以修饰动作性强的、动态的行为动词,也可以修饰静态动词,“一直”修饰动词的范围大于“一向”和“一贯”。

(3)表示时间的动词

语料库中还有一些“一直”修饰“持续”“延续”“到”这类表示时间的动词的语料,后面的宾语是时间名词,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例如:发掘从1900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八年。

“一直”修饰这类表示时间的动词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405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118条,是“一直”修饰动词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用法。“一向”“一贯”没有这种用法,只有“一直”可以修饰表示时间范围的动词。

2.和形容词搭配

(1)组成多层状语

“一直”右侧出现由“形容词+动词”构成的短语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52条,占“一直”与形容词搭配的总数的95%,在口语语料库中有32条,占总数的91%,是“一直”和形容词搭配的主要用法;“一向”在语料库中没有这种用法;“一贯”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6条这样的语料,例如:她一直精心地照料着波斯姑娘。/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维护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在这里,“一直”和“一贯”修饰的对象也是动词,“一直”“一贯”和右侧的形容词一起构成多层状语修饰动词中心语,结构就是“副词+形容词+动词”,因此,这时它们的使用条件和修饰动词时一致。

(2)直接修饰形容词

“一直”“一向”“一贯”有直接修饰作谓语的形容词的语料,“一直”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3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5条;“一向”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35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9条;“一贯”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7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1条。

“一直”和形容词结合能力较弱,一般不可以直接修饰形容词,右侧要加程度副词或否定副词才可以修饰形容词,例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对神色黯然的团员们说:“在康宁公司气氛一直很好。”

但语料库中有“一直”直接修饰形容词的语料,例如:在林区的几天他一直忙忙碌碌,还抽时间在林场职工代表大会上讲了话。

这句话符合语感,“忙忙碌碌”是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因此我们认为“一直”可以修饰一些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一向”与形容词的结合能力最强、使用更为广泛,口语语料库和书面语语料库中共有45条“一向”与形容词搭配的语料,全部都是直接修饰形容词,“一贯”也有4条直接修饰形容词的语料,例如:他一向谦虚、热情,青年人跟他学画,向他求画,他都热情地,尽可能给予帮助。/他俩到达朝鲜前线后,工作一贯积极努力,在今年八月间又同时当了副班长。

“一向”修饰形容词时有一种特殊用法,即“一向+形容词+的+名词”结构,这种用法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11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9条,是“一向”在修饰形容词时比较常见的用法,例如:席卷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对我国报刊的发展是一极大的推动,连上海一些一向保守的资产阶级报纸,也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反对日本的态度。

“一贯”在口语语料库中有1条这样的用法,例如:哥嫂也颇有些恋恋不舍,把孩子带走了,一贯调皮的孩子,在他们的眼里也变得乖了……

这里换用“一向”更符合语感,属于“一贯”的误用。

3.介词结构

(1)由“在”构成的介词短语

“一直”搭配由“在”构成的介词短语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111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274条。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74条,口语语料库中有104条语料是介词短语和“一直”一起构成多层状语,修饰右侧的谓语动词的语料,例如:他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后就一直在上海美影厂工作。

“一向”和“一贯”在语料库中都没有这种用法的语料。

“一直”还可以修饰“在+动词”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在”和“一直”一起用起强调作用,这种用法书面语语料库中有37条,口语语料库中有170条。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追求某种“模式”(这是永远可以追求下去的),而不考虑如何“抒情言志”运用声音去表现反映在作曲家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就很难生龙活虎地活跃在舞台上并得到群众的承认和热爱。

(2)“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直”修饰“把”字句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26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11条;修饰“被”字句的语料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21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有9条。在书面语语料库中,“一向”修饰“把”字句的语料有8条,修饰“被”字句的语料有10条;在口语语料库中没有修饰“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料。“一贯”只有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有4条修饰“把”字句的语料,没有修饰“被”字句的语料。但是我们通过百度进行关键词搜索,出现了一些“一贯”修饰“被”字句的语料,例如:现在的中国一贯被视为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

这里也可以换用“一向”,通过百度检索的“一贯”修饰“被”字句的语料,发现一般“一贯”都是和“认为”“看作”这类词组合在一起,并且这些语料的时间集中在2010年以后,来源集中在贴吧和论坛,形式上一般不大正式。

“一直”“一向”“一贯”在修饰“把”字句与“被”字句时的使用条件,主要取决于谓语,和它们直接和动词搭配时的使用条件一致。如果谓语动词是具体的、动作性强的动作就只能用“一直”。例如:开场前10分钟,哈尔滨队以良好的整体作战能力,一直把球控制在对方区域,而牡丹江队采取破坏球战术,顽强抵抗。(*开场前10分钟,哈尔滨队以良好的整体作战能力,一贯把球控制在对方区域,而牡丹江队采取破坏球战术,顽强抵抗。/*开场前10分钟,哈尔滨队以良好的整体作战能力,一向把球控制在对方区域,而牡丹江队采取破坏球战术,顽强抵抗。)①

4.名词

“一直”和“一向”在语料库中都有右侧出现名词和代词的语料,此时“一直”是前置状语,修饰后面的主谓短语,例如:他是好人,我也一直这样说;但是现在,怎么叫人不疑心?

这里的“一直”修饰主谓短语“这样说”,“一向”也有这样的用法,例如:当地居民一向意见很大,并把这些路段称为“黑点”。

“一向”还可以构成“一向+主谓短语+的+名词”结构,例如:出乎意料的是,在第二天的英语课上,一向记性不好的小梅,竟一口气背完了课文。

在这种用法中,主谓短语一般由名词性主语和形容词性谓语构成,在句中作定语,这种结构其实是前文提到的“一向+形容词+的+名词”的一种变体,这种用法一般只用于书面语,“一直”“一贯”都没有这种用法。

六、语体影响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大量的使用,使用范围最广;“一向”的使用范围比“一直”小很多,且在书面语中使用的比在口语中使用的多;“一贯”的使用范围最小,基本上只在书面语中使用,在口语中使用的例子很少。口语中经常出现停顿、重复、添加等现象,下面我们从语体方面对它们进行研究。

1.单独使用现象

“一直”在口语语料库中单独使用的语料有38条,口语不像书面语那样严谨,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语用意义的停顿,这里的单独使用既包括由于说话人的表述的需要而产生的停顿,也包括为了起强调作用而重复的单独使用,例如:她的性格特别好,一直,我一直把她,把她归为我们这一拨儿。

“一直”在单独使用的时候大多表示强调,作用类似于插入语,在句中或句尾,“一向”“一贯”都没有这种用法。

2.添加成分

“一直”在书面语语料库和口语语料库中都有右侧出现语气助词的语料,且书面语语料库中的数量要少于口语语料库,这些助词主要是一些语气助词和叹词,例如:一直呢很遗憾,真的,今生不能给我儿子一个拥抱。

口语受说话人的习惯以及方言的影响,经常会插入一些语气词。查看这些语料的来源,发现一般都是港台艺人的访谈记录。由于台湾、香港方言中语气词比较丰富,所以经常会在停顿时加入语气词的现象。“一向”“一贯”使用时的语境一般比较正式,不会添加这些语气词。

七、结语

“一直”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广泛的运用,“一向”“一贯”基本上只用于书面语。“一直”“一向”“一贯”只有在表示动作、状态不改变的意思时才可以互相换用,“一贯”的语义范围最为狭窄,多指作风、思想等。“一直”和动词的结合能力最强,“一向”“一贯”只能修饰静态动词;“一向”和形容词的结合能力最强,“一贯”也可以修饰一些形容词,“一直”只能直接修饰一些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一直”可以搭配介词“在”构成的短语,“一贯”“一向”一般没有这种用法;“一直”和“一向”还可以作前置,修饰主谓短语。“一直”可以单独使用,在口语中还可以在后面加入语气助词或者感叹词,“一向”“一贯”没有这种用法。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一贯”某些不常见的用法和“一向”“一直”的用法很相似,例如“一贯”修饰“被”字句的用法虽然在网络上有很多,但是在比较正式的网站上没有这种用法。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对“一贯”“一直”“一向”的区别不了解造成的。原本“一贯”的使用范围最为狭窄,但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如果误用的频率增加,将来这些误用也会进入到现代汉语中,成为“一贯”的常用用法,也会导致“一贯”自身的特性消失,因此辨析“一直”“一向”“一贯”的区别,不仅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扩展,对于国内的语文教学也有重要意义。

注释:①*表示该句是错误的,不符合语感。

[参考文献]

[1]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房超.现代汉语持续性时间副词“一直”与“一向”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沈敏.基于语料库的“赶紧、赶快、赶忙、连忙”的多角度辨析[J].语言研究,2011,(3).

[4]李艳娇.基于语料库的“和、与、同、跟”使用分布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3).

[5]张成进.时间副词“一向”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语言研究,2013,(2).

[6]杨煜舒.“一贯”与“一向”的对比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思动

[收稿日期]2016-02-23

[作者简介]张炜卓(1991-),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7—0074—06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7.017

A Using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Yizhi”,“Yixiang” and “Yiguan” Based on Corpus

ZHANG Wei-zhu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yizhi”,“yixiang”,“yiguan” make a group of synonyms that can be misused and abused. With 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ology,written and spoken corpus are established. By collecting data,the linguistic data are classified. The difference of “yizhi”,“yixiang” and “yiguan” is worked out in terms of semantics,collocation and syntactic context.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yizhi;yixiang;yiguan;corpus;collocation

猜你喜欢

搭配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色彩在主题餐饮空间环境中的应用
浅析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教材之我见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动词open的搭配研究
“反而”的语义韵考察
基于BYU语料库的英语专四词汇试题解析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