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评价

2016-08-05苏白玉田春凤张力双卢彩平屈浙梁建英

河北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中层脂蛋白颈动脉

苏白玉 田春凤 张力双 卢彩平 屈浙 梁建英



·论著·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评价

苏白玉田春凤张力双卢彩平屈浙梁建英

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 ,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血脂;关联性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近三十年明显增加,糖尿病流行情况在最近十年表现的更严重,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在2007至2008年组织了范围达全国14个城市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加权分析,排除地区、城乡分布、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现在糖尿病控制达标者还是极其少,且我国的糖尿病呈年轻化趋势,在30~4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长最为明显[1]。糖尿病的主要共同特征是慢性(长期)高血糖,主要表现是代谢紊乱,主要结局是血管病变,此病病程长,需终身治疗,长期高额的治疗费用成为患者的经济负担。据相关文献的调查数据可知,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到达上亿人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糖尿病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糖尿病高血糖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在当代社会中糖尿病的防治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2]。根据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存在相关性,即机体血脂的变化可以提示糖尿病的发生。本次临床研究主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糖尿病尽早预防,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增厚组n=27)、颈动脉内膜中层正常组(颈动脉正常组n=23)。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3.27±14.38)岁;病程为1周~22年,平均病程(6.34±1.60)年。颈动脉增厚组的男女比例为17∶10;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3±14)岁;病程1周~22年,平均病程(6.6±1.7)年。颈动脉正常组的男女比例为16∶7;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4±14)岁;病程1周~22年,平均病程(6.0±1.7)年。排除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均没有心肌缺血的提示。排除有冠心病的患者。经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需要空腹8~10 h,在第2天早晨进行静脉血检测,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抽血完成后让患者进食,并对患者进餐2 h后的血糖进行检测。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检测,试剂为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测定试剂是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为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生产;检测仪器是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颈动脉内膜检测仪器为西门子ACUSON CV7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L10-5线阵探头。患者的体位为平卧头仰位,颈部充分伸展,头偏向被检查的对立一侧,总动脉内膜为颈内动脉外动脉分义下方1.0 cm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富含胶原的外膜上层之回声线前缘和颈动脉腔内膜表面的距离。≥1.0 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1.0 mm为正常颈动脉内膜。需进行3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4]。

1.3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制定,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5]。

1.4观察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结果

2.12组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观察组5.57±0.811.03±0.2415.01±0.620.91±0.623.27±0.620.87±0.052.14±0.64对照组3.67±0.61*1.24±0.42*4.41±0.12*6.31±1.19*2.73±0.46*0.64±0.13*1.07±0.17*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2组不同颈动脉增厚组观察指标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和正常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 ±s

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工作中易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遗传易感性,其发病主要是环境因素的改变[6]。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递增,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速度更为明显,表现出流行势态。糖尿病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已经接近血管疾病和肿瘤。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主。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少[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病例数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8]。传统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疾病本质是阴虚为本,燥为标,属本虚标实。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肾、肺以及胃三处,最为关键的病变为肾部。

3.1糖尿病的病因其病因在现代临床工作中并不明确,常规认为其是多基因异常异质性疾病。其危险因素主要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如肥胖、体力活动的减少、高热量的方便食品[9-11]。

3.1.12型糖尿病家族史:主要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就是指兄弟姐妹和父母等。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性,所以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

3.1.2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肥胖和糖尿病的同时存在会使糖尿病的危险性进一步加重,在肥胖患者的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远远大于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通过服用减肥药物西布曲明、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一种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12,13]。

3.1.3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0岁以下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非常低,40岁以上的人群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在60~70岁的人群中到达高峰。年龄每增高10岁,糖尿病患病率大概上升1%。因为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在显著延长,很多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人口老龄化也是导致糖尿病流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亦是导致2型糖尿病呈流行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14]。

3.2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和多种血管危险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反应动脉硬化疾病的一种良好指标。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就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15]。现在临床工作中颈动脉内膜中层的检测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还可以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性质、形态。其特点主要有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安全、实用、快速、简便等。通过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可以对糖尿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尽早的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3.3本研究结果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分别为(5.57±0.81)mmol/L、(1.03±0.24)mmol/L、(15.01±0.6)mmol/L、(20.91±0.62)mmol/L、(3.27±0.62)mmol/L、(0.87±0.05)mmol/L、(2.14±0.64)mmol/L,对照组的分别为(3.67±0.61)mmol/L、(1.24±0.42)mmol/L、(4.41±0.12)mmol/L、(6.31±1.19)mmol/L、(2.73±0.46)mmol/L、(0.64±0.13)mmol/L、(1.07±0.17)mmol/L。

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均比正常患者高,所以,对患者进行血脂、颈动脉内膜的检测,可以尽早的发现糖尿病。此外,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分别为(5.25±1.57)mmol/L、(1.36±0.10)mmol/L、(15.02±0.61)mmol/L、(20.91±6.10)mmol/L、(4.44±0.06)mmol/L、(1.02±0.21)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正常组的分别为(5.10±1.04)mmol/L、(1.38±1.11)mmol/L、(13.21±5.11)mmol/L、(18.42±6.51)mmol/L、(4.19±0.07)mmol/L、(0.98±0.22)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糖尿病血脂的变化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性,为临床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3.4糖尿病与各指标关联人群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指大血管并发症,所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是防治大血管并发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为大血管病变窗口,其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通过对其了解可以对糖尿病进行早期判断[16-18]。本次临床研究的优点是设立的组别清晰,可以清楚的了解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与血脂的关系,缺点是样本数量不够大,未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使临床研究结果缺乏直接的相关性依据。同时这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同时还给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艳河,马建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多因素比对研究.当代医学,2015,21:57-58.

2徐园园,纪易斐,卢学超,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微循环学杂志,2013,23:22-23.

3吴继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88-89.

4高贝贝,郭雯,朱晓慧,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江苏医药,2014,40:417-419.

5罗燕堃,李蕴瑶,万蝶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脂的关系.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31-132.

6何秋芬.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性研究.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203-1205.

7谭淑英,王运林,梁春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2-54.

8鲁红莉,戴有恒.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分析.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151.

9Harred JF,Knight AR,McIntyre JS.Inventors.Dow chemical campany,assignee epoidation process.US Patent 3,2012,3:1927-1904.

10陈松姬,陈刚,林宁.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15-516.

11谢宏.单纯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研究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147-3149.

12Dere K,Sucullu I,Budak ET,et al.A comparison of dexme detomidine versus midazolam for sedation,pain and hemodynamic control,during colonoscopy under conscious sedation.Eur J Anaesthesiol,2010,27:648-652.

13周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意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11-112.

14季玉亮,刘燕,何立国,等.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8.

15Izumi S,Muano T,Mori A,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Life Sci,2012,78:1696-1701.

16罗云,李敬伟,管得宁,等.糖尿病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血脂组分的变化及意义.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200.

17刘东升,蔡定军,庄恒成.乙型糖尿病及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14,26:671-674.

18闫建萍.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58-36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4.030

【中图分类号】R 58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14-2182-03

(收稿日期:2016-01-28)

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学技术与研究发展支撑计划(编号:131462663)

猜你喜欢

中层脂蛋白颈动脉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