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
2016-08-04王卫灿
王卫灿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自主学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然而,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本文简要探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做到自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自学能力;探索
当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已被明确摆上了议事日程。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考察,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教师有目标却不知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缺失,缺乏必要的知识含量和教学价值;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模式化、凝固化、简单化。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根本宗旨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单一型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教育目的已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过渡到注重能力的培养。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说过,“培养学生的能力,好比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一旦得到这把钥匙,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索取。”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一、传授学法,积极实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坚实的学法基础做后盾,自学是很难有所成效的。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授之以鱼”,而忽视对学生“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师只传授学生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那么学生的自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学中的“扶”与“放”有这样精辟的论述:教学好比扶孩子走路,虽小小扶持,而不忘放手也。这一论述指出了学生实践(自学)的必要性。我们只有不断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及时实践,用于学习中,这们才能为学生自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第2、3自然段时,这一部分内容无论从作者的写作方法,还是从文章情感表达方式上都非常一致。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第2自然段(漓江的水)的学习,然后让学生总结出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即:(1)细读书;(2)眼前现;(3)谈体会;(4)说写法),最后让学生自主实践这种“学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利用这种学习方法是否达到学习要求呢?教师可以以提问或练习的形式,来一次课堂教学反馈,这样学生在“扶——放”的过程中,掌握了文章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学到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间的想到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互补,提高自学的能力
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水平的不同,严重影响学生自学效果的好坏。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导、训练,以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外,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弥补各自在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无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小组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中,体会句子“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地争论”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可以利用小组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体会及学习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激烈地争论”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讨论得很深入,同时也可以体会出他们探求真理的严肃的科学态度)。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从自己的同龄人那里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
三、加强课外自学的拓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往往忽视对知识的拓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只看作一个课例,把它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去学习,拓展前后知识。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如在讲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课前给学生留下问题:威尼斯在哪里?它是个怎样的城市?你对它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有关它的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来解决。再比如,在讲完《一夜的工作》之后,给学生留一下知识延伸的问题:你还知道有关总理的哪些事情?从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加强自主学习,提高自学生能力,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习惯。
四、多鼓励,多引导,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就会锐减。如果说课堂上的礼貌用语是直接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是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尊重。教学时,我们要善于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中增强自信,得到尊重,感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方法改革外,还应关爱、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凡事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去想他们所想。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师来讲,一般都重视优等生,很难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差生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差生,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次信任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注意他,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没有厌弃他。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凡卡》一文时,一个平时学习不太好,上课不爱发言的晓帅突然问:“老师,凡卡在鞋匠家里受尽折磨,他不会到别的老板家里去做工吗?”听了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的笑了,晓帅也不好意思的坐下了。我严肃地对大家说:“晓帅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勇敢地提出来。我们要向他学习!”然后,我又引导晓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了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穷人是不会有好生活的,凡卡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晓帅弄明白了。此后,晓帅问问题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五、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给学生“授之以渔”,不断给学生创造自己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们一来,不仅可以反作用于课堂的学习,而且可以在课堂外获取知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马晓宁.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 学周刊, 2014(04).
[2] 李 艳.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参加《现代与经典》有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孔霞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 新课程(中), 2011,(07).
[4] 倪文锦. 语文教育要切实加强语文基础——从语文教材谈起[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05).
[5] 倪文锦. 语文教学的去知识化和技能化倾向——六十年语文教育最大的失[J]. 语文建设, 2009(Z1).
[6] 陈彦军. 高效课堂下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 教师, 2015(09).
[7] 牛瑞雪, 王文麗. 论公开课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一次体验式语文教研活动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