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中“学X”结构新词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2016-08-04曲晓程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机制心理

【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新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其中“学X”类结构新词的运用呈上升趋势,本文就新出现的14个“学X”类结构新词,对其进行探析,从已成词到新词进行历史溯源,分析新词出现的原因以及词语背后附带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网络语言;学;机制;心理

随着网络上一篇名为《继学霸学渣后新词“学婊”诞生》的文章出现后,微博微信中有人总结出了14个“学”字新语,从不同程度上来反映学习能力的强弱。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关于此词语的文章。本文就包括“学霸”“学渣”“学婊”在内的14个词语展开论述,从历史追溯词源,并且从网络语言入手,分析这些词语产生的原因,最后解析词语背后所表现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学X”类结构词语内部分析

1、“学”字本意及“学X”类词组

《新华词典》网络版中将“学”字分别以动词及名词形式进行解释。动词义项有四个,名词义项有三个。在“学X”结构词语中,“学”的意义只选取了其中一个义项,为动词的本意,学习的意思。

在《新华字典》网络版提供的有关“学”字的500个词语中,“学X”类指人名词性词语有34个,已成词的“学X”类词语几乎都是和学习教育有关领域的不同组成部分,从老师到学生到兄友等。而最近在网络中新出现的“学X”类有关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则仅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即学习能力的强弱。

2、网络中“学X”结构新词及词义演变

网络中出现的“学X”结构新词分别为,学婊、学霸、学神、学痞、学民、学渣、学屌、学酥、学糕、学癌、学鬼、学水、学残、学弱。

在这14个词中,明确有文字记录的指人名词性的表词义发生改变的词语有两个,分别是“学霸”和“学神”。学霸原指学界的恶棍,在语料库中可查《二刻拍案惊奇》:“曾在云南做兵备佥事,其时属下有个[学霸]廪生,姓张名寅,父亲是个巨万财主,有妻有妾”。《醒世姻缘传》:“乡约魏才的女儿,年方一十六岁,要许聘人家。这魏才因他是个土豪[学霸],家里又有几贯村钱,愿把女儿许他,好借了他的财势做乡约”。《清史稿》:“从前选举各官,鲜克公当。非乡井有力之富豪,即宫墙有名之[学霸]”中均有出现。

这一意义在2007年的时候还是被应用的。2007年12月25日邯郸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学霸”是否构成犯罪?》的消息,而到了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报在10月25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学霸”可以有》的文章,讲述了有关“清华学霸”的相关消息,从这之后“学霸”一词的意思发生了转变,变成了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词意。

“学神”一词最早出现在2001年8月21日香港文汇报发表的一遍题为《[学神]路操突发羊吊》的报道中,其中“学神”一词应属香港方言,所指的是未取得驾驶证,学习开车的学员。在这之后“学神”词义发生明显转变的是在2012年1月10日现代快报上出现的一篇文章(来源于人人网)《震精!学霸与学神的区别》,从这开始,学神的词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学X”类新词产生的原因

1、经济机制的作用

这14个词语都是对社会中作为学生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概括。在口语中,语言稍纵即逝,我们在听取对方说的话时,并不是记住他说的每一个字,而是理解其中的意思,也就是说找到其中的关键点。上述新词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属于网络词语的一部分,而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会因为时间、键入等原因无法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产生了很多同一领域的人才会理解的词语。

2、模仿机制的作用

之所以称其为模仿,是因为无论是类推机制,还是词模,还是模因论,都在表述一个观点,新语言的产生都是模仿之前已经产生的语言形式,在其框架下进行新的创造,我们将种种新出现的意思放在一个个已经创造出来的形式下,之后进行填充,当然填充物也是借由已经有了的词或字再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了新词。

上述的14个词,乍一看是从已经成词的“学X”类词语演变而来,其实不然,新词产生主要的依据是“学X”中的“X”。“X”也是词根,所表示的意思是固定的,也就是说“X”前加其他的语素,所表示的还是“X”的意思,或是“X”的衍生义。例如:“学神”中的“神”字,与其他词语搭配在一起有“女神”“男神”“土地神”“考神”“大神”等等,但所表达的大都是高不可攀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而“学”在“学X”结构中,从语义上讲,所表示的意思更加倾向于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学X”结构词语是用“X”来为“学”划分等级,是两个词根的组合。

3、求新机制的作用

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是随着人类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从无语言时代进化到语言时代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交际。在网络中出现的这几个词语,与其说是新词语,不如说是对原有规则的细化。这些细化的东西是一早就存在我们脑海里,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存在这种现象,但并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命名,而是偶尔的进行对现象的描述。但人们不可能一直将时间花费在描述一件事物上,从而去寻找剪短的表达方式去满足交际的需要,新词由此产生。

三、“学X”类新词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

1、娱乐吐槽心理

微博上有个段子写道:“数学课上,老师以4G的速度讲课,学神以wifi的速度听着,学霸以3G的速度记着,学婊以2G的速度干瞅着,学屌经常掉线,学渣是搜不到也连不上,最后自动关机了。”吐槽是现下年轻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无论是在线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无吐槽不成欢。网络语言本身的诙谐性和幽默性给吐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既然是形容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那么接受者和运用者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对网络超强适应性以及极高的接受性都为新词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条件。

2、自我嘲讽心理

自嘲或称自黑,也是当下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缺点,并且勇敢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当然,这种自嘲也是一种自我减压,从运用这些词语的人群来看,大多数都属于学习能力中上或中下,也就是说真正的学神和学霸几乎不出现,都是作为被人膜拜的形象,“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形象出现。而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中,与其被评价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还不如自称“学渣”,主动承认自己学习无力,减少外界对自己的评论,减少压力。

3、求新求异心理

语言本身有求新的机制,人类本身也有求新的心理。青少年处在传播的前沿,新消息新事物接受的前方,往往会听到老一辈人说孙子孙女说的话听不懂,网络是一个专有领域,网络语言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社会方言,处在这个方言内部的人交流起来不无困难,但在方言圈之外的人听起来就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但并不是说处在网络语言内部的人就都能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时间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上有不同语言圈,不同文化圈,处在之中的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被关注度就会发布新鲜的,及时的,另类的消息,就会形成各种各样新奇的现象。如果说“学霸”“学渣”“学神”已经被用到“烂大街”的程度,那么“学婊”“学糕”“学残”就是后起之秀,足够给自己贴上“另类”的标签。

【参考文献】

[1] 于全有, 史铭琦. “被”族新语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论[J]. 文化学刊, 2011(4).

[2] 李铁范.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5(9).

[3] 李 西. 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J]. 语言·文化研究, 2008(4).

[4] 劉 郁.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 贵州社会科学, 2009(6).

【作者简介】

曲晓程(1992—),女,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机制心理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