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思维实施预案式稽查的探索与实践
2016-08-02杨廷军徐秀玲
杨廷军 徐秀玲
运用大数据思维实施预案式稽查的探索与实践
杨廷军徐秀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为税务稽查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和有效途径。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防护关口,如何全面提升税务稽查数据分析应用水平,充分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精确指向、分析监控、快速锁定的功能,堵塞漏洞,防止税款流失,帮助纳税人降低涉税风险,无疑是摆在税务稽查部门的一道新课题。
大数据;税务稽查;涉税风险“金三”系统
预案式稽查是指税务部门在开展稽查工作前,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多渠道收集的海量涉税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比对,从中发现问题或可疑点,以问题为导向形成预案后,再到企业进行实地检查,从而进一步规范税务执法行为,有效提高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潍坊高新区国税局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开展案前数据分析,围绕如何开展预案式稽查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推出了“以对纳税人财务数据深层次分析为切入点,提炼涉税疑点、团队制定稽查预案与检查策略”的案源库建设新方法,选案准确率保持在99%以上,2016年已实现稽查业务收入过亿元。
一、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案前分析对开展税务稽查工作的意义
(一)大数据思维有效拓展了数据采集渠道。一方面,税务系统内,如“金三”系统等各类数据平台数据更加集中,数据采集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系统外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平台共建越来越多,如与工商、房管、银行等各部门之间正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在这种背景下,易于获得纳税人的各类经济数据,通过与申报数据的分析比对,即可快速提高选案水平。
(二)大数据思维可提高办案质效。通过对搜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可快速确定企业的涉税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较高的疑点企业确定为稽查选案对象,从而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同时,应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深入发现和挖掘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有效化解多种检查困扰,适时进行税务稽查,从而提升办案质效。
(三)大数据思维有利于实现税企共赢。运用大量案头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使税务稽查更加有的放矢,可以合理配置稽查资源,把精力主要放在高风险领域或行业、重点企业等,对稽查整体实施产生制约,规范稽查行为,从而有效降低税务稽查成本。同时,通过案前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生产经验以及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在稽查过程中给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如此,税企双方的风险都得到降低,达到了税企共赢的目的。
二、当前税务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稽查选案缺乏针对性。现阶段的稽查选案分为计算机选案和人工选案两类,人工选案依旧占主导,在选案时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和分析模板。人工选案主要来源于举报案件和上级转办、以及纳税评估部门移送的案件。举报案件有时事实不清,内容粗放,也存在举报不实的情况;纳税评估部门移送要求稽查的纳税人,往往是征收管理部门中的“难缠户”,即便进入稽查程序,也很难有稽查成效。计算机选案时,由于依托的信息主要来自“金三”系统,是企业申报的部分纳税资料,数据不够完整。只能就申报资料进行简单的逻辑关系判断,选案准确率大打折扣。
(二)查前分析不到位。一方面一线稽查人员不重视,日常检查中,大多稽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过分信任,容易出现“抓大放小”,很难做到查深查透。在数据分析方面,一线稽查人员一般只关注企业的申报信息、发票领用信息等基本情况,对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很少研究,还停留在数据收集层面,面对企业海量财务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和跨时期的分析应用。而对于税务系统之外的信息数据往往无暇顾及,更是存在搜集难、分析不到位等问题。
(三)检查方法落后。税务稽查在工作中主要还停留在调账检查阶段,习惯性采用原来的检查经验和方式,通过对纸质账簿、报表资料等进行手工核查,往往只是分析企业的账内资料,而不注重账外相关数据资料的调查、搜集、分析应用。检查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对新问题和新线索的发现能力较弱,稽查成效不够理想。
(四)联动机制不完善。征管查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没有形成。稽查部门与征收部门等机构之间,仅仅通过征管系统等有所少量了解,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没有真正组织实施征管查联席会议制度。内部协作不力,征、管、查信息资源不共享,时有脱节的问题。
三、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稽查质效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稽查选案精准度。转变稽查选案方式,提高计算机选案比重。搭建信息化选案平台,加强涉税数据的分析应用,充分整合各类征管软件数据、网络信息及第三方各部门信息数据资源,并在全面整合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有效完善的大数据应用机制,分类别、分行业归集纳税人各方面的各类涉税信息,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从中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经济税收规律和税收疑点问题,筛选出高风险检查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稽查。
(二)深度利用数据,准确判定被查企业的涉税疑点。重点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中所涉及的经济指标及纳税情况的分析判断,找出涉税疑点,制定详细的稽查预案。一是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经营状况的能力,通过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发展和税收问题;二是运用纳税申报数据分析税收现状的能力,能够通过纳税申报的涉税数据,对企业的纳税核算、税源质量、税收实现和政策执行等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和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通过数据多维度分析,对企业财务指标、生产经营指标、用电量、产品投入产出比、成本利润率、销售额及税收收入增减变化幅度等多角度对比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准确判定被查企业存在的涉税问题或疑点所在。
(三)建立案源数据库,夯实信息基础。全面搜集整合纳税人相关信息,分行业、分类型建立电子稽查案源数据库,将检查有问题的纳税人基本情况、偷逃税方法或手段、涉税环节、税种、涉及税款、罚款、滞纳金等相关信息采集到案源数据库中,并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企业、行业的偷逃税规律和特点,为以后开展案例分析、提升征管改进建议、研究稽查线索、帮助企业降低涉税风险、实施预案式稽查等,打牢信息数据基础。今年以来,该局通过对案源数据库的分析,先后3次召开行业预案分析会,就共性问题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完成了房地产等行业的稽查预案。
(四)实施团队化系统作战,不断完善稽查思路与方法。大数据的增值应用最终要依靠专业化的人才来实现。为解决稽查数据应用专业化人才不足的问题,打破科室限制,成立精通计算机应用、数据管理等业务骨干组成的专业化作战团队,在实施预案式稽查时,通过集体研讨、团队协作、系统作战的方式进行,并根据现场检查中发现、掌握的情况,动态修正调整稽查思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确保稽查执法的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加强查管互动,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分析、评估、稽查等部门间的双向反馈、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将稽查发现的税收征管、税种管理问题线索形成《稽查建议书》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将税源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风险,传递给稽查部门,充实稽查案源,完善稽查思路,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效。
[1]邹赛.基层税务部门税收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
[2]廖健,宋汝冰.行政执法风险及其管控探析—以税务稽查执法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6(02).
(作者单位: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