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面临三大瓶颈

2016-08-02徐颢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鹰老年医学医养

■文/本刊记者 徐颢



医养结合面临三大瓶颈

■文/本刊记者 徐颢

在“大健康”的主题词下,长期护理保险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老年医学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全国老年医学资深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长期关注老年护理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记者:今年两会您的议案是《积极探索,加快建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为什么会关注到老年长期护理体系?

李小鹰:我做心内科医师已经43年,其中30年在老年心脏科,对于老年患者的情况十分了解和牵挂。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其中空巢老人近一半,需要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近4000万。数千万失能老人由谁来照护?由谁来付费?已经成为急需要回答好的问题。我国老年人口中,因为急症或亚急症住在医院的约有15%(如感冒发烧、心脑血管病等),而85%在院外,其中不超过5%住在护理院或养老院,更多的只能居家养老,因此长期护理是关键。目前我国已有养老、医疗保险,但没有长期护理保险,老人还是无法善终,这是老年医养结合发展的“瓶颈”之一。国际上有成功的经验,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此事,已在四个城市进行老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我通过在青岛市的调研看到了希望,很受鼓舞,因此写了这个建议案。

记者:您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渠道应该是怎样的?

李小鹰:目前应当以基本医保基金为主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来源可以有三个渠道:社会医疗保险(职工或城镇居民)基金;社会支持(慈善捐赠、福彩基金等)资金;未参保居民缴费资金。农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来源也建议从“新农合+社会支持+个人缴费”多渠道筹得。我国福彩基金每年筹集近1000亿元,按照国家要求其中50%应用于养老事业,建议每年划出一定比例加入长期护理保险,重点向农村倾斜。但目前仍无可以用于老年护理保险的规定,希望有关部门予以考虑。还建议国家慈善捐助资金每年划出一定比例加入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不过从长远看,长期护理保险要靠个人存缴和社会共济。从18岁开始每个月缴纳,到了规定年龄(比如65岁),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专业服务,残疾人群可以提前享受。对于高收入人群,可以走商业保险的途径。还有,我认为长期护理保险不能从养老保险中出,养老保险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用来保底的,而长期护理保险毕竟属于医疗的大范畴。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模式适合承载长期护理保险?

李小鹰:应当主要以基层医疗护理机构为依托。由于失能老人情况各异,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不同层级的长期护理模式和保险付费比例,可以从“医院长期住院护理——出院后医养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三个层面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例如少数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失能老人一旦病情稳定便无法长期住院,因为医疗机构的经营特点要求加快床位周转,而社会养老机构又不具备专业医疗救治的能力。因此,在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医养护结合”长期护理保险的新型病房非常必要,对于部分经营困难的二级医院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而大多数病情稳定的老人可以入住长期护理保险依托的基层医养机构(护理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及居家养老。这些基层医养机构可以公立也可以是民营,而且民营业主只要具备条件即可以申请开办,像青岛市基层医养机构80%以上是民营,这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促进医养结合。

记者: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立是否有益于深化我国医疗改革?

李小鹰:医改的目的是全民大健康,健康中国说到底是要建立健康网底,有了长期护理,这个网底就建立起来了,这也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长期护理保险所提供的服务,需要由专职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包括病情评估、制定实施护理计划、科学宣教、双向转诊和临终关怀。我从医生的角度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成是我国老年慢性病管理网底建设的最后“临门一脚”。

记者:你刚才提到长期护理保险是老年医养结合发展的“瓶颈”之一,哪些问题属于“瓶颈”?

李小鹰:我认为老年医养结合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有三大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紧缺、长期护理保险缺乏、各层次医养机构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标准缺乏。这些问题不解决好,老年医养结合难以落实。

李小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老年医学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全国老年医学资深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记者: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医养结合的“人才”是否能满足需要?

李小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到老年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属“急需紧缺人才”,包括养老护理员、医养机构护士、老年专科医师、康复师等。例如,我国需要养老护理员约1000万,实际不足100万,养老院要雇用合格护理员是很难的。还有,我国医养机构护士培训和管理体系缺乏,急需建立。再如,老年科医师,美国每3000名老人配备一名,日本每2000名配备一名,我国有2亿老年人,即使按照每5000名老人配备一名也需要4万名,而目前5000名都不到,缺口达到3.5万。经过多年努力,2014年8月开始,老年医学专科被确立为内科下属三级学科,目前我们正在从师资、教材、准入体系方面加紧学科建设,同时启动了医养护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另外,还需要探索老年科医生的多点执业体系。下沉到养老院、护理院,让老年科医生流动起来,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小鹰老年医学医养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医养当兴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研究》对作者署名的要求
小鹰狩猎
妈妈的小鹰
追风的小鹰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