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为“传承”
2016-08-02陈萧军
■文·图/本刊记者 陈萧军
奔走为“传承”
■文·图/本刊记者 陈萧军
佳节奔波在外,演员难掩思乡之情
大冬天光着膀子,演员们很敬业
“再唱一段,还没听够呢。”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清涧道情剧团正演出反映近亲不能结婚的小品《苦果》。零下8度的夜晚,演员白恨恨光着膀子只穿了一件肚兜,演的是一个因近亲结婚出生的智障残疾人。演员谢了三次幕,群众还在拼命鼓掌。谢幕后,白恨恨赶紧回到后台,围着电暖器取暖。
存续于村堡和庙会之上的陕北道情,与陕北民歌、陕北说书一起,成为陕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它以诙谐幽默的说唱和夸张浓烈的色彩,浸润了一代代陕北人的记忆。
每天2场,5天唱了10场。按这样的“速度”,清涧道情剧团去年一年演出720场。这不,过了初一,剧团又出发了。
“扎根乡村,服务农民,为老百姓唱戏,唱老百姓的戏,使剧团赢得了市场,获取了发展空间。”清涧道情剧团15分团薛宝龙团长告诉记者。他说,每年的“鼓会”、庙会、乡村物贸会、行业会演等,都少不了剧团的身影。每逢下乡,剧团还要去敬老院慰问表演。
热情的歌舞、有趣的小品、耐人寻味的戏曲等精彩的节目,不断博得观众的掌声和尖叫声。附近的村民也闻声而来,将小广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副团长李海军告诉记者,村民看一次戏不容易,大篷车每一次送戏下乡,都尽可能多加演几个节目,但这次车子开进来耽误了太多时间,而晚上还有一场演出,因此规定节目演完后就得赶往下一个村。
宁愿少锄两亩地,也要去听道情戏;任要面发酸,也要听听道情班。剧团自编自演了多部表现农村现实生活、反映新时期农民思想感情、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好戏。其中有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了新农保》,教育人们珍惜爱护土地的《算算这笔账》《换招牌》,有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移风易俗的《婆媳算卦》等。一出出好戏唱到了群众心坎里,娱乐了村民,也宣传了政策。在一些地方稀有剧种几近消失的情况下,清涧道情剧团正唱响“生存、发展、传承”三部曲。
演出现场
演奏出老百姓喜欢的曲目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昏暗灯光下,演员因陋就简化妆
精彩的节目吸引了四邻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