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业:要有情怀,更要有产业思维和开放心态
2016-08-02黄卫来
家庭服务业:要有情怀,更要有产业思维和开放心态
黄卫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人社部《家庭服务》杂志社社长
家庭服务业是朝阳产业,是大产业,属于经济新动能。
家庭服务业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但不能满足社会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行业企业的组织化、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较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业研究、市场主体力量薄弱分散。
因此,面对旺盛的家庭服务需求,为发展机遇而欣喜的同时,我们大家都不轻松:广大家服企业零打碎敲,面对机会而无法把握会心痛,而担心迅速长胖或消化不良更是心病;行业、企业组织还没有发育完全,信息化、组织化还没有完成,就到了互联网+的风口,要去组织化、去中介化了;还没有学会投融资的本领,资本的大潮来了,经营的小船说翻就翻;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家政专业,一边是招生难、就业渠道不畅,另一边是家服企业求贤若渴。
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回到起点来思考。
家庭服务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庭服务超越了家务劳动的代工服务,涵盖了家庭成员的照料、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家庭饮食、家庭保健、家居环境、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等领域,据统计,目前家庭服务包括53个业态,提供20多个门类、228种服务项目。有分工就必然有合作,由于分工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会通过协作和组织化来解决。与家庭服务业蓬勃发展相比,行业、企业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针对家庭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制约行业发展的现状,强调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对家庭服务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总结为三句话:以开放的心态培育行业人才,吸引技术、资本和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前瞻的眼光大力倡导崇尚绿色环保、讲求质量品质、注重文化内涵的生活消费理念,推动生活消费方式转变;以不懈的追求推动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服务的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
我们期待与家服企业、专业院校、培训机构及行业组织、从业人员携手建设共生、共享、共赢的家服产业生态,一起呵护家庭这一支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