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跟党走的老州长
——召存信
2016-08-02阿洪芬岩庄丙玉恩岩甩冬
□ 文 / 阿洪芬 岩庄丙 玉恩 岩甩冬
01特稿 | SPECIAL
一辈子跟党走的老州长
——召存信
□ 文 / 阿洪芬 岩庄丙 玉恩 岩甩冬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5月24日上午,召存信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昆明举行。省委书记李纪恒在会上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召存信同志是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典范,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时代楷模,是云岭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又一重大先进典型,树起了党员干部该如何为政、该如何干事、该如何做人的人生标杆。李纪恒强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照笃行召存信同志先进事迹,强化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担当精神,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自觉担负起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为深入学习召存信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召存信同志的的崇高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本刊特刊发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记者阿洪芬等采写的《一辈子跟党走的老州长——召存信》。
2015年1月23日,全国政协原常委、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州长召存信因病医治无效,在景洪市逝世,享年87岁。临终前,老州长谆谆嘱托前来探望的州领导:你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西双版纳人民要团结一心,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上按照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州的情况继续发展。召存信去世后,傣乡哀思绵绵,成千上万的全州各族群众为他送行。12月31日,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关于向召存信同志学习的决定》,称赞他一生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无私忘我奉献,是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压舱石”,无愧为忠诚于党的好党员,无愧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无愧为傣族人民的好儿子。他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云岭楷模”等荣誉称号,是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
召存信1928年3月出生在西双版纳一个傣族土司家庭,1949年参加革命,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双版纳州车里县副县长、县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普洱地区第一副专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连续40年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至七届代表,全国政协八届、九届委员会常委。
抗日战争时期,年轻的召存信先后担任过勐捧土司、车里宣慰使司议事庭庭长(傣语“召景哈”),成为管理一方的封建领主。虽然身居上层,但他对剥削制度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强烈不满,组建了民族自卫武装,与横行乡里的国民党残军作斗争,后受进步人士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主动到普洱(现宁洱)寻找党组织。
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追击国民党残兵,抵达澜沧江北岸的橄榄坝。召存信恳请部队过江并积极配合解放了西双版纳。1950年9月初,召存信作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庆祝国庆一周年观礼活动。9月30日,他们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握着召存信的手说:“召存信同志,你在解放西双版纳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我知道了。你很年轻嘛,希望你跟着共产党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边疆。”召存信激动地回答:“从此以后一定团结一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领导。”随后,召存信与“末代傣王”刀世勋一起,把象征封建领主世袭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主席。召存信是在“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第一人。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举行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党政军领导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进行盟誓。傣族、拉祜族、基诺族、哈尼族、回族、傈僳族、佤族、汉族、白族等各民族代表以“剽牛”“喝咒水”仪式,立誓“永远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召存信后来回忆说:“我是第一个在誓词上用傣文签下自己名字‘召景哈’。我写好后,大家也就纷纷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 如今,这块民族团结誓词碑依然在宁洱县城矗立,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他在西双版纳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宣布放弃剥削、放弃召景哈职务,并担任首任区长。1957年1月,中央特批召存信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一名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转变。在此后的长期岁月中,召存信同志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舍不弃,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
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
“从前人民受压迫,我就是要人民跟着党走,要提倡民族团结平等。” 这是召存信坚守一生的誓言,更是他践行一生的行动。召存信带领各族群众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在各族群众中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禁止歧视少数民族的言行,主持制定了关于在傣族中禁止迫害“琵琶鬼”和在哈尼族中禁止杀害双胞胎的单行条例,废除了千年陋习。他注重执行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大力营造“民族不分大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的良好氛围,着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召存信常说:“关心老百姓生活,为老百姓解难事急事,是我们最直接、最重要、最具体的一项工作职责。要把老百姓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一生亲民爱民,视群众为亲人,与群众心连心,不论坝区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都可以像走亲戚一样随意出入他的家门和办公室,他的大门永远都向基层群众敞开着。他经常深入基层、农村调研,了解各族群众的生活和期盼,真诚帮助和深切关爱各族群众,积极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景洪市召存信生活了60多年的家中,一共有九台简易锅灶,墙上还挂着七八张竹编的桌子。召存信的女儿召亚群介绍,这些都是招待群众用的:“我们家灶也很多,外面有六七个,里面还有两个,另外我们家这个甑子,较大的有三个,因为群众来得多,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
2011年4月,时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看望召存信
殚精竭虑谋发展,两袖清风保清廉
召存信生前常说:“要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根本的出路在发展。”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他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致力于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开创了西双版纳建设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条公路、第一家银行、第一个邮局、第一个糖厂、第一个水电站……将西双版纳由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疾病流行的“瘴疠之区”“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边疆。他积极支持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冲破“西双版纳不可能种得出橡胶”断言,建成橡胶种植试验场并兼任第一任场长,推广橡胶种植。如今,西双版纳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为国家战略物资保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西双版纳建设机场,亲自做好征地工作,使西双版纳成为云南最早通航的州市之一,通航第一年旅游业收入就翻了两倍。如今,西双版纳机场已成为国际机场,开通了2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召存信担任州长40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踏踏实实干事。1992年5月,召存信从州长岗位退下来后,按照政策省里在昆明给他准备了一套房子,但他始终不肯要。州里也曾在景洪给他安排过房子,但他以“怕群众找不到自己为由”没要,却一直住在原来的地方。他善于团结各方,先后与19位州委书记共过事,跟每一位州委书记的关系都很融洽。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千寨,不爱财千袋”,从不搞特殊,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廉本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