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上民族衣 跳出特色舞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民族特色建设纪实

2016-08-02吴晓

今日民族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华舞蹈民族

□ 文 / 特约记者 吴晓

穿上民族衣 跳出特色舞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民族特色建设纪实

□ 文 / 特约记者 吴晓

“我们学校历届领导一直坚持民族特色、职教特点的发展之路。”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民族中专”)校长鱼波在记者对面落座,在做完学校简介后,立刻把民族中专最重要的特色抛了出来。在记者深入民族中专三个校区的采访中,通过和不同专业老师的谈话后发现,鱼波校长提到的民族特色已经深入民族中专校园建设的机理中,成为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民族中专技能节上的精彩演出

民族生

在鱼波校长和多位专业老师提供的数字中,都共同指向目前民族中专学生结构的最大特点:少数民族学生众多。民族中专自1979年成立至今,一直面向全省各民族地区招生,近年来,民族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80%左右。

民族中专每年的招生都特别耗时费力,因为他们的招生都会深入到各个民族村寨,不放弃任何一个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们有意识地面向自治地方、民族乡镇招生,有时候会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鱼波特别提及在民族中专已实施三年的一项面向迪庆、怒江的特殊招生计划:“我们学校在迪庆、怒江已经实现了职业教育全覆盖,只要接受过初中教育,哪怕是中途辍学的,我们有一个招一个。”这部分学生进入校园后,除了享受与其他中专学生相同的免学费、赠送行李及校服等优惠待遇外,民族中专还特别为他们每年发放2500元的生活补助。

民族中专80%的民族学生中又有80%来自乡镇,鱼波在采访中表示,这部分学生很大部分因为教育资源不均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民族中专可以给他们一个新的机会——拥有专业技能、能够在大都市谋生的机会。“我来到学校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中就对学生们说,我们一定会赢在创造美好生活的终点上。”鱼波的信心来自于供需见面会上各单位的热招景象、来自于民族中专98%的超高的初次就业率。当然,就业方面也有问题让鱼波操心:“目前对民族职业学生省外需求量大,但学生又不愿意离开云南,我们还得做动员工作,动员学生去‘北上广’。”

杨老师的烹饪课堂

民族味

民族中专民族特色建设最大的亮点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民族的教学内容和思路。记者到民族中专第一个采访的专业是位于大观楼校区的民族饮食文化(烹饪)专业。走上二楼,循着热烈的讨论声,记者转到杨文华老师的课堂上。

杨老师的课堂和一般的课堂相似,有教师、有学生、有黑板、有课桌;杨老师的课堂又和一般的课堂不一样,它还有菜刀、有餐盘、有鱿鱼、有汤锅。

“今天我们这堂课主要介绍花刀。”杨文华向记者介绍,花刀作为斜刀和直刀结合的一种刀法,非常适用于像鱿鱼和猪肝这类腥味较重的食材。“借我一个盆子,注意安全。”“这个鱿鱼切得还不错,麦穗型出现了。”学生们围绕在杨文华老师周围,或者手捧刀具或者手捧餐盘,等待着杨老师对他们今天的鱿鱼花刀做出点评。

据杨文华介绍,记者采访时观摩的刀工课程属于民族饮食文化(烹饪)专业的初级课程,在这个阶段里,杨文华和其他的专业老师会教学生基础饮食理论及基本的刀工刀法。这个阶段结束后,杨文华会给学生安排凉菜、热菜和面点等不同阶段的教学。

区别于一般院校,民族中专会在热菜和凉菜的教学中穿插一些民族饮食的专题,鱼波认为在民族饮食上要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我们还聘请一些民族餐饮大厨进行教学,比如傣味的、滇西口味的、藏餐的,把民族餐饮作为一个重要方面”。

当开展民族饮食教学的理念深入到课堂时,杨文华老师和他的同事就得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地挖掘有市场前景的民族菜式。“我们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傣味,因为市场已经很成熟。”在讲解傣味料理时,杨文华挑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给学生做讲解,“傣味主要是调料上不一样,多用大香菜、小米辣、柠檬。”“包烧和锡纸做菜不同,傣味的包烧一定要包在外面的食材的味道,比如芭蕉叶。”“小锤干巴都是舂出来的,但西双版纳和德宏的调料就不一样。”

在现有课程设定中,民族饮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无论是校长鱼波还是专业课教师杨文华,都表示在后期会进行更多的调研,深入挖掘更多适合市场的民族菜品。

民族舞

民族音乐舞蹈是民族中专民族专业特色建设中又一个有亮点的专业,目前,该专业主要和学前教育专业共同开课。在民族中专教授民族舞蹈,对于教师黄燕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基本上没有基础,“我们学校的学生没有艺术功底,就像一张白纸”。所以在教授民族舞蹈时,黄燕格外注意基本功的训练。“教学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要不然学生们照葫芦画瓢都画不好。你必须从手上、脚上、身体上让学生知道要点在哪里,舞姿摆到哪个造型才是最漂亮的。”基本上每一个动作黄燕都得逐一纠正,花费很长的时间。

在黄燕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她都会按照“基本动作——简单组合——成品舞”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黄燕一般会选择先教授藏族舞蹈,“因为藏族舞会让你从膝盖开始全身放松”。藏族舞蹈的特点首先在于舞步,“颤膝、抬踏步、踢踏步……先把下半身放松了”。教完脚步动作,黄燕才会给学生讲授藏族舞中被称为“弦子”的舒缓的上半身动作。

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黄燕认为最有特点的还有傣族的舞蹈。“傣族舞蹈最大的特色就是‘三道弯’,手腕、手肘、肩手部三道弯;胸、腰、臀身体的三道弯。”采访中,黄燕担心记者不理解她所指的内容,当即摆出傣族舞蹈的经典造型,让记者细数是否是三道弯。“傣族以弯为美,连脚步动作也多为勾踢的动作。”黄燕教学认真,总能抓住各个民族舞的特色和亮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单纯的学习还不够,黄燕还会有意识地在课程中加入学生编排的内容。她会先给学生演示前半段,要求学生依据前半段舞蹈的风格,自行编排后半段舞蹈的内容。“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对她们毕业以后非常有帮助。”依据黄燕的粗略统计,她所教的学生中80%都会选择到幼儿园工作,而包含一定民族元素、自行编排的舞蹈往往能让学生在新的岗位上出彩。

民族服装

在记者收集的民族中专学生作品的照片中,民族服装服饰制作与营销专业学生的作品特别让人惊喜。这些作品中饱含民族元素,同时又不失时尚,线条灵动、色彩丰富,满满的都是创意和想法。面对这样的作品,专业课老师房冬梅表示她也会很惊喜,“虽然是中专学生,设计上浅一些,但我感觉还是很好”。

民族服装服饰制作与营销专业是依托于民族中专的服装专业改建而成,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基础的服装制作和设计仍然是重中之重。“学生进来要先学工艺,然后学各种服装的制图方法,绘画和设计都会教。”房冬梅认为学生必须要在一年级时学会服装的基础知识。

到了二年级,房冬梅就会在课程中设置民族服装的内容。“主要通过照片的方式。”房冬梅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原始民族服装才是最有民族代表性的,“你在舞台上看到的都是经过加工的,并不是最原始的。”通过照片,房冬梅会着重讲解民族服饰结构和元素两个方面:“少数民族的服饰主要是平面结构,不像西方的衣服是立体结构;元素就是布料、线条、颜色。”

房冬梅有时会拿出她自己调研时拍的照片详细讲解,比如讲到苗族,她会特别强调苗族的百褶裙;讲到纳西族,会强调纳西族的七星和背带的交叉设计。“学生甚至可以根据一个交叉,演变出现代服饰。”房冬梅回忆曾有学生就是将纳西族交叉设计的部分从背部扩展到全身,“既有民族气息,又和现代流行趋势相吻合”。

除了以上专业外,民族中专还针对民族学生开设有民族工艺品设计专业,鱼波特别强调:“并不是我们是民族学校,就得所有专业都要加上民族的称谓。”在鱼波看来,有市场、符合专业发展需求是增加“民族”二字的必要条件,而通过民族学生的引入、民族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丰富、完善了各专业的同时,促进、释放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亮点和特点。

(责任编辑 黄薇)

(本文图片均由民族中专提供)

猜你喜欢

文华舞蹈民族
柴文华著作系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倪文华 作品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