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门》中司绮纹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6-08-01干雪莹
摘 要:明确女性文学概念,从女性文学鉴赏角度分析《玫瑰门》中典型女性形象——司绮纹作为重点分析。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女性心理。
关键词:司绮纹;女性文学;玫瑰门
作者简介:干雪莹,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教育硕士,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玫瑰门》是铁凝所作的女性文学佳作。司绮纹受过“五·四”自由平等风气的感染,追求过爱情婚姻的自由,但最终仍未摆脱封建家庭的压力而成了庄家大少奶奶让人既恨又怜,体现了人性的矛盾性,表现了女性在父权结构下被压抑扭曲了的灵魂。
一、无法挣脱命运的必然悲剧
司绮纹这个形象给人的第一印象几乎是毛骨悚然和惊世骇俗的变态,但仔细思之,又让人不禁同情和唏嘘。司绮纹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的幸福可言,除了和初恋华致远曾经给过她的那段爱情和那个夜晚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这已经不能把所有错误归结到她自己身上,她的不幸和万千的不幸女性一样,有着不由自主的无奈和无法挣脱的命运。这种种的不幸和压抑的环境、岁月终于让她从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变成了令所有人憎恶的心理变态。
脱出女性躯壳,铁凝理智而清醒的刻画着司绮纹,一笔笔写出了司绮纹惨痛而壮烈的人生悲剧。其实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司绮纹的一生都在与男人作战,与千百年来的女性文化宿命作战。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弱,当个人与社会冲突或者个人和既定的社会或其他原则冲突时,个人的必然悲剧便诞生了。
年少时梦幻美好的爱情也曾在她的心底萌芽,但尚未发育便被无情地扼杀,现实过于残酷,梦虽好却不能支撑一个女人去承受沉重乏味的岁月。华致远只在司绮纹的生命里留下了浅浅的痕迹,与她纠缠一生的是她名正言顺的丈夫庄绍俭,两个人在婚姻的囚牢中仇恨着彼此。没有简单的对错,但女人在婚姻中总比男性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冷静坚韧如司绮纹,也必须承受丈夫的施虐,跟自己厌恶憎恨、深深折磨自己的男人肌肤相亲、同床共枕,逐渐走向人性的崩溃变态。
二、因仇恨而排斥一切男性的复杂与独立
在仇恨的驱使下,司绮纹如白色幽灵般闯进了咳喘着的庄老太爷房中,以性为武器,决定拿自己的身体去痛痛快快的亵渎一次人生,嘲讽和蔑视一次捆着自己把所有美好磨灭,把所有希望抹杀的规则。无论是对总打着“隔”的庄坦,还是她与庄绍俭错误中孕育而来的儿子,她始终厌恶而冷漠地对待。
她一一解剖身边走过的男人,亲近他们却又排斥他们,把婚姻和血缘的联结扯得粉碎的,对于所有的男人再不可能调动一丝真情。朱吉开对于她或许只是一种象征,成为她与丈夫厮杀时的隐秘动力,作为她追赶新婚姻法所说的真实解脱的意淫对象。还有达先生,那一字一板的演唱中其实包涵了性吸引的成份,但当“革命的洪流”来临时,达先生的被扫地出门死有余辜,便司绮纹只是劫后庆幸。对于叶龙北,司绮纹对他有莫名的怒火,跟踪盯梢则含着极为复杂的内容。这个男人看穿了她内心的秘密,唤醒了或许不该醒的意识,让她烦躁失衡,让她失去了内心的防御而无所适从。司绮纹是骄傲而独立的,她不从属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她无法真的从内心深处接纳任何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女人的累赘,她一概没有。
三、父权结构下挣扎反抗的扭曲灵魂
司绮纹始终以自身顽强地批判着、抗衡着这个男权的桎梏,严格说来她其实一辈子并没有好好爱过男人,几乎以自娱的形式表示对男性的轻视与嘲讽。男人比起她的变态顽强的生命与战斗力,则个个显得软弱无力。她在心智和能力上不输给任何男人,也不愿意按照男人的意愿和调遣行事,她不愿做一个卑微懦弱的女人,于是她把关于爱的一切抛弃,运用女性的肉体,报复那个施虐于她的丈夫,以乱伦的淫乐来报复那个诅咒着她的公公。她可以毫无痛苦地作这些枉顾世俗人伦的大逆不道之事,因为她的灵魂早已丧失游离。
在对司绮纹与男人战争的描写中,铁凝将西方化的性爱观念和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司绮纹用她的不再认真反抗男性社会、父权文化历史塑造出来的所谓永女性美丽天使般的软弱所要求女性具备的温柔顺服特质,识破男性文化把女性理想化背后的险恶目的。女性作为“第二性”,从来不曾被赋予独立自由的人格,从来不曾得到过同等的对待。她用淫荡做武器,直指那不公平的、由男人规定的虚无道德,但在长期心理变态和自我压抑中,她的内心被深深腐蚀,人格逐渐扭曲丧失。她只有破坏和解构这看不见的牢笼的勇气和决心,却没有能维持自己内心清明和重新建立新的秩序与结构的胸怀与能力。于是她成为了被人唾弃的孤家寡人,爱无能,恨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发酵,变成深入骨髓的其他特质。
司绮纹漠视那由父权为尊模式所建构的虚假和谐的世界,漠视那由男性中心文化强加在女性身上的行为规范和心理的牢笼,具备颠覆意义。然而,女性在负载自己沉重的历史负担时,如果仅仅具备反抗意识而不能保护其健全的人格尊严,否则女性即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会重蹈悲剧性覆辙。
参考文献:
[1]铁凝.玫瑰门[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