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8-01许凯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教育对策创新创业

许凯

【摘要】当前,随着部分省份注册入学制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了新的突破。大量“90”后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由于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就业问题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给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教育现状,并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教育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开启了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这对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就业策略、就业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要求,由此,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就业教育问题。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必然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则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皆在创新二字,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二)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众教育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每年倍增,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经济危机了出来。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给社会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受“余威”的影响,加之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和国家无法满足全部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甚至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状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不能解决好这种就业矛盾,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提倡和引导广大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他们提供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

(三)提升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其自我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当前高校中“90”后是主体,他们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的一些独特个性。他们充满激情但缺乏理性,富有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追求利益却又缺少规划,在某种程度上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加轻松地面对社会现实的挑战。

二、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存在误区。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但是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上侧重于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更多的是针对创业务实技能上的教育和引导,忽视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理念上的误区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理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上。

(二)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高校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周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在社会经验和创业经历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急需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老师给予帮有效的指导和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大多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辅导员老师负责,而这部分老师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在实战经验和实事案例方面有所欠缺,无法和学生分享。这就迫切地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起始于欧美发达国家,已有60年的历史,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和结构体系。而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有的相关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系列,在教学内容,课程关联性等方面比较薄弱,对学生学习后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的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缺乏明确的规定。课堂教学大多还是“纸上谈兵”,主要侧重在单调的理论教学上,缺乏实用性,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上严重缺失。

三、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国家层面上,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的有效的锻炼场所。此外,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关制度保证。

(二)学校层次上,首先,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相关研究,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相关专业或领域的优秀人才,充实并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装备。

(三)学生层面,首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做好知识储备,增强基本的就业能力;其次,加强自我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越挫越勇的心态;最后,学习之余要积极关注相关的政策和机遇。一方面要积极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关心时事政治,及时了解有利于自己创新创业的政策;还要积极了解市场动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学习并且实践,不断积累自我创新创业的能力。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迟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努力寻求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逐步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文青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208-209.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教育对策创新创业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