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螺旋CT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2016-07-31田丰
田丰
MRI与螺旋CT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田丰
目的探讨MRI与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2012—2015年诊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者均在同日完成MRI和螺旋CT骶髂关节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结果CT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15.0%,MRI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36.0%,MRI明显高于CT诊断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826);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明显高于MRI,二者比较,P<0.05,MRI对骶髂关节突病变、骨髓水肿的诊断明显高于CT,二者比较,P<0.05,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诊断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方面优势各异,MRI有利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CT有利于关节病变整体评估的检出,临床中可以选择性应用。
螺旋CT;磁共振成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疾病,青少年阶段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AS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及脊柱关节突关节,且病变早期主要以骶髂关节改变为主,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2]。本文收集了我院2012—2015年100例MRI和螺旋CT检查材料完整的AS患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2015年诊治的
10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纽约修订的AS诊断标准[3],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16~39岁,平均26.5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1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僵硬或伴活动受限,并伴有骶髂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症,后期疼痛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胸椎以及肋椎关节。排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者。②恐惧症者。③合并外周关节炎症和其他感染患者。患者均在同日完成MRI和螺旋CT骶髂关节扫描。
1.2 方法
1.2.1 螺旋CT检查采用GE64层螺旋扫描机。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自髂嵴上缘到耻骨联合下缘。层厚:1 mm,重组间隔50%,电流:380 mA,管电压:120 kV,螺距:1.375∶1,矩阵:512×512,准直0.6 mm。从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骶髂关节情况,通过多平面重组(MPR)从多个方位进行观察。
1.2.2 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扫描(SIMENS MAGNETOM ESSENZA体部相共振线圈),患者取仰卧位,伸直两脚,人体正中矢状位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扫描序列:分别选择FSE、TE min Full、TR 450矩阵320×224、三次采集。T2压脂快速自旋回波、TR4000/TE85矩阵384×224、四次采集。梯度回波T2TR660/TE12,矩阵256×129,二次采集,翻转角度250度,层厚:5~8 mm,层数12,视野280 mm,观察骶髂关节形态及信号变化。
1.3 骶髂关节炎分级[4]分为0~Ⅳ5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轻度异常;Ⅲ级:明显异常;Ⅳ级:严重异常。
异常评价标准:0级(正常)显示骶髂关节无病变,体征正常;Ⅰ级(可疑)表现为骶髂关节出现增粗且表现不规律,可见小囊变区;Ⅱ级(轻度异常)表现为骶髂关节出现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表现为中度或重度骶髂关节炎,出现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关节完全骨性强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旋CT与MRI分级差异比较(表1)CT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15.0%,MRI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36.0%,MRI明显高于CT诊断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826);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诊断方法对骶髂关节病变征象比较(表2)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明显高于MRI,二者比较,P<0.05,MRI对骶髂关节突病变、骨髓水肿的诊断明显高于CT,二者比较,P<0.05,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诊断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诊断方式分级差异[n(%)]
表2 两种诊断方法对骶髂关节病变征象比较(n)
3 讨论
AS具有明显的家族史,早期的典型表现为骶髂关节的深压痛或夜间痛,晨起后出现脊柱僵硬,适当活动后,疼痛程度可明显缓解[4]。AS患者常常采用弯腰驼背的姿势缓解疼痛,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胸椎以及肋椎关节受累,出现胸部活动明显受限症状,在剧烈呼吸和打喷嚏时更加明显,而晚期AS患者脊柱明显强直,走路姿势呈现鸭步,左右摇晃,脊柱韧带完全骨化,甚至腰部不能旋转,侧视必须要通过转身完成,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由于AS主要以潜在破坏脊柱和骶髂关节并引起慢性疼痛为主要特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及时诊断对早中期病变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甚至是可逆的[6]。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骶髂关节受累是脊柱关节病最主要的特征性病变,被认为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最早期病变。而针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中,目前通常采用CT和MRI检查,但CT和MRI检查AS骶髂关节病变时优势各异。螺旋CT可做各向同性扫描,且多方位重组的任意性较好,更加有利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但是CT仅能显示骨性结构形态上的“静态”改变,对Ⅰ级放射学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不明确。而MRI能够观察到骨髓水肿、脂肪沉积以及软骨的异常改变,这在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Klauser A等报道[7],在骶髂关节病变采用MRI和CT诊断对照研究中发现,扫描方法和结论虽不尽相同,但MRI对于早期骨髓水肿明显优于CT诊断结果,但对骨性结构的显示较CT差,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由于MRI空间分辨率明显不如螺旋CT,故在骨皮侵蚀、缺损的敏性感方面的诊断稍逊于CT检查。但MRI同样也可显示微细的骨性结构改变,MRI能多参数成像,检出更多信息,为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AS患者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因此,影像学检查是该病重要的诊断方法,在早期AS诊断中,在对于关节病变严重程度评估时,可以选用CT扫描进行病变程度的分级评估。如果诊断有疑问或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时,可以考虑MRI检查,以提高检出率。
[1]李光,刘焦枝,王勇,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三种影像学特点及敏感性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12):81-83.
[2]关国信,赵浙民,韦永南,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1-117.
[3]vanderLindenS,ValkenburgHA,CatsA.Evaluationof diagnosticcriteriaforankylosing spondylitis.A proposalfor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J].Arthritis Rheum,1984(27):361.
[4]李义凯,朱洪民,陈焕亮.两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33-735.
[5]陈国立,吴献伟,林海滨,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6-17.
[6]曹玉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恢复训练[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0,31(4):643-644.
[7]Klauser A,Bollow M,Calin A,et al.Workshop report:clinical diagnosis and imaging of sacroiliitis,Innsbruck,Austria,October 9,2003[J].J Rheumatol,2004(31):2041.
2016-01-20)
1005-619X(2016)04-0383-02
10.13517/j.cnki.ccm.2016.04.024
476000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