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16-07-31吴华萍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阻塞性呼吸衰竭通气

吴华萍

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吴华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配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气配合常规护理的治疗方案。观察组46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2.6%,对照组有效率5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6.5%,观察组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舒适护理配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舒适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舒适护理在各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舒适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环境,创造高质量服务水平的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针对性、时效性特点,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多层面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1]。本文对2012-01—2015-01我院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舒适护理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 2012-01—2015-01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标准[2],达到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男33例,女性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6.33岁。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性17例;年龄40~83岁,平均58.6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资料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呼吸兴奋剂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气配合常规护理,鼻导管持续吸气量2~3 L/min。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基础护理:每天按时给患者全身擦洗、口腔护理、导管护理,保持床铺、衣物整洁。②卧位护理:每1~2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其受压部位进行按摩。③深静脉置管护理:穿刺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红肿、出血、渗血情况,避免感染发生。④睡眠护理:保证病房环境安静,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睡眠时间,睡前帮患者洗脚,有助于病情恢复。

1.2.2 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无创正压通气方法: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接鼻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根据病情设置参数:通气模式S/T模式,呼吸频率14~16次/min,氧浓度控制在30%~45%,初始吸气压力(IPAP)6~8 cmH2O(1 cmH2O=0.098 kPa),缓慢上调,维持在12~18 cmH2O,呼气压力(EPAP)0~2 cmH2O,呼气压力4~6 cmH2O,通气时间2~6 h,2次/d。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舒适护理:COPD合并呼吸衰竭往往病情危重,患者容易产生压抑情绪,这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通过心理疏导,缓解负性情绪,让患者切身感受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②社会舒适护理:根据实际情况,严格、完善探视制度,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给予患者家庭般的温暖关怀,促进患者病情恢复。③灵性舒适:不要过问患者的隐私,充分尊重患者的信仰和意见,对患者的隐私问题不好奇,不过问。④气道护理:严格遵守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的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气道持续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观察指标①监测并记录治疗前后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等血气、生理指标改善情况。②观察两组疗效。③对比两组护理指标。

1.4 护理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护理指标评分: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表,做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调查,各项护理指标满分100分。有效: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片示肺纹理和阴影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生理指标正常;无效: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X线片示肺纹理和阴影无任何改善,呼吸频率、心率加快,血气分析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0软件包,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情况(表1)

表1 两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

2.2 两组疗效比较(表2)观察组有效率82.6%,对照组有效率5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6.5%,观察组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其中对照组出现胃肠道胀气3例,观察组胸闷2例,心悸1例,气促1例。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两组护理指标比较(表3)

表3 两组护理指标比较(±s,n=46)

表3 两组护理指标比较(±s,n=4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急重症,死亡率高,肺泡通气不足和换气功能障碍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3]。小气道狭窄或丧失导致COPD患者小气道阻力增加,日久患者出现膈肌萎缩,导致了呼吸肌做功和耗氧量增加,进而出现呼吸肌疲劳,而呼吸肌本身的疲劳限制了通气量,进而引起供氧不足。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激素、祛痰、呼吸兴奋剂等治疗方法很难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无创呼吸机设置简便,多数患者对鼻罩耐受性好,不容易继发肺部损伤,可用不同的通气模式、可以间歇使用,容易脱机,减少了器官插管率,在高吸气压的作用下,气体可顺利进入通气不良的肺泡内,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通气比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支气管扩张、痉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目的[4]。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病危重,患者长期受到病情的困扰,难免会产生恐惧、低落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而舒适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多层面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被认为是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有研究显示[6],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也证明舒适护理迎合了患者及家属的心声。

随着护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不断完善,相信有目的、有意识追求舒适护理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会逐渐增多,因此,舒适护理还需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是舒适护理模式的核心,因此医院更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一种主动满足患者需求的良好工作氛围,加深护患感情,减少护患矛盾,也为医院赢得了效益和声誉[7]。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配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满意。

[1]冼志莲,许少英,刘婧,等.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睡眠质量及疲劳症状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6(12):710-71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2014,6(2):67-70.

[3]丁晓英,李雯.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23-2825.

[4]郑坤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3(1):140-142.

[5]俞晓敏.舒适护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2,11(11):249-250.

[6]易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舒适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8):200-201.

[7]王艳丽.舒适护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27-28.

2015-10-19)

1005-619X(2016)04-0431-02

10.13517/j.cnki.ccm.2016.04.050

266600莱西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阻塞性呼吸衰竭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