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6-07-30崔耀中

前线 2016年7期
关键词:朝代中华文明文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在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同志的重视、支持下,从2014年开始,我带领课题组,历时两年,完成了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故事——中华文明5000年》这部通俗读物,同名电视片不久也将面世。

多年来,研究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成果丰硕,精品巨著星光璀璨,史学大家高山仰止。课题组是借鉴已有成果,择其精要,用通俗的语言,在30多万字的篇幅里,为读者讲述中华文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故事。我们的目的,是使历经5000年厚重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正史通俗读物的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家,进一步得到广泛普及,让广大人民群众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根”和“魂”。

如何既能“择其精要”、又能“讲好故事”,是写好本书的核心问题。我们力求把“可读”和“可靠”相结合,把“有肉”和“有核”相对接,把“有意思”和“有意义”相统一。以讲故事为载体,以传播中华文明精要为目的,小切口、大背景,小故事、大道理,小人物、大主题,小细节、大情感。

总顾问袁行霈先生、刘家和先生对课题给予精心指导。袁行霈先生亲自审阅书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刘家和先生以86岁的高龄,多次与课题组共同研讨该书的框架结构和选材内容。首都史学界、特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给予学术支撑;以北京市社科理论单位、市属媒体、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为主体的写作团队付出了艰苦劳动。写作团队阅读了大量史学专著、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深入研讨、精心撰写、反复修改,每章节推翻重写或大的修改都在十多次,最后多次统稿审改后,才最终成书。可以说,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跨界跨学科合作的产物,是史学教育大众化的创新探索。

为了讲清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本书的起止点为:从远古先民的三次危机、三次应对一直到推翻封建帝制、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时间跨度约为13000年。

本书的基本特色,可以用5句话来概括:一是代表性:原则上从每个朝代的“代表性人物”(或有代表性的“小人物”)和代表性事件讲起,通过“一滴水”来折射那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底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和命运历程;二是可读性:每章节基本都是从悬念开始,再展开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有冲突点、有思想点、有知识点、有思考点。为了增强可读性,我们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有适度地进行细节刻画和情感描写,但无伤史实;三是比较性:在同一历史时空坐标上,既讲述中华文明的发展走向,也介绍当时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状态,展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四是关照性:坚持“古为今用”,以历史关照现实,选取了有现实意义的、甚至有惊人相似之处的中外历史节点,以史为鉴知兴替,并采用时空穿越的笔法,缩小了读史的距离感;五是选择性:根据“择其精要”的原则,没有将各朝代平分秋色,也没有对每个朝代作面面俱到的交代,只是讲述每个朝代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最突出的亮点抑或历史转折点。有的不惜笔墨,有的一笔带过。

大家知道,中华文明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位于亚欧大陆北纬30度附近,都产生于大河流冲积平原上肥沃的半干旱地区,但在这条神秘的曲线上,其他三大古文明都先后中断了,或在千年后才为新崛起的文明所承继,唯有中华文明以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独特性、原创性、包容性而绵延不绝、薪火相传,这不能不为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后人引为自豪。当我们走近5000年文明的历史长河时,会蓦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其实早已成为生命的印章。

中华文明把“人”作为文明的核心,把“和”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理想状态,把“大公无私”作为理想的人格,这些都是我们的文明特质,也是本书着力展示的文明精要。面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我们有理由充满文化自信,我们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乃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传承下去!

(作者:崔耀中,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原巡视员,该书首席专家、总撰稿)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朝代中华文明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猜朝代
浅解三字经(之八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